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公民社會
珍寶海鮮舫告別香港:最後營運的畫舫,遠去的流金溢彩
艇家、旅客、居民,見證這香港仔海上皇宮,由盛變衰。傷感,是時代變遷,回不到過去。
從維園燭光集會到香港社運,五個大陸人在這扇窗口看到真實的中國
花了很大力氣,從一個「六四是禁忌」的地方,到了另一個「六四是禁忌」的地方。這個日子成為了我的執着,我的責任。
誰在害怕歷史:民主化三十多年後,菲律賓為何選出一個洗白戒嚴史的總統?
沒有受過歷史教育的一代,偏偏就是最容易接觸到假新聞的一代。
革命太易,改革太難:菲律賓戒嚴倖存者看獨裁者回朝
「我們只能前行,不能真的回到過去,儘管那不是一條直路,沒有人能真的一直活在謊言裡面。」
專訪《憂鬱之島》導演陳梓桓:2019年之後,我對香港電影未曾如此樂觀
紀錄片《憂鬱之島》跨過三個歷史時空,呈現香港人身份的糾結、斷裂與流變。
菲律賓現場:獨裁者回朝的陰霾下,反毒戰受害者家屬等了五年的一場葬禮
「這場大選關乎國家的未來,關乎這些受害家庭的公義,也是一場道德之戰。」
大疫過後,走一趟廟街——這是無家者、移工、鳳姐的救贖之地
「我爬了起來,但看到很多人在大海裏浮沉。你受到別人幫助,那你是不是要幫忙拉其他人一把?」
紋身故事記錄者林曉聰:講述者的願望,僅僅是「被看見」
林曉聰曾經人生順遂,2019年之後,他試圖紀錄香港紋身者的故事,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影像:加拿大「自由車隊」,一場對防疫國策的反抗
由加拿大貨車司機發起的「自由車隊」運動,正向世界蔓延,在法國、新西蘭、澳洲和美國引發了類似的示威風潮。
來一碟特別點的蘿蔔糕:撐香港蘿蔔,不止因為情懷
在後社運的香港,很多人覺得,想真正生活必先移民。她認識的農夫社群,移民潮下卻沒幾個離開。
評論|
韓國八十年代的武俠熱:在社會抗爭的年代,金庸小說如何影響了韓國年輕人?
這股金庸武俠小說熱風在韓國延續了十年,然後化為清風縈繞在讀者心頭,使那一代韓國讀者至今對香港抱有好奇與好感。
中日混血兒的香港製造:咖啡樹需要新家,才能走更遠
香港賦予了她的前半生事業,她決定以「香港製造」回饋這個地方。她想把香港咖啡豆帶到大阪世博,惟農場遭斷水斷路。
1
...
16
17
18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