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台灣將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第16任總統、副總統大選,並由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民進黨現任副總統賴清德,以及國民黨現任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三人共同競逐,這也是台灣第八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
除了總統人選,本次大選中國會113席次將全數改選,其中包含73席區域立委、34席不分區立委,以及六席原住民立委。
「數說2024台灣大選」將以系列報導,透過數據圖表,在選前為讀者呈現本次選舉的各種面貌,並進一步加以分析,呈現台灣論域場上所呈現的大選圖像。
歷年藍綠立委總席次消長
2024台灣大選除了將選出新任總統副總統人選,國會113席立法委員也將全面改選。台灣國會由區域立委、不分區立委以及原住民立委組成,2004年台灣修憲,2008年正式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在新選制下,選民將拿到三張選票,除了一張投給正副總統,另外兩張則分別為區域立委選票、及「政黨票」,政黨票將以得票比例分配各政黨不分區立委席次。原住民立委,則包括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兩個複數選區,各選三席計六席。
在台灣,區域立委候選人,往往是在地方長期經營選區、基層實力雄厚的人選,在過往,也有「新人」在求新求變的時代氣氛下「逆轉勝」擊敗政治老將。但一般而言,區域立委側重地方實力,且在地方選民結構下,也形成幾個傳統藍營或綠營票倉。亦即,在這樣以基本盤為主的選區,挑戰者面臨的當選難度更為提高。
此外,以不分區立委來說,各政黨的提名人選各有不同的策略,有的會以政黨票最大化為考量,將吸票機等級的人選放入不分區名單(如本屆國民黨不分區排序第一的為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也有平衡黨內派系人選的必要;而在政治面的考量外,也有政黨價值的體現,例如:對新創、婦女與勞工權益、交通安全、或是認知作戰的重視等,亦有擺出年輕陣容作為重視青年世代之意涵。換句話說,如果區域立委相較下是地方政治實力的對決,不分區立委在「政治組」以外,更像是特定議題的專業工作者進入體制從事改革的管道之一。
近四屆藍綠區域立委席次
回顧台灣歷屆選舉,國民黨在立院的席次呈現遞減,民進黨席次則是往上升。2008年選舉制度正式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立委席次從225人減半至113人,當年國民黨獲得81位席次;2012年國民黨拿下64席、2016年獲35席,2020年提升3個席次,共獲38席。
同時,民進黨則在2008年拿下27席,2012年拿下40席,2016共得68席,2020年下降7個席次拿到61席,連續兩屆國會席次單獨過半。其中的轉捩點,在於2016年除了延續此前太陽花學運風潮吹拂之效外,國民黨自2014年地方大選潰敗後就此一蹶不振、民心向背,蔡英文後於2016年以大勝之姿入主總統府,促成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國會選舉民進黨亦搶下多數席次。該年,國民黨在國會僅剩35席,是國民黨政權來台後最慘烈的紀錄。
明年第11屆立法委員的改選,隨著民進黨的八年執政後,人民對政府施政仍有許多矛盾與不滿,因此在本次選舉後,民進黨與國民黨席次可能互有消長;並且,民眾黨在柯文哲的高人氣下,可能在本次國會選舉席次上再有斬獲,台灣新一任政府恐怕面臨沒有政黨單獨過半的局面。而在三組總統候選人的膠著選情中,極有可能出現少數總統、及少數政府的局面。
近四屆不分區立委席次
2008年,民進黨時任總統陳水扁家族因涉入多項司法弊案,使泛藍陣營取得空前勝利,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席次高達20席,共得501萬政黨票,得票率51%。該屆選舉,即使國民黨席次比例減少7%,但在與親民黨及新黨的協調席次後,在國會總席次中仍達81席,與受到在野國親聯盟箝制、朝野相互傾軋的八年扁政府執政時期形成鮮明對比,成為總統、立法、行政皆為國民黨的一致政府(unified government)之局面。
2012年為台灣史上首次舉行總統國會二合一選舉。國民黨籍馬英九以689萬票取得連任(投票率51.6%),然而國民黨在國會投票率和席次上均呈現明顯下滑的趨勢,不分區席次更是從20席減至16席。這種變化可能源於馬英九當選後未竟的「633政見」與災害防災、救援不力。2008年,正值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延燒、石油價格攀升,台灣股市疲軟、經濟表現低迷,未能達到政策所承諾的每年平均6%經濟成長率、3%以下的失業率,以及四年內平均國民所得達三萬美元的目標。次年,8月莫拉克颱風造成多處土石流和山崩,尤以高雄小林村474人遭到活埋,損失慘重,導致民怨升高且馬政府信任度下降。
2016年,由於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引發爭議,除了提名名單中未包含勞工、身障代表,連軍系人馬胡筑生也不在前11席的安全名單,引發黨內人士不滿,加上接連的「換柱事件」撤換總統候選人洪秀柱,加上此前2015年「馬習會」國民黨黨主席馬英九對於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的堅定立場,引發大眾對「台灣認同」的崛起,在前浪太陽花運動仍在波瀾之際,促使民進黨無論在區域或不分區立委皆大有斬獲,不分區立委席次比例更獲53%過半數,一舉為立院第一大黨。
2020年不分區立委選舉中,可以看到國民黨與民進黨席次比例一致,各得13席,但在立委總數中民進黨仍得61席,而國民黨僅得38席。
近四屆六都、非六都立委席次
觀察近四屆六都藍綠立委席次消長,趨勢與全台立委席次分布相同,除台南市由民進黨獲得大部分席次外,呈現國民黨遞減、民進黨增加趨勢。其中尤以新北市的變化最為明顯,2008年藍營比綠營多出八個席次,2020年民進黨則比國民黨多拿下六席。
區分六都差異,可以發現各縣市雖呈現「由藍轉綠」,不過整體還是維持南綠北藍狀況,尤其台北市和台南市最為明顯:台北市四屆的立委選舉都是由國民黨拿下較多的立委席次,台南市也是在歷屆的立委選舉中由綠營勝出。
然而,藍綠的大本營並非鐵板一塊,這次立委選戰也有幾區的選舉結果值得關注:例如高雄第三選區由於現任立委民進黨籍劉世芳不競選連任,加上選區結構本身偏藍,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可能勝出;此外,高雄第六選區民進黨籍候選人黃捷,可能遭喜樂島聯盟的深綠大老郭倍宏分票。
而台南雖為傳統綠營以及賴清德的本命區,今年民進黨更希望拿下台南六個席次,延續2020年的全壘打,但近年農地種電爭議叢生,侯友宜、趙少康日前也到台南七股視察太陽光電發展現況,民進黨能否在當地民眾不滿種電政策下六席全拿,也是本屆立委選舉看點。
觀察歷屆非六都以外的16縣市,苗栗縣、南投縣、金門縣、連江縣為長年支持藍營之選區,屏東縣、澎湖縣則是連續四屆都是民進黨獲得較多席次。
而在本次選舉中,屏東縣第二選區前民進黨籍現任立委蘇震清涉貪退黨,推派兒子蘇孟淳參選,蘇孟淳採「非綠大聯盟」攻勢,日前與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提名人蘇清泉同場成立萬丹之友會,兩人同框喊出「讓年輕人出頭」,希望能爭取到藍營選票。屏東縣是否因為綠營分裂讓地方選情出現變數,有待觀察。
近四屆原住民立委族群及政黨分佈
在國會113個立委席次中,包含山地與平地原住民立委各三席。歷屆平地原住民參選人中,以阿美族人數居冠。國民黨籍的廖國棟(Sufin Siluko)和鄭天財(Sra Kacaw)兩人,從2008與2012年投入選戰後就未曾失利,分別連任四屆與三屆平地原住民立委。
歷屆山地原住民參選人中,國民黨籍的孔文吉(Yosi Takun)和無黨籍的高金素梅(Ciwas Ali)二人,皆連任四屆立委。國民黨籍的簡東明(Uliw Qaljupayare)連任三屆立委,然因2016年涉嫌賄選,遭判刑並停職,更一審改判無罪、職權恢復,後於2020年2月5日無罪確定。前二屆立委參選人中,以排灣族、泰雅族、賽德克族為主,第三屆始出現布農族參選人,第四屆首位魯凱族參選人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初戰即當選,在此屆10人選三人中力拚連任。
從資料中可看出,原住民立委當選人多來自國民黨與親民黨,民進黨的當選人為第九與第十屆,平地原住民參選人卑南族的陳瑩(Asenay Daliyalrep)、第十屆山地參選人魯凱族的伍麗華。本次大選,無論山地、平地原住民立委參選人,無黨籍人數佔比將近一半。
近四屆區域立委提名女性比例
從上圖可以觀察到,無論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在女性區域立委比例都多所上升;民進黨女性比例在第八屆選舉為29%,為第七屆兩倍之多。而第八屆與第九屆則呈現持平、穩定不動狀態。
國民黨女性提名人比例相對民進黨則是有進有退。在2016年選舉中,女性比例相對於上次選舉更則下降了3%。而最近一次選舉則與民進黨在分配比例上持平,皆為38%。
依照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中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的女性賦權指標(Empowerment),涵納國會女性議員比例。回顧近四屆女性參選區域立委比例更是逐步攀升,根據中選會女性立委參選情形,在第七屆女性參選比例為28.6%,第八屆稍有漲幅,並突破三成大關直至31.9%,到了第九屆為33.6%,截至上次選舉則是來到近四成的37.8%。
第三勢力何處去?
2020年大選,無黨籍區域立委當選人數,僅次於民進黨與國民黨。成立於2019年的民眾黨則拿下近158萬的政黨票,得票率達11.22%,超越時代力量與親民黨等,躍升國會第三大黨。台灣基進黨、親民黨等因政黨票未達5%門檻,未獲得席次分配。
2016年選戰中,時代力量以新勢力之姿,在不分區立委和區域立委中,共計拿下五個席次。親民黨則在同年不分區立委中分配到三個席次,然至2020年,親民黨得票率已無法和時代力量與民眾黨抗衡。
在台灣,除了藍綠兩大傳統政黨以外的小黨,往往被稱為第三勢力。第三勢力在單一選區兩票制下,政治實力難以與既有傳統勢力抗衡,因此多寄望於藉由闖過5%的政黨票門檻,以不分區立委之姿進軍國會。
以近四屆觀察,不分區立委選舉的政黨參與數,2008年有12個政黨參與、2012年有11個政黨、2016有18個政黨。到了2020年,則是單一選區兩票制實施後,最多一次政黨參加,計有19個政黨參與;本次大選則有16個政黨參與,爭取34席的不分區立委。
近四屆小黨區域立委席次變化
區域立委由各地單一選區選出,並貫徹「贏者全拿」的制度,該區域得票數最多即可當選。是以,區域立委選舉大致呈藍綠對決,歷屆小黨區域立委當選數皆未超過五席。
然而,無黨籍團結聯盟因立場傾向泛藍陣營,在2008年區域立委選舉中,獲國民黨禮讓參選,並取得三席,分別為:台中縣第二選區的顏清標、澎湖縣林炳坤、山地原住民高金素梅;太陽花學運席捲台灣後,於一年後組黨的的時代力量,主張於2016年與民進黨「分進合擊」,最終在2016年區域立委選舉中取得三席,分別是:台北市第五選區林昶佐、台中市第三選區洪慈庸、及新北市第12選區黃國昌。
近四屆小黨不分區立委席次變化
2008年首度增設獨立於區域立委的不分區立委政黨票,然而當年開票結果顯示,大黨依舊全面制霸,國民黨獲20席、民進黨14席,小黨全軍覆沒,一席未得。其原因或許囿於選民對新制的不熟悉,不熟悉政黨票的設計用途。
2012年,台灣團結聯盟(台聯)主席黃昆輝主張,國會需有兩個「本土」黨團,主張「台灣女總統,本土顧兩黨」成功搶到三席,並穩居台灣第三大黨;親民黨黨主席宋楚瑜參選總統,拉抬聲勢並拿下兩席。
2016年,在太陽花學運衝擊台灣社會後的首度舉辦中央選舉,由運動核心人員組成的時代力量取得兩席;親民黨也在宋楚瑜二度參選總統取得三席。2020年,時代力量增長為三席,而民眾黨則是在台北市市長柯文哲的帶領下取得五席,成為不可忽視的第三勢力。
與此同時,人數增多的不分區立委也意味台灣選民日漸重視不分區名單,透過不分區政黨票取得的立委席次名額也從2008年的0席,2012年、2016年的五席,增至2020年的八席。
2024台灣大選戰報
藍綠一對一對決
台灣73個選舉區中,有八個僅有國民黨和民進黨而無其他黨派(含無黨籍)參選人的選區,觀察這些選區,都是長期由藍營或綠營獲勝的區域,由連任多屆的立委再次參選,可謂鐵板中的鐵板,因此也造成小黨棄守現象,不在這些選區推派候選人。
高雄市第二選區民進黨現任立委邱志偉爭取四連霸,國民黨則提名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時代的民政局長曹桓榮迎戰;高雄市第四選區為韓家軍女戰將陳若翠,挑戰民進黨六連霸立委林岱樺。雲林縣立委第二選區現任民進黨劉建國挑戰五連霸,國民黨則徵召雲縣肉品市場副總經理邱良閱參戰。
新北市第五選區由國民黨市議員洪佳君,挑戰力拚三連霸的民進黨立委蘇巧慧;嘉義縣第一選舉區為爭取三連霸的蔡易餘,對上三連任的縣議員詹琬蓁;彰化縣第二選舉區黃秀芳爭取連任,與國民黨候選人楊曜聰捉對廝殺;台中市第八選舉區則是已經三連霸的江啟臣,對上民進黨資深議員謝志忠。台南市第三選舉區陳亭妃則力拚五連霸,國民黨則派出資深媒體人姚正玉迎戰。
多人混戰
今年區域立委選舉最多候選人參選的選區,為台北市第五選舉區(萬華、北中正),有10人參選,其次為台中市第五選舉區(北區、北屯區)、台北市第一選舉區(北投、士林)、與台北市第八選舉區(文山區、南中正區),各有八人。屏東縣第一選舉區(屏北區)、新竹市選舉區、台北市第三選舉區(北松山、中山)則各有七人。
最驚險的激戰區
2020年立委選舉得票率最接近的選區,是台中第三選區(潭子、大雅、神岡、后里),洪慈庸對上2016年落選的國民黨楊瓊瓔,開票後兩人雙方得票數一路糾纏,最後洪慈庸以不到1000票、0.5%的差距敗給對手楊瓊瓔。
差距第二小的選區,是新北市第12選舉區(金山區、萬里區、汐止區、平溪區、瑞芳區、雙溪區、貢寮區),賴品妤扭轉基本盤「藍大於綠」的劣勢,以2780票、1.49%的差距取得勝利。新竹縣第二選舉區(竹東鎮、寶山鄉、北埔鄉、峨眉鄉、橫山鄉、五峰鄉與竹北市東區)現任立委林思銘,2020年最則以2500票、1.55%得票差距驚險勝出。
繼承衣缽的政二代們
本次全國區域立委與不分區提名人中,政二代參選人數突破30位,其中又以國民黨籍最多,人數將近20位。民眾黨、時代力量等小黨則未見政二代的參選身影。
首次投入立委選戰的張智倫與廖先翔未滿40歲,除了繼承父母的選區外(張智倫母親新北市議員陳錦錠,選區為中和區,父親為前立委張慶忠;廖先翔父親為前國民黨議員廖正良,選區為金山、萬里、汐止),除了在地方擁有綿密的人際網絡與地方組織外,也在父母政治光環的加持下,挑戰前進立法院。
以直接繼承父執輩選區的「政二代」觀察,另有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候選人顏寬恒,家族為台中海線黑派勢力,其父親顏清標由里長、縣議員選到省議員,並連續當選四屆立委,但也犯下貪污、槍砲與殺人未遂等多項罪行。顏清標在立委第四任期時,因貪污罪判處褫奪公權,選區並由長子顏寬恒接手。顏寬恒在前次補選中敗給民進黨林靜儀,這次捲土重來投入中二區選戰。
此外,彰化第三選區國民黨候選人謝衣鳳,為現任國民黨副秘書長、現任立委。謝衣鳳出身在地政治世家,祖父謝言信、母親鄭汝芬與弟弟謝典林皆於彰化深耕掌權,謝典霖更以30歲的年齡當上彰化議會議長。謝家更創下從祖父謝言信、母親鄭汝芬到女兒謝衣鳳都是立委的台灣政壇記錄,謝系的地方實力雄踞一方。
民進黨這頭,桃園第二選區立委黃世杰,其父為前桃園縣議員、桃園農田水利會黃金德;挑戰連任的現任立委蔡易餘,其父為前立委蔡啟芳,亦曾擔任過選區中的布袋鎮鎮長,蔡易餘所在的第一選區與其父選區重疊。37歲的陳冠廷參選嘉義第二選區,其父為前嘉義縣長、現任立委陳明文,由於陳明文不挑戰連任,交由兒子陳冠廷接棒選區。
在雲林海線參選連任的蘇治芬,父親蘇東啟曾四次以最高票當選縣議員,但蘇東啟並非與國民黨合作的傳統地方派系勢力,而是黨外運動者,曾支援雷震組黨,後因台獨政治案件一度被判死刑,在國際救援下改判無期徒刑,蘇治芬的母親蘇洪月嬌也是政治犯,「代夫出征」參選省議員,同樣獲得雲林最高票。蘇治芬是第一位民進黨籍的雲林縣長,不少人認為她是唯一有實力與藍營張榮味家族對戰的綠營政治人物。
2016年,可以說是台灣近代政治的分水嶺,民進黨在當年大選將蔡英文送進總統府,也在國會選舉中輾壓式大勝國民黨;而2020年大選,即使立委席次從68席減少至61席,但依舊在國會中單獨過半,成為第一大黨。
而在2024的大選中,民進黨的選舉動能受限於執政八年後民意的各種不滿而停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也僅微幅領先居次的國民黨侯友宜,各方民調結果亦呈現,新一屆國會有極高機率出現藍綠白三黨不過半,甚至是由國民黨單獨過半的場面。
明年的新國會將呈現什麼樣的政治生態?是否重演扁政府時期「朝大野小」、令不出行政院的窘態?作為強勁第三勢力的民眾黨,在本次大選中能否突破五席國會席次,持續坐大第三勢力、甚或與藍營聯合過半影響國會政黨版圖?這一切有待1月13日選舉結果揭曉。
自由撰稿人謝達文對本文亦有貢獻
原住民那張圖還有另一個問題,林正二是親民黨,不是國民黨。
讀者您好,謝謝回報,現所指出的幾處錯誤皆已更正,再次感謝,還請繼續關注。
原住民的圖表也出現問題,2016/2020年,平地原住民當選者,國民黨是鄭天才跟廖國棟,沒有楊仁福…
第一張圖的數據有問題,2016年民進黨在雲林兩席都拿下,分別是蘇治芬、劉建國:嘉義縣也是兩席都拿下,分別是蔡易餘跟陳明文,但在圖表上卻顯示0,建議要再確認一下
身屬保守陣營的國民黨要先明白保守主義的真諦
以下沒校稿:民進黨女性比例在第八屆選舉為29%,為第七屆兩倍之多。而第七屆與第八屆則呈現持平、穩定不動狀態。
謝謝讀者指出,現已勘誤,再次感謝。
2012年國民黨哪有81席?應該是2008年吧
好詳細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