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都蘭部落與海女:你知道什麼是「台灣的節奏」嗎?|對談台灣原住民音樂

那個情緒是憤怒嗎?⋯⋯是宣洩,很多的宣洩,可能是悲傷,也可能是流浪。

漂流出口主唱Putad (布妲菈·碧海) 和歌手Suming舒米恩。攝:陳焯煇/端傳媒

漂流出口主唱Putad (布妲菈·碧海) 和歌手Suming舒米恩。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金其琪

刊登於 2023-08-17

#原住民#音樂

【編者按】今夏熱浪尤甚,世界各地的音樂節卻依然在炎熱中開唱。而端文化組就為讀者舉辦一次字裡行間的夏日「讀字音樂祭」。近年「母語」關注甚熱,我們的音樂季也從「語言」切入,集結香港、台灣兩地不同語言的音樂唱作人、樂評人、音樂雜誌創辦者、音樂節搞手等角色,分設粵語、英語、台語、原住民語言、客語五部,每部分都有一篇「圍爐對談」,深入探討在地脈絡,近年新變,及各自面臨的問題;此外還有一篇這種語言的歌單,方便讀者從討論中回過神來,犒賞耳朵與心神。

五種語言,五篇歌單,二十餘位台港兩地音樂場景努力與創作的人,是為我們的端文化·夏日「讀字音樂祭」。希望你來,一起聽歌,讀字,思考。日前刊出廣東話填詞新人對談「如何寫留在香港的歌?」,今天刊出的,是關於原住民音樂。

「我們生活在母語被斷裂的年代。我做母語音樂,就是在找認同,找自己。」Suming

Amis(阿米斯),在阿美族語言中原指「北邊」,傳說因阿美族人多生活在卑南族人的北邊,因而被稱為Amis,逐漸成為阿美族的代稱。不過,許多人熟知「阿米斯」三個字,是從2013年的一場音樂節開始。那年12月,來自都蘭部落’Etolan的歌手Suming舒米恩舉辦了首屆阿米斯音樂節,把部落的國中體育館改造成舞台,稱為「都蘭小巨蛋」。

此後,「阿米斯音樂節」幾乎隔年舉辦,表演者從部落自己的歌者,擴大到阿美族其他部落和其他原住民族的音樂人。到2019年,Suming更把舞台移到都蘭部落多年守護的傳統領域,被稱為「都蘭鼻」的一塊廣闊海岬地,並邀請太平洋南島語族的多位音樂家加入表演,自此成為台灣最大的原住民音樂節。

「我們生活在母語被斷裂的年代。我做母語音樂,就是在找認同,找自己。」Suming 說。他曾是台灣多屆的金曲獎與金音獎得主,最知名作品之一是《太陽的孩子》電影主題曲《不要放棄 Aka pisawad》,這首作品更是金曲與金馬雙金得主。

用母語做創作的最大背景,是台灣當代的原住民處境。「流浪,憤怒,壓抑,宣洩,混雜在他們的音樂裡。」這是Suming多年前第一次邀請「漂流出口」樂團到阿米斯音樂節表演時,聽到的東西。「漂流出口」由來自台東比西里岸部落Pisirian的Putad布妲菈·碧海以及哥哥巫尚·碧海和表弟林肯組成,三人自小隨父母在都市漂流,居無定所,音樂和母語是他們的出口。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