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內戰或至轉折點:軍政府漸入下風但加強空襲|Whatsnew

11月的戰事意味着反抗武裝和軍政府的關係出現了逆轉,前者轉入大規模進攻,而後者開始進入防禦。
2023年2月14日,緬甸,克倫尼民族國防軍(KNDF)的一名士兵在田野中行走。攝:Thierry Falise/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國際 東南亞 緬甸 戰爭 政治

11月28日,緬甸軍隊總司令敏昂來(Min Aung Hlaing)在首都內比都參拜了2023年剛剛落成的摩羅勝佛(Maravijaya)巨像。這尊落成於軍方2021年政變後的佛像被認為是軍方建設來「鎮壓」其敵對者的宗教象徵——「摩羅」是佛教中對抗成佛前的悉達多太子的天魔。(延伸閱讀:《緬甸的戰火為何停不下來?五本書告訴你獨一無二的「緬甸模式」》)

媒體報導指敏昂來在參拜佛像時舉行了密宗曼陀羅(Yadaya)儀式,依次點亮了3600盞和9000盞油燈,又放飛了450只熱氣球,還安排了9支隊伍參與了獎金為900萬緬甸元的織布比賽。獨立媒體《伊洛瓦底》指,所有數字都是9的倍數,而9是緬甸星象和占卜中的重要幸運數字,意味着敏昂來和軍政府希望能夠藉助占星術和法事在戰事上時來運轉。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圖:網上圖片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圖:網上圖片

時值三支地方武裝:德昂族的德昂民族解放軍(TNLA)、若開族的若開軍(AA)和華人的緬甸(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組成的「三兄弟聯盟」發起「1027」攻勢整整一個月。在這一個月中,緬甸各地反軍政府武裝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同步攻擊和互相支援的態勢。使已經政變掌權近三年的軍政府面臨嚴峻挑戰。若這一態勢持續,則2021年開始的緬甸內戰轉折點已經出現。(延伸閱讀:《緬甸政變兩年:在台緬人經歷的動盪、選擇和「最後一搏」的希望》)

11月,「三兄弟聯盟」在緬東北地區不斷擴大攻勢。截止11月29日,其已宣布攻取超過200個軍政府據點,奪取了包括興威(Hseni)、滾弄(Kunlong)、拱掌(Konkyang)、勐古(Mong Koe)、清水河等一系列鄉鎮和口岸,幷包圍了果敢老街和緬東北最重要的邊境口岸市鎮木姐(Muse)。此外,根據該武裝發布的戰報,軍政府的數輛裝甲車、多管火箭炮和兩門以色列制155毫米榴彈炮也落入「三兄弟聯盟」之手。

從緬甸中部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出發,經臘戍(Lashio)前往果敢的公路上,也有多個軍政府據點被「三兄弟聯盟」奪取,部分公路被破壞,導致軍政府暫時無法大規模增援東北地區。

儘管當地最大的城鎮老街目前仍由軍政府和其附庸的當地武裝控制,但由於擔憂接下來的攻城戰會異常慘烈,老街居民已經大量逃離。據《伊洛瓦底》報導,近日來有數萬人離開果敢前往佤邦或臘戍等地。(延伸閱讀:《國與族:大緬甸主義下果敢人的身份焦慮》)

過去一個月中,除緬甸東北外,值得注意的重要戰事還發生在三個區域:東部的克耶邦(Kayah State,又譯克倫尼邦)、西部沿海的若開邦(Rakhine State)和北部的實皆省(Sagaing Region)。(延伸閱讀:《打了又打,談了又談,緬甸民族和解有多難?》)

其中,克耶邦以克倫尼軍(The Karenni Army)為首的地方民族反抗武裝聯盟響應緬東北,在當地發起了「1111」軍事行動,截至11月底已宣布控制了該邦除首府壘固(Loikaw)之外的大多數區域。11月中旬開始,反抗武裝在壘固市區和軍政府展開了激烈巷戰,先後奪取了包括壘固大學在內的多座政府建築。11月11日,克倫尼軍還宣稱在當地擊落了一架軍政府K-8戰機,併發布了俘虜飛行員的視頻。軍政府則稱飛機是因為機械故障墜毀。

在若開邦,若開軍宣稱於11月中旬一度佔領了沿海城鎮包多(Pauktaw),其後軍政府用直升機向城內開火,並派海軍從海上炮擊若開軍迫使後者後撤。截止發稿時,多方信息指當地的戰鬥仍在繼續。

實皆省的戰事則以主要由緬族組成的抵抗武裝「人民防衛軍」(People's Defence Force)的游擊戰為主。過去數週,人民防衛軍已經宣布在實皆省北部山地與平原交接的地帶控制了考林鎮(Kawlin),在印度邊境山區位置控制了康帕鎮(Khampat),並對接近曼德勒的平原地帶的丹西鎮(Taze)等地展開了攻擊。

此外,過去數月中,在緬甸南方的德林達依省(Tanintharyi Region)和西北部的欽邦(Chin State),反抗武裝都控制了大片農村區域並奪取了數個城鎮。而在南部的孟邦、中部的勃固省(Bago Region)和馬圭省(Magway Region),人民防衛軍和其他抵抗武裝也不斷採用游擊戰的形式和軍政府交火。全緬範圍內,軍政府對農村地區的控制力正在持續下降。

2023年2月18日,緬甸,克倫尼民族國防軍(KNDF)的士兵在田野中行走。攝:Thierry Falise/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2月18日,緬甸,克倫尼民族國防軍(KNDF)的士兵在田野中行走。攝:Thierry Falise/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11月的戰事意味着反抗武裝和軍政府的關係出現了逆轉。前者轉入大規模進攻,而後者開始進入防禦。

截至發稿時,擁有大量重裝備的軍政府仍未能對緬東北和克耶邦等地發起行之有效的增援或反攻。但在空中其加強了武裝直升機和戰鬥機的部署,對缺乏防空能力的反抗武裝和生活在反抗武裝控制區的平民構成了重大威脅。如在11月29日,軍政府就用武裝直升機和戰鬥機的火力支援擊退了試圖佔領丹西鎮的反抗武裝。而在克耶邦,統計數據指11月初以來軍政府的空襲和炮擊已經造成超過80名平民喪生(延伸閱讀:《殘暴為策略、鎮壓成管治:奪權一年後,緬甸軍方建立了一個怎樣的政權?》)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變後組建、代表緬甸反抗力量的平行政府「民族團結政府」(NUG)近日聲明不會接受印度尼西亞的調停,並指只要軍政府不結束獨裁統治,就不會與其談判。此前的11月24日,印尼政府宣布協調了多個緬甸「利益攸關方」參與對話,並指得到了各方開始「包容性對話」的「積極前景」。(延伸閱讀:《政變帶來了轉機,新思想和新結構正在革命中生成——專訪緬甸民主活動家順雷伊》)

端傳媒深度欄目正在整理、採訪緬甸內戰的最新情況,並將在12月以圖解新聞和其它形式推出更多深度報導,敬請關注。

讀者評論 6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希望可以更深入的报道,是否中国对反军政府力量提供了帮助

  2. 已可讀繁體字了。謝謝!

  3. 謝謝端,期待後續的報導。延伸閱讀的連結只有簡體字,請問如何轉換成繁體?

    1. 讀者好,已經調整過,請再看看是否可以了?

  4. 昂山素季做了这么久的和平交接,最后还是只能靠暴力才能完成政权替代。

  5. 多謝端。
    十分期待跟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