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憶倪匡晚年:沒人接得了倪匡的班

他南來香港這自由之地,乘上報業興盛時代的列車。他因香港給予的自由而寫出天馬行空的作品,他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2006年7月20日,著名科幻作家倪匡出席在香港書展的講座。

2006年7月20日,著名科幻作家倪匡出席在香港書展的講座。攝:Martin Cha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譚劍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2-07-04

#倪匡#香港文學#科幻

【編者按】名作家倪匡離世,在颱風離境之日,令多少人傷慟,多少回憶被勾起。香港科幻作家譚劍於此撰文,回憶自己作為與倪匡相差近四十年的後輩同行,與老先生的一些交往互動。倪匡晚年見人甚少,這裡的細節卻閃著時光的動人之澤,令人想見風貌一二。

譚劍:香港科幻、奇幻小說家,有長篇《人形軟體》、《貓語人》等,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金獎獲得者,入選為「21世紀十大新銳華語科幻作家」,編寫香港科幻小說發展史。

1

第一次能和倪匡老師坐下來聊天,是在另一位科幻前輩兼科學家李偉才先生的府上。那是2009年的一個下午,他上午剛為倪匡科幻獎擔任決審評審。

那天七十四歲的倪匡要拄拐杖,我送上我的書給他。對我這無名後輩,倪匡居然站起來接書,讓我受寵若驚。我在2006年獲倪匡科幻獎佳作,評語就是由他撰寫。他記得我,也記得我的那個短篇。

「寫小說最重要的是,文字平實,情節動人,寓意深刻。」他站著跟我說。這道理任何人說都比不上他有說服力。雖然一如其他高產量的作家,作品水平難免有高低起伏,但他就是用人人都看得懂的平實文字,吸引無數讀者廢寐忘餐去沉醉在他的小說世界裡,留下像《玩具》、《頭髮》、《眼睛》、《規律》、《尋夢》等啟發人心的精品,和《追龍》裡那個精準的預言。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