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你的流量,誰的葬禮:香港明星在大陸變現的最後努力

巨星如劉德華、如近期正在香港消失的陳奕迅都得開抖音娛賓,那是對大家共同經歷過的那一段香港快樂時代的背叛?

2017年8月23日台北,歌手陳奕迅推銷他的新專輯。

2017年8月23日台北,歌手陳奕迅推銷他的新專輯。圖:Visual China Group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李照興

刊登於 2021-04-06

#陳奕迅#香港娛樂圈#中國娛樂圈#文化觀察

這一邊,陳奕迅正在消失。另一邊,陳奕迅在抖音上直播。

如果資訊是來自牆內牆外兩個世界的話,那很多現象及論據,都像置身平行時空的兩側。同一樣事件,看中國國內輿情,以及香港普羅觀點,竟然是全然對倒。因新疆棉引發的明星與品牌割𥱊浪潮,把這種平行時空的現象再一次放大。

這已持續不少日子的現象,其實有更重要的根本工業結構轉變使然,那也是香港明星需面對的整個娛樂工業模式的轉型:從香港市場走到中國內地市場,從作品主導走向流量主導,吸引力從距離感轉到零距離直播。

香港正在經歷的,就是一場持續的向那個自己熟悉的香港本土娛樂圈的告別式,它通過一個又一個,一代又一代大家熟悉明星的葬禮來完成。

在掙扎適應這過程中,幾多港星顯得慌張亂步以至血肉模糊,有些委曲求存(好聽是降維出擊),有些媚俗獻世,當然也有如魚得水。在娛樂圈花無百日好的老邏輯中,吃力尋找演藝生命的第二春。對香港資深迷眾而言,看偶像表現,有時顯得可憐(不忘原諒「都係揾飯食啫」(不過是混口飯吃)),有時流露出可悲,間中也有入戲太深的被評為可恥,甚至要跟往日自己的偶像割蓆。可在國內,這種順應國潮,一切看起來又那麼順理成章,被認為是進入市場的必需態度,在「精緻利己主義者」的名堂下,流露着一路以來的生存智慧。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