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以痛蓋痛:我用紋身,記住過去與曾經有過的自由

「我選擇紋這個東西到我身上,這個就是我的自由,但如果我選擇的自由當中缺乏了一部分的話,這還是不是100%的自由呢?」

三位紋身師:Jayers、 Vincent 與 RT。

三位紋身師:Jayers、 Vincent 與 RT。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余美霞 Stanley Leung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2-02-19

#岑蘊華#紋身#my little airport

去年年中,紋身師RT接到一個預約:一個客人說自己即將搬到美國生活,面對新環境與挑戰,他想要紋身。

擁有一張小臉的RT當了紋身師3年,風格以黑白色調、具體物件為主,但圖案的深意要像剝洋蔥一樣逐片翻開,「我好鍾意虛無」、「越來越暗喻」。紋身圖案由RT創作,她畫了一道打開的鐵閘、地面有數塊具香港唐樓特色的紙皮磚,門牌寫着暗藏指引的天使數字「1717」:不要恐懼、不要迷茫。

除此之外,地上還放了一雙朝向屋內的包腳拖鞋,拖鞋「朝向」香港——她想跟客人說:「就算你離開了都好,你隨時可以回來」。不過客人看到圖案後,想了想,在短訊裏回覆她,說還是想拖鞋朝外,因為自己未必會回來。

這段日子,在放滿娃娃、色彩縇爛的工作室裏,RT給一個又一個要移民的客人紋過身,讓她覺得好心酸,「原來走的人真的不會擰返轉頭(回頭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