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陸深度

轟轟烈烈的減碳中,中國經濟、政治與生活會如何被重構?

改寫能源,便是在改寫你我的生活。

2019年1月16日,中國安徽省銅陵市一座燃煤發電站附近,一名男子在田地裡種菜。

2019年1月16日,中國安徽省銅陵市一座燃煤發電站附近,一名男子在田地裡種菜。攝:Qilai She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 柳石、設計師 郭瑾燁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1-11-28

#COP26#去煤的未來#減碳承諾#氣候變化

「第二個檯燈了,東北限電,買個充電的。」這是10月初,某網購平台裏有關充電檯燈的一則留言。

對中國大陸的普通人而言,頻發的暴雨、限電、過早到來的寒潮,讓「氣候變化」、「減碳」、「碳排市場」這些多落在政策和電動汽車宣傳裏的字眼,在最近有了或多或少的實感。雖然工廠被拉閘限電的樊卓仍然不能理解:「用電不就已經是環保了嗎?」

11月25日,獨立研究小組能源和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發布報告,指中國6月至9月CO2的排放量,較去年同期下降0.5%——這是自2020年第二個季度,也就是Covid-19經濟復甦之後的首次下降。在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碳排放都創下了10年來最大增幅。分析師Lauri Myllyvirta認為,是次下降主要源自房市低迷和各地大範圍限電,不過他也警告表示,若中國因經濟放緩而再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則可能在2030年達到碳達峰目標前,進一步累積碳排放量。

在剛剛結束的COP26——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前夕,中國更新了國家自主貢獻(NDC)的承諾。但經第三方機構CAT(Climate Action Tracker)評估表示,中國的NDC目標嚴重不足,​​若所有國家都效仿中國做法,則全球在2100年升溫將超過2°C,最高可達3°C。事實上,在氣候危機已通過頻率越來越高的極端天氣顯現的時候,中國在化石燃料及火電廠上的投資卻未減少,減碳在此前也主要體現在關停非國營的小煤礦和已幾乎停產的煤礦中。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