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又打,談了又談,緬甸民族和解有多難?

邦康聯盟的主張與緬軍的態度,是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愈趨複雜的停火談判,再考驗頂著諾貝爾和平獎光環的昂山素姬。
國際 東南亞 緬甸 戰爭 政治 選舉

3月6日北京時間凌晨兩點開始,砲彈聲四起,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 以下簡稱「同盟軍」)埋伏進入緬北的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與政府軍作戰,一打就是五個小時。這場在當地被稱為「36戰事」的後續影響,仍在蔓延。昂山素姬(台譯翁山蘇姬,下同)主持的的第二次21世紀彬龍會議剛結束,但並未改變緬北戰事的根本局面。

至今,果敢自治區老街上仍可見到戰爭的痕跡,超過2萬名果敢難民依然回不了家,通往中國的國門深鎖,山區與街頭上隨處可見武裝軍警。商場大門緊閉,賭場已開業但賭客稀落。原本因賭場經濟而燈紅酒綠的老街,最熱鬧的黑夜受從晚上8:30到早上7:30的宵禁影響,而變得蕭條冷清。

「他們就是來搶錢的。」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3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我的周边国家地区自然是越乱越好(可控范围)!每个国家领导人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缅甸没核弹 就这么乱下去也无所谓!
    这就是大国邻居的悲哀!

  2. 重要的因素還是雙方無意合作,地方勢力根深蒂固,最終還是要以打才能解決。
    這是拿諾貝爾獎的人也無法解決的事。

  3. 說到底,如果軍隊無法聽令於同樣奉行民主共和原則的中央及地方政府,民族融和的理想就相當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