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港劇《IT狗》熱潮啟示:嘲諷「大台」就足夠?怎樣才能苦笑後走出?

《IT狗》在公共平台上似乎為大家出一口氣,但反諷過後,什麼才是「大台」的替代品?

《IT狗》劇照。

《IT狗》劇照。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沈諾基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2-02-10

#IT狗#ViuTV#港劇

誰又會想到,2022首先跑出的港產電視劇會是一部以創科為主題的情景喜劇?於大結局週,《IT狗》錄得4.8點收視,等於約31萬人透過電視收看。雖然比不上 ViuTV 去年日劇改編的《大叔的愛》,但網絡反應亦相當熱烈。在2月4日大結局直播當晚,香港網絡論壇連登上的《IT狗》討論串一共打穿了六條,錄得超過6000條貼文,熱潮可見一斑。

當然,《IT狗》援引的用語、迷因和價值觀,本就生於類似連登的網絡環境,風潮背後想必有主場優勢。無論如何,相對破格的笑點,及時的題材,加上香港年輕觀眾喜愛的藝人加持,《IT狗》證明了港式情景喜劇在「細台」(相對於「大台」TVB)具有發展潛力,而且題材不一定要很主流。

在劇集播出及之後的一段日子,不少網民在社交媒上轉載對白截圖,甚至有人將劇中虛構的手機程式重現,反應比一般港產電視劇為強。連帶效應下,飾演主角葉念信的凌文龍在 Instagram 的追蹤者數量亦由約3000人升至22300人以上。

尤其令我在意的是劇中對社會建制的批判,例如嘲諷「大台」娛樂公式化和資本社會下科技入侵生活的問題,這些令人觀看《IT狗》時比其他本港情景喜劇多了一重痛快。當現實中觀眾缺乏渠道發洩這些不滿,劇集的情感宣洩作用就更明顯。但筆者認為,《IT狗》帶出對資本社會和通俗劇的批判並不完整,箇中又反映出喜劇和反諷在今天的香港所遭遇的限制。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