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香港
以獨立在地報導,從宏觀議題到具體生活,記述香港本土社會變遷。
【2025台北國際書展】香港書與人在台北:聚腳點?重逢地?異地的出口?
台北現場竟同時出現兩間「港式茶餐廳」,但一家耀眼,一家草根?結隊而來的香港出版力量,人與書,再次相聚與交流。
評論|
觀看大S之死:信息污染,浪漫化的愛情與浪漫化的死亡
觀察一些熱議的演藝娛樂圈事件在公衆討論中的呈現,可以從某個側面看見這個社會的切片,特別是在其他公共議題很難被自由討論的地方。
1月香港法庭:張舉能承認延聘海外法官不順;林卓廷發求情信全文等|Whatsnew
黎智英作供被問到台美關係;毛樂禮當選大律師公會新主席;民間組織建「反修例運動」案件數據庫。
評論|
BN(O)與香港護照:當國籍既是救生船又是束縛,誰成為狹縫之間的人
BN(O)的定位一直微妙變化。
評論|
對談:為何全球越來越少黑幫片?女大佬的故事會出現?
黑幫片讓我們想成為害怕成為的人。但不能以為香港有、臺灣有,中國就一定有。中國沒有黑幫片這個類型。
影像:財赤下的香港蛇年
這年,香港市民一如以往慶祝新春;另一邊廂,政府財赤,經濟和市道仍未見明朗。
端小聚:與端聞製作團隊新春圍爐|端聞 Podcast
「端聞」是怎樣誕生的?過去一年,我們從這檔播客中學到了什麼?
香港高才優才搵工難:「如果送外賣能續簽我會做」
有人才仍未找到工作,有的擔心業務無法滿足續簽要求,有的在期限前趕及找到新工作,有的早已從金融轉投保險。
Audrey Diwan在香港拍攝情色電影,她對色情片固定模式感到厭倦
奧黛麗從18歲起開始接觸香港電影,她對香港產生了一種幻想般的嚮往,而這種感情在疫情期間因無法親身造訪而愈加深厚。
港人被困緬甸電詐園區,前民主派區議員參與營救遭建制質疑|Whatsnew
港府指至今有18人被救,10人被扣東南亞。
香港傳媒大亨黎智英的自辯:回應勾結與煽動,主問作供27天紀錄
庭上,黎回應國際聯繫、解釋與重光團隊關係,討論報導是否煽動等,也講述自己的一生。
野豬政策由絕育改捕殺後,港府去年殺600野豬全港剩900頭|Whatsnew
關注組指政府曾推野豬避孕及絕育的計劃,社會一度「人豬平衡」。
1
...
6
7
8
...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