巨災之後,大陸援建工程走進台灣南部鄉村 2009年,莫拉克風災發生,兩岸分別由「胡溫體制」與馬政府領導,被稱為兩岸交流「最好的時候」,許多大型的交流項目正要啟動,巨災之後,大陸善款湧入災區,成為重建的關鍵經費,也引發許多政治效應。此情此景,可說空前絕後,即便在十年後習近平的《告台灣同胞書》中,都不忘提起。
災後平地造村記:一場「永久」與「臨時」的戰爭 十年前的莫拉克風災震驚全台,慈濟基金會率先提出替災民蓋「永久屋」的重建方向,希望能在平地造村,並以放棄山上家屋作為條件,讓山區居民永久下山、遠離災害。但對許多居民來說,到目前為止,山下都還只是一處據點,還未能完全取代山上的家。這場「永久」與「臨時」的戰爭,在人、山與平地之間,來回拉扯了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