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四問香港暴雨水浸:無關深圳排洪?防洪系統怎設計?能否擋極端氣候?

「萬一下次是1000年一遇呢?如果硬件設施不能配合,軟件措施就非常重要,包括如何及時將信息發佈出去。」

特約撰稿人王一善 發自 香港

刊登於 2023-09-10

#水利#排洪#勞工權益#天文台#水浸#暴雨#極端天氣#香港

9月7日晚上11時05分,香港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錄得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一小時最高雨量——158.1毫米。受颱風「海葵」餘波影響,這場世紀黑雨長達16小時35分鐘,打破了1999年8月23日5小時47分的紀錄,政府在8日清晨宣布城市進入「極端情況」。

暴雨狂下造成嚴重水浸,香港一時變為澤國。多處地區路面水位高漲,一些行人隧道、停車場甚至浸至沒頂。當晚,有市民坐上如遇急流的小巴,兩邊皆是洪水;有巴士入水,乘客要抬起雙腳避水;有人車輛死火,要站上車頂等待救援,不少人要澗水回家,險象環生。

8日,由於政府宣布停課但未明言停工,在黑色暴雨警告和「極端情況」生效下,仍有市民冒著大雨和水浸上班。暴雨期間有144人受傷送院,截稿前有至少4宗死亡報告,部分人的死因是否相關暴雨仍然未明。其中於9月8日中午,一名男子被發現在上環海面飄浮,送醫後不治。據媒體消息,該名79歲老翁任保安員,疑在當日上班途中遇溺。

這次大雨,造成的水浸災害在近年香港可謂極度罕見,災禍成因為何?有多少是天災,有多少是防災系統未完善?在日益嚴重的氣候暖化問題下,香港的防洪系統能應付日後的災害嗎?大眾對深圳排洪消息爭議頗多,到底深圳河與香港的關係為何?港府在深圳排洪前16分鐘作通報,對北區居民有什麼影響?當交通失靈、城市失常,還應該上班嗎?眾多的疑問,端傳媒透過訪問香港天文、水文、建築、工程專家,以及地區工作者、工會幹事等人,嘗試摸石過河。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