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呈現,全因有會員訂閱的支持。新的一年,我們特別需要會員的支持,邀請你今天就成為其中一員!支持端傳媒能繼續做出好新聞,推出優秀的深度報導。新年限時優惠:暢讀會員首年9折(US$57);尊享會員首年75折(US$96,端 x 華爾街日報雙會籍)。
香港的「殺豬令」,至今已推行三年多,漁護署自2021年11月起執行,定期及在收到有關野豬於民居附近出沒的報告時,捕捉及人道處理「對公眾構成滋擾及潛在危險的野豬」,代替早前「捕捉、絕育、避孕、放回」的處理方法。據統計,過去三年(2022、23、24)累積至少1500頭野豬被殺,平均每天殺逾1.3頭野豬。
有議員就早前打鼓嶺野豬傷人事件提出質詢,指野豬對新界的滋擾問題嚴重。環境及生態局於2024年11月18日書面答覆指,由24年1月至11月,漁護署共進行317次行動,當中「人道毀滅」了633頭野豬。其中南區的行動次數及「人道處理」野豬數目為榜首,48次行動中「人道處理」了96頭野豬;其次為屯門區,24次行動中「人道處理」了80頭野豬;針對野豬對農田或鄉村造成滋擾或破壞的情況,101次捕捉行動中「人道處理」了224頭野豬。
全港野豬兩年內減半,關注組憂「滅族」
據漁護署統計,野豬的整體數目由2022年的約1830頭,減至2023年的約1360頭,2024年減至約900頭;2024年以來野豬傷人案為7宗,相較2022年的36宗下跌約八成;滋擾黑點的數量則由2022年的42個減至15個。署方指「近年野豬滋擾問題逐步得到改善」。局方提及當漁護署捕捉到對公眾構成危險的野豬時,會先由獸醫使用麻醉槍、再利用藥物注射進行「人道處理」。
漁護署自2023年起進一步調撥資源,將行動擴展至覆蓋更多郊野地區,並增加了行動次數,每個月平均至少28次,並增設網路監控攝影機監測及新型捕獸器以提升行動效率。在過去三年,漁護署平均每年用於管理野豬相關工作的人手為33人,平均年度開支為約2100萬元。
局方回應打鼓嶺李屋新村一名農夫被野豬咬傷事件,指漁護署有即時派員到場調查,與村代表及當地農民一同實地視察,並在事發區域放置多個捕獸籠、設置網絡監察攝影機,務求盡快捕捉有關野豬,亦改善了當地的垃圾收集站,採用經改良的垃圾桶,防止野豬爬進覓食,減少其出沒誘因。
香港野豬關注組發言人黃豪賢早前於電台節目形容,關注動物權益人士對相關數字感到痛心,「好誇張數字」,指現時政府大量殺害野豬的做法「血腥、不人道,佢哋都係生命」,如果繼續以現在的方法及數量去處理野豬,數年後香港的野豬「分分鐘滅族」。
對於現時漁護署只有33人負責管理野豬相關問題,黃豪賢質疑署方為何不投放更多資源,「雙軌並行」,重推2021年停止的捕捉及避孕/搬遷計劃,繼續幫野豬避孕絕育,問署方是否認為「解決動物等於解決問題」,他指政府於2017年曾推出為野豬避孕及絕育的計劃,成效良好,社會一度「人豬平衡」。
從保護到狩獵,再由「絕育放回」到撲殺
野豬與港人共存多年。據民間團體「本土研究社」資料,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城市擴張導致生境破壞及過度獵殺」,野豬在新界稀少,1960年更被「野生生物保育諮詢委員會」形容為「極為罕有」。其後,野豬被納入《保護野鳥及野生保育動物條例》(即等同今天的《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七十年代,野豬的數目因保護得宜而開始失控,新界村民擔心會對農作物造成影響。成年野豬每年有兩次懷孕機會,每次可以生4隻至6隻野豬,造成野豬數量急速上升。至1981年,時任港督麥理浩應新界村民要求成立了兩隊民間狩獵隊,隊員共有30多人,他們合法持槍,每次出動都有警察在場監督。
2017年,因漁護署接管野豬繁殖問題,民間狩獵隊解散。據漁護署數字,野豬出沒數字由2017年的738宗上升至2023年1128宗,有前狩獵隊員於無綫新聞受訪稱認為與暫停民間狩獵隊行動有關。
該年年底開始,漁護署嘗試以捕捉及避孕/搬遷計劃處理野豬在市區造成的滋擾問題,將會把造成滋擾的野豬搬遷到遠離民居的郊野地點,以即時紓緩野豬對市民所造成的滋擾,並在可行情況下為被捕獲的野豬注射避孕疫苗或進行絕育手術,亦於2018年起試驗實地為野豬進行絕育手術,該計劃於2019年恆常化。當時,此計劃為全球首例,亦得到香港動保人士的支持。
至 2021年3月為止,當局一共捕獲野豬逾800頭,其中約190頭及160頭分別接受了避孕疫苗及絕育手術,經化驗顯示,在接受避孕疫苗注射後,91%的野豬未有再次懷孕的跡象。當時漁護署於宣傳影片中勸喻公眾指,郊野公園是野豬及其他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見到野豬時應該與其保持距離,不要干擾牠們、更不要餵食,牠們自然會離開。
2021年時溫和政策迎來改變。2021年11月9日,一名輔警在北角遭野豬咬傷左小腿。三日後,政府、警方、漁護署以「市民安全」為由,即落實捕殺市區野豬的方案,計劃每月出動五次,更不排除重啟野豬狩獵隊,將本來的捕捉方針改為定期於黑點「捕殺」,指絕育速度無法追上繁殖速度。由於對野豬的政策發生了180度轉變,引發社會嘩然,指責政策開倒車。
與已開展捕殺政策的2022年相比,2023年、2024年野豬傷人數字由36宗分別減少為9宗和7宗。但若與2019年、2020年相比,轉向捕殺措施後,野豬數量大減,傷人數字則更多或相約。本土研究社指出,過往野豬數量超過2000頭的時候,每年的野豬傷人報告次數為單位數字,以2020年為例,當時只有3宗,即比率少於0.15%,但近年,2023年的野豬傷人數目比率為0.662%;2024年為0.778%,在野豬數量減少的情況下,野豬傷人比率實為上升。
此外,野豬關注組發言人黃豪賢曾接受端傳媒訪問指出,官方存有的野豬「出沒或滋擾的投訴個案」數字未必能反映現實。他解釋,只要市民見到野豬,再向漁護署通報,即使野豬並無造成滋擾,亦會被歸納為「出沒或滋擾的投訴個案」。而2019年立法會文件中,漁護署曾指大部分野豬傷人個案源自牠們受人驅趕所致;若市民發現野豬後因受驚而跌傷,亦會被計入。
黃豪賢亦指,無法完全排除野豬傷人的可能性,但強調數據的詮釋權一直掌控於政府手中。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