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真相,談何看見彼此和追求正義?我們的日報、速遞Whatsnew、端聞Podcast能夠保持免費,離不開每一位會員的支持。暢讀會員首月5折,尊享會員全年85折,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即時報導和深度內容。
2024年編號第21號颱風「康芮」(Kong-rey,港譯康妮)10月25日在台灣東南方海面形成,28日持續增強為中度颱風,以偏西轉西北方向朝台灣東方海域前進。30日上午8時,台灣中央氣象署發佈預報指康芮升級為強颱等級;31日下午1時40分,康芮強颱從台東縣成功鎮登陸,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51公尺,七級風平均暴風半徑320公里,十級風平均暴風半徑150公里。
氣象署指出,暴風半徑320公里為近30年來侵襲台灣暴風半徑最大颱風,而前一次以強颱等級、且暴風半徑逾300公里以上登陸台灣本島的颱風,已是1996年的賀伯颱風。當時,賀伯強颱半徑達350公里,夾帶巨量降雨,導致多地土石流,造成51人死亡、22失蹤,經濟損失超過新台幣300億元。
此外,有觀點認為,上一次相似強度、環流大小襲台的颱風,可能是2015年的蘇迪勒(港譯蘇迪羅)颱風。但而在登陸前不斷「長胖」的康芮強颱,帶來的風雨一般預料會高過蘇迪勒颱風。
受康芮颱風影響,31日台灣超過300架次國際航班被取消,許多班機嘗試降落未果,被迫轉降,導致逾千名旅客被轉降至香港。桃園機場則有28架次航班轉降至松山、高雄、香港、沖繩、濟州和新加坡等鄰近機場。部分航班當晚返台,另有部分旅客於隔日(11月1日)由航空公司派遣航班接回台灣。
同時,康芮颱風也重創台鐵東部路網,再加上凌晨花蓮近海發生規模5.5地震,使災情愈加嚴重。北迴線已於1日下午4時搶通,花東線也於同日晚間6時搶通。
31日,颱風康芮的中心於傍晚6時40分於雲林麥寮一帶出海。截至11月1日止,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康芮颱風已釀兩死,其中南投縣仁愛鄉一名婦人開車遭倒伏路樹壓傷送醫不治,以及一名台北市機車騎士遭電桿壓傷不治,另有580傷。統計至31日晚間9時,全台一度停電戶數達65萬4602戶。
值得注意的是,康芮颱風是台灣自1958年有紀錄以來史上第一個10月下旬登陸的強颱。歷史上於10月份登陸台灣的颱風,自1958年迄今僅有五個,前一個10月份登陸颱風為10月3日中颱山陀兒。
同時,台灣氣象專家也指出,前次一年內達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颱風登陸,已是2008的卡玫基(港譯海鷗)、鳳凰、辛樂克(港譯森拉克)、薔蜜(港譯薔薇)颱風;一年內有三個強颱登陸的,則是2005年的海棠、泰利、龍王颱風。換言之,2024年是自2008年後,再有一年內三個颱風以上登陸的紀錄,總計有凱米(港譯格美)、山坨兒以及康芮颱風襲台。
七年後,台北再感強風驟雨
康芮颱風從台東登陸後,迎風面的台東及花蓮首當其衝,在登陸後下午3時,康芮近中心最大風速達每秒51公尺,相當16級風,瞬間最大陣風每秒63公尺,相當於17級風以上。台東蘭嶼不僅測得17級以上陣風,最大平均風速也達17級,已達「破表」等級。蘭嶼先在前晚30日晚間10時進入暴風圈,鄉公所指出,各部落陸續通報停電與網路訊息不良,全鄉停電戶數1320戶,須待風雨漸緩後才能搶修。
除了離島蘭嶼,從社群媒體照片看到,台東市區亦四處都是倒伏的路樹,也有住屋的鐵捲門不敵強風吹襲直接吹開,在強風中劇烈搖擺。
在花蓮,有居民在臉書社團「今日花蓮」貼出多張照片呈現花蓮颱風災情。照片顯示,在花蓮新城鄉街道滿目瘡痍,包括鐵皮屋頂遭強風掀開、防盜窗也被強風吹歪,貼文者以「像被炸過」形容。而在吉安鄉,也有兩支電線桿倒落路上,貨車亦遭強風吹翻。台灣公視報導,位處花蓮南邊的富里鄉、卓溪鄉、玉里鎮有多處土石流,花蓮市區也有幾處積淹水。其中,玉里鎮的大禹里社區遍地泥流,大禹車站前也淹水,里長指「大禹社區已成孤島,無法進出了。」
康芮颱風半徑達320公里,台灣本島及澎湖、金門、馬祖都籠罩在暴風圈中。首都圈的大台北地區也不例外。30日晚間開始,台北市區開始下起間歇大雨,31日,市區更是風強雨驟,街道上,可見大型招牌遭強風吹落地面,也有住屋頂樓的鐵皮屋頂,因不敵強風而整片被掀起。
而從網友上傳社群媒體的影片與照片顯示,台北市區的強風豪雨導致大樓鋼樑懸掛空中擺盪,招牌墜地翻滾、遭掀開的鐵皮屋頂搖搖欲墜、鐵門被強風吹飛、市區幹道上的小學圍牆倒塌,甚至晚間有公車行駛路上,遭路樹直接擊中車窗,餐館落地窗直接爆開,也有影片顯示,道路上的機車騎士寸步難行,牽著摩托車勉力抵擋強風。許多居住台北的網友皆提及,「這真的是近年來最有感的颱風。」
隔日,颱風過境的台北市區路樹倒伏、招牌掉落,也有許多鐵皮建材被吹飛,台北市政府初估,倒伏路樹逾兩千株,大安森林公園路樹也倒伏一片。直到週日(3日),台北市街容仍未復舊。
不過,康芮颱風登陸後,受到地形影響結構遭到破壞,減弱為中颱,並於傍晚的6時40分颱風中心出海。
台灣颱風論壇貼文指出,康芮颱風出海後正往北移動中,北北基地區受颱風環流和地形效應影響,大台北都會區出現大範圍11至12級強陣風,前次出現這樣情景,已是2017年的尼莎颱風。出現此等級暴風,主因在於康芮颱風風場廣大加上地形效應,產生「角隅流」。
角隅流指的是,颱風的環流帶來東南風,這股風在遇到地形、尤其是山勢阻擋後,會減速並轉向。而這轉向的風與颱風本身的風合流,風速因此加強,造成北部地區風力特別強勁。這種現象常見於風受到轉角或地形影響的區域。
有氣象專家列出歷年來颱風侵台期間台北站最強陣風紀錄,第一名是2005年泰利颱風,最強陣風達每秒49.3公尺;第2名是1962年歐珀颱風,最強陣風每秒49.1公尺;第3名是1977年薇拉颱風,最強陣風每秒47.7公尺。31日登陸的康芮颱風,台北站測到最強陣風為每秒29.1公尺,相當於11級風。此前,10月3日從高雄小港登陸的山陀兒中颱,在高雄市區刮起13級風,風速更強於此次台北市區的強風。
在10月,山陀兒及康芮颱風接連襲台,高雄市在10月已放了五天的颱風假,尤以山陀兒颱風連放四天為最,颱風假問題也引發網友議論。關於台灣該不該放颱風假、颱風假是否放太多,以及11月1日大台北地區正常上班上課的決策是否合理,也在康芮襲台時重回輿論中心。
今年台灣過了一個怎樣的颱風季?
康芮已是10月第二個襲台的颱風,今年7月,強颱凱米在宜蘭登陸,為台灣八年來再有強烈颱風來襲。今年目前為止已有三颱風登陸,與此前曾歷經四年、1471天無颱風登陸紀錄相較,今年的颱風登陸次數又呈現頻繁現象。
不過,今年行經台灣颱風的資料上多次呈現出許多歷史及記錄等用詞。
7月24日,凱米颱風增強為強烈颱風,這是台灣八年來再有強烈颱風登陸的紀錄,且根據預測資料,凱米襲台前近八年來,未有突破降雨1800毫米以上的颱風,凱米降雨規模預報是近八年來「雨最大」的颱風。此外,凱米颱風更在南部山區的降雨量,更超越2009年莫拉克颱風的降雨紀錄。
10月3日,山陀兒中颱高雄小港登陸,但由於山陀兒形成後移動速度緩慢,期間也破了多項紀錄,包含:47年來再有從高雄登陸的颱風;第一個在10月登陸高雄的颱風;警報發布後經過最久時間、經4天4小時才登陸的颱風;氣象署舉行最多次縣市政府連線會議的颱風;颱風外圍環流導致基隆氣象站3日累積雨量達408毫米,突破該站日雨量紀錄,以及首次對高雄發布強風告警。2017年以來,台灣發布近20次強風告警,其中,山陀兒就發布了三次。
在山陀兒登陸前,氣象專家也發文示警,直指氣象署升格山陀兒颱風為每秒55公尺(相當於16級風)的強颱,此為「直襲南部的歷史紀錄」。
此外,山陀兒自高雄市區登陸後能量耗盡,直接在台灣上空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是繼2001年颱風「潭美」後,史上第二個在台灣上空消散的颱風,且因滯留台灣上空時間長,更讓高雄、屏東創下連續四天停班停課的「颱風假」紀錄,為歷史新高。
實際上,台灣位於全球颱風活躍的西北太平洋區域,也位於颱風移動路徑上,氣象署統計歷史資料顯示,每年的6月至11月是颱風最易影響台灣的時間點,登陸台灣的颱風個數約在一至兩個不等。
不過,從今年登陸的三個颱風觀察,凱米颱風先是打破台灣將近四年沒有颱風的「乾旱期」歷史,預報降雨資料也上看過往紀錄的「天花板」;而在山陀兒的颱風敘事中,則又打破多項紀錄,並且是在經歷47年後,再有颱風從高雄登陸的紀錄。在風力更強、雨量更大的現象下,31日登陸台東的康芮颱風,其環流廣大,讓暴風半徑達320公里,足以與1996年的賀伯及2015年的蘇迪勒颱風齊名。
就這樣頻頻突破紀錄的氣候趨勢,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涂建翊對端傳媒說明,就個數來看,全球颱風生成數量雖有些微增加,但主要來自於短生命週期的颱風,而長生命週期的颱風反而減少。特別是在不同海域中,變化情況不盡相同。西北太平洋的颱風生成數量呈現減少趨勢,而大西洋則出現增加的情況。
涂建翊也說,在颱風強度方面,達到4級以上颶風(相當於強烈颱風標準)的高強度颱風數量亦有些微增多,不過在統計上並未達到顯著性。
此外,涂建翊觀察到,過去40年來,全球颱風在距離海岸線400公里內海域快速增強的頻率顯著增加,對沿岸居民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此次康芮颱風在行經高海溫、低垂直風切的海域條件下,伴隨適合發展的移動速度(每小時10至28公里),在30小時內迅速從中度颱風增強為強烈颱風。此案例與以往研究結果高度一致,值得警惕。
他強調,若颱風快速增強成為常態,將對防災應變提出更高挑戰。如何調整防災策略,成為政府相關單位亟需面對的關鍵課題。
涂建翊也解釋,若以進入台灣海岸線300公里範圍內的時點來看,通常6月中旬至10月中旬為主要影響期,而實際登陸則以7月中旬至9月中旬最為頻繁。此次颱風登陸時間偏晚且路徑罕見,前一次類似登陸路徑要追溯至1967年吉達颱風,當時颱風於11月18日登陸花蓮。
他說,從全球角度來看,北半球的強烈颱風多在8至10月生成,尤以9、10月最多,原因在於海水升溫較慢,夏末初秋的高海溫環境更有利於颱風增強,「10月出現強颱是很正常的事。」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