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嗑真人CP的人,都希望在工業糖精裏尋找真心

沒有所謂「主流」的嗑法,是多元的。
《陳情令》中的肖戰與王一博。
影視 文化現象 文學 風物

上篇《從耽美到男男CP,女性書寫和消費的高山低谷》請見此連結

關於嗑CP的一切

端: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喜歡嗑真人CP?

盛夏:劇CP的性格、故事線索、人生,都是圍繞角色展開的。因此源文本的內容含量有限,劇播完了基本就沒了,沒有真人CP給人創作、想像的空間大。明星本人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故事,不斷有新文本湧進來,比如他今天發了微博,明天一起上了綜藝,上了熱搜,給人的不確定性更強,驚喜更多。我理解這麼多粉絲喜歡真人CP,就像在追連載、追電視劇一樣。

端:近年選秀CP為什麼盛行?

五蘇拉:選手在訓練的環境中,手機沒收了,沒什麼可玩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會加強。(規則)需要選、組隊,或者很多重新組合,嗑的空間大。

盛夏:在節目裏,除了唱跳,還有其他生活鏡頭、選手的交往互動等,能夠體現比較立體、有個性的人物。選手肯定會有更願意一起玩的人,互動多了就很容易使觀眾嗑到CP,節目也會有意創作劇本炒CP。我有業內朋友做這類節目策劃時會營銷CP,挖掘哪些選手之間可以有劇本。他們都知道男選手多的節目炒CP比較容易出圈。有可能兩人確實關係好,也有可能就是劇本創作出來的,但共同的功能都是吸引CP粉。

端:當粉絲在嗑真人CP時,嗑的是不是人工糖?

自閉阿涼:每個人嗑CP的萌點不一樣,上不上頭跟是不是人工糖沒關係,跟你與這對CP建立的情感連接強度有關係。有的人真的陷進去,一個剪接不太好的視頻或者不太可信的物料也會覺得是真的,就像感情一樣。有的人嗑CP確實會有PTSD,體現在她開始嗑下一對CP時會更加審慎,進入門檻更高。

盛夏:每一個嗑真人CP的人,都希望在工業糖精裏尋找真心。在我看來CP真假的決定權不在資本,甚至不在正主,而是在粉絲自己。如何解讀互動、解讀浪漫關係,這個解釋權掌握在粉絲手中。只要它被相信是真的,那就是真的。嗑CP的樂趣就在於從日常的互動裏解讀隱晦的真情。

端:CP粉認知中的「是真的」,是不是把知己情和愛情對立?

盛夏:粉絲嗑的「真」不見得不是愛情,但通常是更看重精神層面的默契,即所謂的soulmate。耽改劇營造出來的環境和觀眾口味也是這樣的。東亞的文化環境比較共通,或多或少受過中國傳統的含蓄、留白審美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體現在對親密關係的想像上。為什麼耽改劇首先輸出到韓國、日本、台灣,就是有這種文化相似性在。

自閉阿涼:沒有所謂「主流」的嗑法,是多元的。喜歡沒有具體關係的純粹曖昧、愛慕的有,喜歡真的愛情、愛得熱烈的有,喜歡愛得隱晦的也有。喜歡養成系偶像CP的粉絲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和視角,可能會有媽粉心理,兩個兒子在一起了,有點超越道德禁忌的快樂。

端:嗑女女CP和嗑男男CP,心態上有區別嗎?

盛夏:因人而異。通常意義來說,無論嗑男男CP,還是女女CP,女性消費者關注的更多是精神層面的寄託,美好的感情可能在現實兩性關係裏很難實現。嗑兩個男的會建立一定的距離感,方便想像一種理想的浪漫關係。這種關係建立在愛上,互相理解、互相扶持、進行精神交流。

嗑女女CP的女粉絲通常嗑的是男子力,沒把女愛豆當作傳統男性視角里的女性來看,而是在女性身上尋找強大、可依靠的特質之類。去年選秀,劉雨昕、喻言、曾可妮、劉令姿等很帥的幾個女孩比較火。這是一種新的女性視角:粉絲可能會把對結婚對象的一些理想化的幻想寄託在女愛豆身上。女粉絲追女偶像,一般都是叫老公,說你很A、很帥。粉絲追女愛豆也不是為了想像與她的同性關係,這是女性消費者的一個特徵——她們消費男性、女性,消費性別相關的文化產品時,通常更多的是追求理想化的情感寄託對象。

女粉絲追女偶像,一般都是叫老公,說你很A、很帥。粉絲追女愛豆也不是為了想像與她的同性關係,這是女性消費者的一個特徵——她們消費男性、女性,消費性別相關的文化產品時,通常更多的是追求理想化的情感寄託對象。

端:CP粉的熱情是不是被資本剝削了?

自閉阿涼:耽美給了女性一個滿足自身慾望和釋放現實焦慮的空間,相比言情,她們在耽美里獲得的快感要多得多,所以她們的能量也多得多。(劇方等)發出物料,延續劇的熱度,肯定是在利用劇粉和CP粉,想把她們的情感轉化成消費力。之後她們買周邊,看演唱會,都是整個幻想世界衍生的一部分,粉絲在衍生品裏依然能夠獲得快樂。

他們是不是被利用得心甘情願呢?比如最近很多人在《山河令》完結後有失落感,只能從後續演唱會、兩個人的後續商業代言和綜藝節目合體來延續快感,包括優酷收三塊錢才能點播的花絮。我覺得(花絮收錢)很過分,但是我那些追《山河令》上頭的朋友都覺得,雖然給錢,但是我快樂。三元有三元的快樂,挖顆糖吃。

盛夏:有的CP粉曬單,可能是為了去給金主爸爸們展現CP粉的影響力,期待影響資本的一些決策,比如將來CP能夠再合體。以前很多雙人商務也會開單人鏈接,為了防止唯粉消費力的流失,大家各取所需,battle一下誰家購買力更強。

五蘇拉:資本更多的考慮是利益,CP粉可能消費能力還行,但人不是取之不盡的金庫,每個人的消費總量是有限的。原來CP粉端水,給這位花一塊、那位花一塊,那提純成其中一位的唯粉之後,就有能力給這一位花兩塊,所以資本各方會爭奪粉絲。兩方最後如果商量不好合作方式,或者不能實現持續捆綁(一般都實現不了),還是會想辦法提純(指從幻想兩個人的關係到只喜歡一個人),這幾年的提純每次都腥風血雨。

《山河令》中的張哲瀚、龔俊。
《山河令》中的張哲瀚、龔俊。

端:CP粉的情感能否獲得正主即時性的回應?

盛夏:我覺得即時性的話,CP粉對兩位正主關係、互動的一些解讀,會變成一種被塑造的事實,變成粉絲解讀的特徵——二人關係很好。粉絲端生產出來的信息成為一個性格標籤又被加諸於正主身上。說偶像的形象是粉絲和偶像共同創造的,就是這個意思。

比較明顯的是張哲瀚之前寸頭拍《維和防暴隊》,形象很硬漢,但突然《山河令》火了,粉絲開始叫他老婆,喜歡他的長髮造型,他後來拍一些廣告就開始戴假髮,使自己展現出來的形象比較柔和。其實這就是把粉絲這端解讀出來的個性、人物形象,重新吸收來塑造自己的人設。這些策略上的調整,就是為了迎合觀眾的偏好。這是一種正主和粉絲各取所需的雙向互動。

端:怎麼看待CP粉所謂的「圈地自萌」規則?

盛夏:我覺得是看唯粉和CP粉的權力對峙,誰勢力更大。一般出警(指在小眾文化圈裏出頭批評和指責其他人)的都是唯粉,說CP粉不能帶正主大名。但如果CP粉勢力很大,那麼圈地自萌的規則作用就沒那麼大。就像最近《創造營2021》裏龔俊親自cue了張哲瀚,相關話題衝上了熱搜第三。當時廣場唯粉根本控不住,大家都在帶大名。其實可以看出來,這是唯粉、CP粉和正主之間權力的博弈。正主如果還在捆綁、要雙人營銷,圈地自萌的規則限制就沒那麼嚴格。

粉絲情感勞動背後的邏輯

端:親媽粉、數據粉等身份怎麼構建出來的?

五蘇拉:粉絲需要和愛豆建立關係。如果愛豆跟自己有點像、自己對他有憐愛、而不是想要跟他談戀愛,粉絲屬性就會偏向親媽粉,這是她們的自己解釋。親媽粉的增多也跟現在的環境有關,(平台)希望你給愛豆做很多事情,不然他可能沒有工作,不能出道,有這個緊迫性,所以很多人會產生憐愛心理。

為什麼女粉絲需要去構建親媽粉的身份呢?我的被訪者告訴我她思考的結論是,因為男性除了在他爸或者金主爸爸面前,甚至在他媽、在好多人和事情面前,都是被當成爹一樣捧着的。他不覺得需要奉獻才能夠獲得合理的粉絲身份。我認為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整體來說粉圈對男粉的待遇都要好一些。而許多男粉絲出錢也出得少一些,數據上的奉獻也沒有那麼多,但是會積極主動地維護自己偶像的名譽等等,會為了偶像而在網上戰鬥。你不能挑戰他喜歡的東西或人。

很多粉絲公認的一點是,愛豆還處於靠粉絲的階段,等於把情感變成了一個公共物品,粉絲因為這個對你額外付出,你就不能得罪粉絲。我們最後把你拱上去,你變成專業的歌手、演員,能靠專業吃飯,以後通過專業來反哺我們,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但是愛豆現在處於成長階段,又啥都想要,想得也太美了吧。

盛夏:CP大粉發小作文、管理粉絲情緒是一種情感勞動,出於追星的目的。但也有些大粉脱粉,也是因為管理粉群帶來煩惱。看對偶像的愛和管理粉圈帶來的消耗這兩端怎麼平衡。如果被消耗拖垮了,有人就出坑了,或者做快樂的隱形人,不混圈。

五蘇拉:數據粉具體的研究我正在做,我感覺是受眾的擴大和年齡下沉,有一些還處於學齡的人,日常生活、學習不能滿足成就感;但是做數據——經過比如大粉介紹、粉群內教學、勞動簡化之後,比較容易獲得成就感。但她的奉獻最後變成了粉絲經濟、流量中的一部分,不屬於粉絲所有。做數據的粉絲群體,有時候會還原一個大家一起戰鬥的宏大敘事,添加幻想的成份:比如我是女兵,我們是幾排,我們戰鬥多麼熱烈,還有人彙報戰況,屏蔽出了一個可幻想的境況,甚至跟其他群的描述不太一樣。

就我自己做數據的體驗,我覺得雖然大家都說是帶着愛去做數據,可是做數據的這種簡單重複勞動其實非常令人疲憊,粉絲會通過群聊、或者連麥做數據的方式補充情感。雖然粉絲有很充沛的情感驅動來做數據,但情感並不是不會消泯,而是也在被消耗,需要被補充的。

對於一些粉絲來說,做數據能表現自己做的貢獻,讓自己獲得一個有付出的證明和身份,能夠名正言順在粉圈活動,通過做數據的證據換取一些其他禮物。這種勞動,也是平台的流量經濟中創造出來的新型的受眾商品。粉絲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付出金錢還是勞動、時間和感情,付出越多更難抽身,一旦塌房子會更痛苦。

很多粉絲公認的一點是,愛豆還處於靠粉絲的階段,等於把情感變成了一個公共物品,粉絲因為這個對你額外付出,你就不能得罪粉絲。我們最後把你拱上去,你變成專業的歌手、演員,能靠專業吃飯,以後通過專業來反哺我們,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但是愛豆現在處於成長階段,又啥都想要,想得也太美了吧。塌房塌得特別厲害的也不只因為談戀愛,而是談戀愛過程中爆出來的那些料,讓人發現其(真實)形象跟公開營業的人設有很大區別。人設坍塌是更嚴重的事情,可能僅次於法制咖的塌房程度。

《陳情令》中的肖戰與王一博。
《陳情令》中的肖戰與王一博。

端:去年「假靳東」事件裏中年女性通過網絡和假靳東維繫的親密關係,和都市年輕人嗑CP或者追偶像,投入的情感需求是否有相似成分?

盛夏:我覺得有,很多新聞報導從比較精英主義的視角去看假靳東事件,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憐憫眼光,會覺得鄉村受教育程度低的婦女才會被假靳東騙。但其實即使是城市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也會有類似的追星、嗑CP等等實踐,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的被壓榨的情感勞動。都是為了找一個情感寄託,這就會被資本所利用,無論都市還是鄉村,人人都會面對這樣的陷阱。

端:怎麼理解泥塑?(泥塑即逆蘇,逆向瑪麗蘇的意思,代表粉絲欣賞與偶像身上與生理性別不相符的性別特徵。)

自閉阿涼:泥塑蠻有趣的,叫女朋友、叫老婆、叫妹妹,對我來說是挺先鋒、進步的事,是對二元性別體系的一種玩弄,是很深刻的嘲諷和反抗。

飯圈禁止女化現在很多,超話規則裏面會有這麼一條。這肯定是厭女的。而且還挺微妙的,一旦出現像「227」這樣的事情,在唯粉社群裏肯定不準提泥塑了。

盛夏:泥塑粉在唯粉當中的位置比較特別,因為想像的尺度、言論都會更大膽,會不願意受飯圈規則約束,自成一派吧。他們更叛逆、特立獨行,不願意和一般唯粉一樣被規訓成為傳統意義上的粉絲,有自己的小圈子。

五蘇拉:我2018年入坑《偶像練習生》的時候就碰到泥塑粉了。一些泥塑粉就是不想按照被安排的方式嗑CP,粉絲在泥塑正主後給他組另外的CP,相對於資本對偶像營業的安排和對粉絲的要求,粉絲有意進行泥塑的這種行為也帶有反抗性。

(粉絲反對偶像被泥塑、女化)屬於堵櫃門的一部分,在大陸後期要接硬漢形象的劇或者其他BG劇,不能讓櫃門敞開。特別如果他現實當中真的是雌雄同體(的氣質),和性少數的身份有一定關聯,不是在人們想像出來的同人中才有這種特質和現實,那他就會更忌諱泥塑,更怕被女化。

從耽美到耽改,什麼變了

端:耽改劇是不是男明星的財富密碼?

五蘇拉:耽美(改編)在流行文本中屬於比較容易引起注意的。首先,你很好奇,它能怎麼改出來呢?就會去看一眼,哇,這都能播。還有,它的角色不像BG劇很容易油膩,男性角色情感、性別氣質比較複雜,可能有些曖昧的成份,但又要在多義解讀當中把話說圓滿了,就需要你琢磨演技。今年很明顯,《山河令》有些人嗑張哲瀚,喜歡的是跟小寡婦一樣我見猶憐的氣質。這種角色和劇情讓他能夠在一個角色中展現不同的氣質。對粉絲來說是很蠱的。會吸引很多的「演技」粉。

自閉阿涼:「下海」拍耽改劇也是擴大粉絲量的一個途徑。最開始下海指的是90年代公務員拋棄鐵飯碗經商,拋棄穩定、主流的生活方式,做一種有風險、但是可能藴藏着巨大機遇的選擇。那耽美就是嘛,你不正經做演員,拍那些比較正統的紅劇、異性戀言情劇,反而拍男男浪漫愛,萬一你拍得不好,或者拍得太裸露了會被封,就像《上癮》;一旦拍得好,經商成功了,就可以衝擊一線頂流。

《上癮》劇照。
《上癮》劇照。

耽改劇興起的背景在於,資本終於發現了一種新的能帶來很大轉化率的影視劇類型。IP狂潮那幾年,放的都是《甄嬛傳》那類宮鬥劇,之前是抗戰劇、諜戰劇、民國劇。觀眾已經審美疲勞,這些類型一個爆火,後面都反響平平。

另外,資本會發現耽美文化的受眾有超強的活躍度和消費能力,遠遠高於言情劇觀眾的活躍度。2019年我一直在觀察《陳情令》和《親愛的 熱愛的》兩個劇的超話,粉絲量和簽到互動量、活躍度、發貼數(的對比)。《陳情令》的發貼數大概3倍於它的粉絲量。但是《親愛的 熱愛的》粉絲量大於貼子數,一個粉絲甚至發不到0.5個貼子,沒有《陳情令》粉絲活躍度那麼高。為什麼《親愛的 熱愛的》也紅呢?喜歡看異性戀言情的相對比喜歡耽改的基數更大。但是耽改劇能創造出像肖戰這樣粉絲從幾百萬帶到千萬級別的流量,(原因之一)就在於耽美文化受眾的活躍度:他們可以源源不斷創造新的產出,自來水,不斷擴張圈子。同人圈本身就是一個二次產出的亞文化群體,會對原作進行挪用、二次改編創造,做產出的能量肯定很大。

喜歡看異性戀言情的相對比喜歡耽改的基數更大。但是耽改劇能創造出像肖戰這樣粉絲從幾百萬帶到千萬級別的流量,(原因之一)就在於耽美文化受眾的活躍度:他們可以源源不斷創造新的產出,自來水,不斷擴張圈子。

《陳情令》播出期間,我觀察到CP粉的能量跟唯粉勢均力敵、甚至大於唯粉。CP粉不斷營銷劇的畫面、拍攝花絮、現場直播掃樓,創造熱度。《陳情令》熱度起來後,CP粉、劇粉會跟唯粉掐架,說你天天控評,(別人)怎麼能看到真實的評論?唯粉、CP粉、劇粉,都進行協商。後來唯粉做出妥協,減少控評,讓劇粉發表對劇的看法,而不只是靠唯粉複製關鍵詞帶Tag造熱度。今年我看《山河令》官博下就沒有太多控評。粉圈的學習能力還是蠻強的。

端:從耽美到耽改,耽改劇改的是什麼?

五蘇拉:博賬號@愛吐槽的慄小姐(也是著名的娛評和八卦微信公眾號的另一帳號),分析說《山河令》的耽改編劇「小初(nada)是個平平無奇的過審小天才」。一方面是減弱主角惡的成分,把周子舒定為反地方政權,而不是反皇權;將温客行這種天真瘋美人的「隨意」殺人行為,逐步揭示出是一個布局。另外,《山河令》把兩個人在路上就勾搭起來的關係變成了師兄弟重逢。兩人感情多了一層像家人一樣的掩護,他給他梳頭、同生共死,這些情節就會有多義性,讓不熟悉耽美的人隱隱約約覺得也合理。

結局讚揚農業文明,團結了期望以農為本的遊牧民族,同時把中原的農業文明的影響力往上提了一級。這部劇也很強調傳承。温客行給周子舒帶了很多徒弟。雖然他們沒有生物性上的傳承,但是其武學和精神能夠得到傳承。在劇裏,親密關係可以被理解成為一個插曲,而不是主要的(主題),和小情小愛不太一樣。

慄小姐的分析指出,小初的改動既尊重了核心價值觀,又沒有把但耽美中的男男情感擺在枱面上。不過,改動之後的文本也很大程度上偏離了原作中亞文化的成分。

端:「耽改101」現象是否意味着耽改劇的巔峰即將到來?

自閉阿涼:《山河令》粉絲中有部分就是之前《陳情令》的觀眾,耽改文化的受眾看劇就沒那麼強的新鮮感了。嗑CP跟看耽改劇都這樣,嗑完《山河令》的粉絲,到《皓衣行》再播,熱量其實會有減損。今年競爭激烈,誰先上誰有先發優勢,這一波粉絲先圈住了,之後他們想再跳到別家,也已經消耗了太多情感和精力;再去嗑CP、再創造產出就沒那麼容易了,會審美疲勞。

另外227事件的影響,槍打出頭鳥。浪浪釘CP粉,包括兩個主演,都會比較審慎。龔俊當時出了一波推廣,龔俊超話也發買代言產品要量力而行,粉絲要理智。這都是227的後續影響,明星對粉絲群體要積極引導,一旦粉絲舞得太猛就很難控制。

五蘇拉:(耽改劇紅利)還是能吃段時間吧,說耽改劇未來變化趨向,要看看今年這些耽改最後改成啥樣、反響怎麼樣。但是其他各種類型都在開發、在變化,比如最近的《司藤》。我也很好奇真正的大女主劇、還有一些描寫中年女性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劇會不會有起色。

《山河令》中的張哲瀚、龔俊。
《山河令》中的張哲瀚、龔俊。

端:明星拍耽改劇後會走怎樣的路徑?

自閉阿涼:當他通過耽改劇收穫巨大流量的時候,肯定要轉型和提純。轉型就要去拍一些紅劇、異性戀言情劇,上主流的節目,比如黃景瑜去演霸總言情劇和主旋律電影;還有形象上的轉變,黃景瑜寸頭和短髮,都是很明顯的轉型。

2019年耽改劇帶來的流量是毋庸置疑的,粉絲量的增長、參與綜藝節目的活躍度、播放量是實實在在的數據。明星和工作室肯定要考慮進一步的發展策略:是要再拍耽改劇,繼續炒CP,還是做一些別的事情?最開始拍耽改劇就是一招險棋,委曲求全的選擇。耽改劇被看成是上不得枱面的、非主流的類型劇。獲得流量之後,肯定急於拋棄耽改明星流量的標籤。這不是演員想拓寬戲路的選擇,而是他在一個異性戀中心社會、想今後獲得發展必然會做出的選擇。

在這個社會,男男同性愛情不可能成為主流劇。但凡能接到別的大IP,會拍耽改劇嗎?耽改劇現在不都變成新明星、新偶像或者長久以來沒能爆紅的偶像想獲得流量的選擇,一旦成功,絕對會棄之如敝履的東西嗎?

真正對耽美書粉的興趣產生直接影響、對他們的趣緣空間造成壓迫、閹割、切除行為的,一個是國家權力,一個是商業資本。

端:耽美粉絲在耽改劇改編的過程中有話語權嗎?

自閉阿涼:真正對耽美書粉的興趣產生直接影響、對他們的趣緣空間造成壓迫、閹割、切除行為的,一個是國家權力,一個是商業資本。商業資本挪用、改編粉絲喜歡的東西,一定程度上就是想再剝削或利用這群人的消費能力。肯定有一部分人拒絕資本進入。也有相當一部分書粉期待影視化,因為相比於文字想像,影視化的感官刺激更多。

粉絲研究裏,最開始詹金斯就強調粉絲對主流權力的抵抗性,粉絲制定自己的規則,或者跟主流權力進行協商,這個觀點在之後的粉絲研究裏或多或少會出現。我們說粉絲文化是一種亞文化,就代表它所處的生存空間、它所在的權力位置是低於主流權力和主流文化的。

書粉的抵抗有沒有用?比如《陳情令》當時傳出温情加戲、劇要改成BG,書粉抗拒得超級激烈,在《陳情令》劇的官方微博下面洗了30萬條評論,禁止改成BG。最後劇方做出了妥協,還是有用的。

我對《陳情令》劇粉做過線上民族誌觀察,《陳情令》劇粉最明顯的一點和《鎮魂》一樣,有自我保護策略,和審查制度捉迷藏,我用的詞是play——做遊戲。有個很經典的表情包「這是社會主義兄弟情,不是愛情」,劇播時很多粉絲都在發,因為怕被廣電盯上、下架刪除,某種程度上算是對異性戀中心審查制度的自保策略,算是做出了抵抗,至少把他們喜歡的東西留下來,他們的快樂還能持續。

(學者皆為化名,部分註釋參考《破壁書:網絡文化關鍵詞》)

讀者評論 18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好多暗语😅

  2. 很喜欢类似的文章,我是肖战王一博的cp粉,在227之前其实都是佛系追星,后面才开始对粉圈有所了解。我感觉目前我的状态其实是自己生活还不够丰富,有时候追星也是对生活“空虚”的弥补,现在大学也快毕业了,对于未来的迷茫让我没有心情再分出更多精力追星,虽然偶尔还是会看看,我想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成长吧,不过嗑cp收获的快乐和群体认同感真的不错

  3. 支持中共整風,將這些劇集統統砍掉,這些帶女氣的偶象統統關進集中營進行勞改

  4. 可惜的是,未來不再有浪浪釘了。

  5. @同銷萬古愁 謝謝解釋。其實《山河令》原作中所謂的「亞文化」,應該也不過是在同性情感的表達上更露骨一點而已。影視化之後要針對一般觀眾,自然要改編得更含蓄一些。
    同意其他幾位友鄰的看法,這幾位評論者看起來對這個領域的了解,還有更進一步深入的空間。

  6. 贊同前面說某段評論很heteronormative的那位的觀點;幾位學者裏最對飯圈複雜性和heterogeneity有理解和意識的,我覺得是自閉阿涼,其他幾位的很多説法都讓我忍不住皺眉…真的考慮一下研究對象的代表性問題吧。
    我自己常有的體驗是:每次興致勃勃地看一個研究飯圈/偶像文化/BL文化的學術文章,發現這研究居然和我毫無關聯,被研究的主體總是順性別異性戀女性,就想問難道我們queer不追星嗎。

  7. 好多專有名詞啊。

  8. @doublethink1984 是原作中,亞文化的成分

  9. 比较好奇《山河令》原作《天涯客》的中亚文化背景体现在哪里,是体现在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上吗?

  10. 女粉丝追女偶像,一般都是叫老公,说你很A、很帅。粉丝追女爱豆也不是为了想像与她的同性关系,这是女性消费者的一个特征——她们消费男性、女性,消费性别相关的文化产品时,通常更多的是追求理想化的情感寄托对象。
    ——好heteronormative的评论。女同性恋是不存在的吗?

  11. @ZEGL 我知道中國人會不經大腦地習慣講「中國台灣」啊,所以我批評的對象不是受訪者,而是「端傳媒」編輯。作為一個受眾主要橫跨中港台的媒體,這種地方本來就應該特別注意、也要有特別處理(修改或加註都可以),direct quotation 顯然不是一個好的處理方式。也感謝小編即時修正。

  12. 真的中國網友習慣在現實中也講台灣為中國台灣?
    其實我對耽美或二創裡,作者把中國統一概念融合在作品內,有著一點不舒服。
    在原創版曾有篇討論某大作(提示神獸),番外角色在討論如何武統台灣,算本人雷區,只能慶幸網友排雷,不然追個大長篇看到本番外,真的有吃屎的噁心感。
    耽美區塊裡的政治觀點其實不少喔,不然也不會有當初小粉紅起源謬傳。

  13. 哇哦,发现研究我们的文章了。被这么观察感觉真微妙。大家对泥塑的态度跟女不女权关系可能没那么大,跟ooc关系比较大。同一作者的陈情令里的魏无羡(肖战饰)被泥塑大家肯定难受,因为他人物形象不是那样的。天官赐福里的谢怜要是被泥塑了,问题就没那么大,我们天天喊他怜公主,性转图可以在超话里满天飞。

  14. 小编,不是“龚俊一”,是“龚俊”。虽然他的确是1啦。

    1. 謝謝你,已修正!

  15. @Tocqueville 可能不是编辑的问题。因为文中受访者大多数是大陆人,从小习惯了讲台湾一定要讲中国台湾,不然算巨大的政治错误。再加上这篇报道是采访的形式,我猜大都是direct quotation,作者们不倾向于做修改,编辑们也没想到关于耽美的采访报道里会出现跟台湾有关的政治性观点,没有特别做审查,所以出现了这种表述。(没有替端开脱的意思)

  16. 「為什麼耽改劇首先輸出到韓國、日本、中國台灣,就是有這種文化相似性在。」
    「中國台灣」?端傳媒,你認真?我看到這句話簡直氣到想退費。

    1. 啊啊啊,實在很抱歉,已經馬上訂正,謝謝你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