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香港
以獨立在地報導,從宏觀議題到具體生活,記述香港本土社會變遷。
評論|
李敏剛:意志的博弈
不少人覺得,非暴力公民抗命作為抗爭策略,已經證明無效。我卻以為不必這麼快就下這個結論。
兩張圖表帶你看清港大事件
究竟港大副校長需要什麼素質?沒有博士學位是否意味着力有不逮?在香港大專學界,是否絕無此例?我們用兩張圖帶你透視箇中真相。
評論|
邵家臻:在陰溝裏仰望星空──關於社區公民約章
撐傘之後,香港該往何處去,真是個大哉問。
戴耀廷,書生論政不回頭
「大台」與「群眾」,其實由頭至尾,這才是戴耀廷最想要討論的主題,而不是「佔領中環」。
佔領之後
評論|
練乙錚:暴力邊緣論──三派抗爭路線的可能匯合點
「暴力邊緣論」認為,運動者本身不使用暴力,但會把非暴力行動推到當權者能夠容忍的極限。
評論|
陳健民:革命的誘惑
和平非暴力不單是爭取民眾支持、令抗爭主流化的手段,更是贏取部分軍方/警察領袖的同情、造成建制內鬨的不二法門。
評論|
李達寧:領袖的誘惑
革命的誘惑並不是一種與深度辯論對立的情緒。確切而言,情緒不可對抗,只可以處理。而如果一種論述洋洋灑灑,頭頭是道,卻沒有處理情緒的能力,那也一定會自絕於群眾。
評論|
陳弘毅:傘落之後,讓一國兩制走下去
持不同政見的人是不是一定要互相仇視、憎恨和咒罵?他們能否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對話、理性溝通,嘗試求同存異,從而在一定範圍內達成共識?
評論|
周永康:傘落之後,革命是否唯一出路?
回顧雨傘運動,港人的公民抗命實際只是有限度實踐。
十個攝影師回看雨傘運動
雨傘運動踏入一週年,79天在金鐘、銅鑼灣及旺角的佔領日子中一幕幕撼動畫面烙印在每個香港人心中。留下這些畫面的,...
評論|
和平抗爭是現實政治
在和平抗爭看似離地,暴力抗爭勝算不高時,我們似乎找不到一條抗命的出路……
1
...
206
207
208
...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