鱟:地球史五次大滅絕事件的倖存者,在金門遇到的生存挑戰 貌似軍人帽盔的海洋生物鱟,比恐龍還早出現,在金門有著歷史悠久棲息地的鱟,還會存活多久? 鱟殼可以做成勺子、水瓢之用,甚至以油彩畫成虎頭標,懸掛門楣作為驅邪避凶之用。攝:陳焯煇/端傳媒 端傳媒特約撰稿人 阿潑 發自金門 刊登於 2024-09-17 台灣 生物多樣性 氣候與環境 「麥子收成後,就是鱟爬上岸的時節。」 金門後豐港居民洪德舜自有記憶以來,出門就見沙灘,再走幾步就是海。約莫到了五、六月海水漸暖時,那些貌似軍人帽盔的無脊椎海洋生物就會固定來訪,只因為村子前這片潮間帶,就是「三棘鱟」產卵、孵化的所在。 全世界共有四種鱟(音同「後」),亞洲就佔了三種;三棘鱟分布在東亞與東南亞,是台灣海峽沿岸唯一鱟種。金門因位於中國大陸礁層內緣,潮間帶寬廣,沿岸海域生物甚為豐富,鱟更是其中的旗艦型物種。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 請登入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點擊訂閱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