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生物多樣性
東壩逼爆、山野淪陷:港府要青山也要銀山,如何規劃不玩爛生態的旅遊?
「最擔心的就是會無生態,又無旅遊。」
著名靈長類動物學家Jane Goodall逝世,享年91歲|Whatsnew
她用一生改寫了人類對黑猩猩的認知,也重新定義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評論|
狗咬狗骨的世界,與動物園裏的政治寓言
我們的暴力與殘酷是真實的,但我們的愛和對他人痛苦的感知能力,可能起碼是一樣真實的。
喜馬拉雅山「炸山煙火秀」惹議,始祖鳥與蔡國強道歉|Whatsnew
在喜馬拉雅山區放煙花秀事件難得讓環境議題上升為全民話題,但環境影響監管的實際效能尚待深入檢視。
我是一粒移動的大花生——野猴生態調查員的山野行
「在香港保育猴子,實際是替牠們絕育。」
國民美食的代價:鰻魚,會不會滅絕?|端聞 Podcast
龜山島前,大大小小的鰻寮散落在綿延數公里的沙洲,是宜蘭冬季沿海荒涼壯麗又魔幻的風景。流動的人與魚,年復一年在此相遇。
香港「無人島」與唯一的人:一整夜,島該是吹得鬼哭狼嚎
有時風大水漲急,甚至連人帶船沉落水底;或海中心突然風雨,小艇就有了亡命感。
我的阿公是捕鰻人:鰻仔王的雙面人生
「原來阿公的捕鰻不是『沒用』,是沒人懂。」
鰻流島鏈:台灣如何捲入亞洲鰻苗走私網絡?
龜山島前,大大小小的鰻寮散落在綿延數公里的沙洲,是宜蘭冬季沿海荒涼壯麗又魔幻的風景。流動的人與魚,年復一年在此相遇。
中國礦企來了,哥倫比亞原住民如何守衛土地?
「如今,他們開始以保護生命為名獲取資源,並把這個叫做緩解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這就是綠色殖民主義。」
野豬政策由絕育改捕殺後,港府去年殺600野豬全港剩900頭|Whatsnew
關注組指政府曾推野豬避孕及絕育的計劃,社會一度「人豬平衡」。
天佑女王蜂
繁衍的任務全部壓在蜂群中唯一的個體之上。對女王蜂而言,這到底是享有一種權力的壟斷,還是遭受群體的暴力?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