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威權政治
伊朗庫爾德女權活動家:大家一直預言,下一場一定是女性革命
「和過往相比,政府更弱了,他們腐敗、沒錢,也逐漸喪失了民心和信任。」
評論|
鄧聿文:中共二十大,可以做哪些推測,什麼仍是未知?
二十大兩項關鍵議程的懸念實際已經揭曉,正按習的劇本上演。
誰是大白:從暖心大白到「白色恐怖」,防疫權力將伸向何方?
「我像一個無情的掃碼機器,也懶得去看他們的臉。」
評論|
戈爾巴喬夫辭世:系統中的異數——三十年後的俄羅斯,真正告別了什麼?
承諾中的改革已註定將會落空,而如何看待這個國家的過去,正與如何籌劃這個國家的未來一起。
人臉識別到底是甚麼?演算法是不是無所不能?
人臉識別系統無處不在,我們似乎已無法抗拒一舉一動被記錄下來;但這些模擬人腦的演算法,其實遠非牢不可破。
沒有母語的人:新聞審查下,「我們都是國家的宣傳機器」
中國媒體已掌握「煉金術」,將「危機」形容成「機遇」,將「災難」演化爲「盛事」,將「經濟下行」表述爲「增長潛力待釋放」。
一對中國母女的避孕選擇:當身體自主遇到國家規訓
她們對於性與生育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選擇,又在中國人口生育政策的變動裏共同顛簸,共享或見證著一些相似的生命體驗。
評論|
被發「好人卡」的雷鋒:曾經是怎樣的宣傳奇蹟?為何在近十年被宣傳遺忘?
官方媒體提到雷鋒二字的次數在2012年左右達到90年代以來的最高峰,此後卻經歷斷崖式下降。
評論|
「胡錫進」的前輩們 ——大衆政治時代的反動新聞人
他們擁抱災難,擁抱極端事件。平靜的世界對他們是毒藥。知道如何利用/解釋災難,一直都是這些人的必備技能。
陳紫娟千里「開庭記」:從深圳到鳳縣,去守候一位人權律師的庭審
2022年的這個夏天,律師常瑋平正以自己38歲的生命,承受着一場生命中的風暴。他的堅強,讓妻子陳紫娟感到驕傲。
評論|
蘇州和服事件:「尋釁滋事」的警察,和中國後績效合法性時代的保守怪圈
「中國人」的身份,一個不斷在王朝更替和民族融合中產生新的內涵的身份,從未如此具有封閉性。
評論|
暴力鎮壓與健康碼賦紅:經濟下行期的維權抗爭能否突破國家的管控?
河南村鎮銀行儲戶維權是中國各地正在發生的維權事件的代表,證明看似嚴密的極權主義監控體系背後仍然潛藏着改變的力量。
1
...
14
15
16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