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冬奧會到世界盃,俄羅斯「舉國之力」政治表演 俄羅斯在冬奧會和世界盃上的投入令人咂舌。這在意料之內——頂級國際賽事本就是一種「賠本賺吆喝」的政治景觀。畢竟,國家也是這些「表演賽」的主角。而構建和展示現實的技能,俄羅斯早已練得爐火純青。
美國在台灣,曾經有哪些建築?它們在哪裡? 美國在台協會新館揭幕,台美關係再次受到矚目。兩岸分裂分治之後,美國在兩岸關係、台灣外交史上一直扮演決定性角色,冷戰時期,更是派美軍長期駐守台灣,直到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那些年,他們留下什麼建築?後來怎麼了?
評論|國家如何有效扶植技術創新?中國國進民退政策的動力與枷鎖 巨大的國內市場以及國家管制的刻意扶植,撐起了小米、華為、中興這些產品商。然而,中國政府現時面對的難題是,這10年來國進民退的改革政策,其實在組織邏輯上與創新存在着張力。
評論|制裁中興背後的晶片戰場:後進廠商有可能彎道超車嗎? 種種跡象顯示,美國這波包括中興事件在內的技術出口限制主張,核心除了劍指「中國製造2025」外,最重要的或許是圍堵中國5G技術的進程。中國等後進國家的廠商要在技術上「彎道超車」,需要什麼契機,同時會面對什麼困難?
春日、鴉雀、血汗淚(一)防彈少年團及其全球軍團 在美韓朝三方討論會談、核武、終結韓戰的急風密雲中,南韓領導人文在寅的臉書突然出現了一則向男子團體「防彈少年團」與其粉絲們發出的賀電。翻開韓流新頁的防彈少年團,究竟誰是他們的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