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鬧市人潮中看到穿插於街頭的軍裝警員,都會想起〈美麗新香港〉的那句歌詞: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頭,就當我在外地飄流。香港本已是彈丸之城,疫情延續至今,明明自由行土豪絕跡,移民遷冊的人愈來愈多,但留下來的人還是發現,城中的日常被切割到轉身的僅餘空間都沒有。獻花犯法,悼念有罪,到公園散步很危險,穿黑衫外出會遭票控,這幾天就連中學生參賽選歌都要記大過,追星拍照都會被警察截查搜身。寒蟬效應氣氛甚濃,兩年過後,鬼影幢幢,被收柙的人仍在牆內,而入場看一部警匪片,會否都會觸犯《國安法》?
適逢中共黨誕百年,香港政府再獻新猷,將《國安法》的政治紅線推向電影界,電檢新規雷厲風行,似要抹走一切肉眼能見的聲音。但界線到底在哪裡,子彈還可以飛多遠,幾乎無可捉摸。只知道天羅地網,創作人的政治風險有增無減,過去的香港電影風潮則可一不可再,《無間道》和《寒戰》詆毁警隊聲譽,豈能再犯?《古惑仔》或涉及煽動暴亂和仇警情緒,《黑社會》歪曲事實,荼毒社會安寧,《十月圍城》更是含沙射影,與《理大圍城》同罪。其實成龍 90 年代揚威國際的《我是誰》最是大逆不道,回歸前夕一名香港特務居然身懷多國護照,投靠外國勢力。情況就如今年 2 月初上映的《拆彈專家 2》,由劉德華扮演的爆破組總督察,便因為不滿調職安排公然拉橫額挑釁警隊,其後更參與海外恐怖份子策劃的自殺式襲擊,炸毁青馬大橋。邱禮濤運氣不錯,若然映期推延多幾個月,不可能不被電檢處退片,列為「不宜放映」高危級別。
《國安法》下無完卵,天下無賊,撐起香港電影工業數以十年的警匪片亦可能從此滅絕。退一步去問,香港還有什麼符合國家安全規格的警匪片呢?有的,就在《國安法》再下一城整頓影視界的同一時間,香港導演劉浩良的新作《除暴》剛好悄然上映。《除暴》未必是一部能夠在金像獎贏得熱烈掌聲的作品,但它正正是一部先在國內取得俗稱「龍標認證」,繼而搬回本地上映的中港合拍警匪片。以暴為名,暴而不亂的文明示範單位,不是挺有參詳學習的價值?

《除暴》:警匪倒置,繼續癲狂
編而優則導的劉浩良,首次執導之作是略帶時弊諷喻的《衝鋒車》,以「舢板充炮艇,小巴扮警車」的荒誕奇想開場,黑色喜劇警匪片,確有一定噱頭,但可惜票房與整體水準皆差強人意。不過,在另一方面,於過去十多年中港合拍片的全盛期,作為編劇的劉浩良,產量甚多,諸如《畫皮》、《三國之見龍卸甲》、《鎗王之王》、《錦衣衛》等作品,商業上亦算成功,關鍵是對於如何打擦邊球迴避中國式政治審查,可謂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