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Gloria,回應《那個聲稱採訪到朱軍的記者,和他的「獵殺受害者」同盟》
真正有「理想」的記者要麼身陷囹圄,要麼窮困潦倒,根本不會去談那分文不值的「理想」;沒有臉皮的怪物卻套上「理想」的面具,來收割關注、金錢和聲望。「新聞理想」到底是個什麼鬼東西?
2. 光點,回應《蕭育和:把「北一女」聖女化,到底還是父權的意淫》
「女性主義的關懷,終究應該要是對社會結構、人際關係與生活方式提出質疑,進而想像一個更沒有壓迫的世界,而不是在於又賺得了多少錢或者更美妙的高潮體驗。」就這段而言,乃至於整篇論點,可以直接看出作者並非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
以我個人較偏向社會女性主義或基進女性主義立場而言,本篇讀來算是暢快,但若作者以評論者立場談「女性主義終極關懷」,卻並未把自己女性主義立場明敘,會使得評論不夠精準。女性主義流派很多,共通點唯有「實踐」而已。弄清楚不同流派的核心價值與關懷是什麼,或許就能了解在「北一女聊聊」議題,乃至於墮胎、性解放等諸多爭議議題上,自稱女性主義者的人為何有時看起來站在不同邊上。
推薦今年甫出版的《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一書。
3. rhrm,回應《女性抗爭者李翹楚: 「我有英雄情結,但我幻想的英雄是我自己」》
這樣的報導就是紅色藥丸,讓你明白在繁榮昌盛的表面之下,你依然是生活在一個沒有人權和法制的社會裏。閲讀這樣的文字不可能是輕鬆愉快的,它會讓人痛苦憤怒,或者讓人悲觀無力,但這就是真相,無可逃避。
4. marycattle1223,回應《康巴男孩丁真的「顏值扶貧」,與他身處的非對稱中國》
和現在的中國愛國年輕人根本就沒法聊「康區」是什麼地方?
康區是藏區裏第一批反對中共土改的地方。康巴漢子是賽馬高手,拿起槍來就組成了「四水六崗衞教志願軍」。是先有四水六崗,再有美國 CIA 訓練,也是他們大批從故鄉逃到拉薩以後,影響了首府的藏人,讓他們明白了中共做了些什麼,於是才有「達賴喇嘛『要求』去軍區看戲,信眾圍住羅布林卡不讓他去」。最後局勢惡化,請乃窮神諭達賴喇嘛出奔印度。
丁真所在的理塘縣有理塘寺。據李江林《當鐵鳥在空中飛翔》中共當時剛引進的圖4轟炸機,第一次實戰就把理塘寺炸了個片瓦不存,這是遠的。近的08年開始的藏人自焚,四川康區一直是重要參與者,這也能大概想到當局的思路了——半個多世紀前理塘寺的悲劇根本沒多少人曉得了。就是08年自焚的事情現在的小年輕更是不知道,就是知道也會站在政府一邊,同時這也是外宣的重點——看啊,淳樸的民眾、美麗的風光、仙境桃源⋯⋯是誰讓他們有美好的今天?
對內對外,通過一個丁真,熱捧了自己,同時也足以證明他們對藏文化的「保護」是什麼————賽馬、賽馬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對對,信仰共產主義更好。
5. LZDCS,回應《康巴男孩丁真的「顏值扶貧」,與他身處的非對稱中國》
達賴喇嘛尊者有很多本傳記,也有好幾本自傳,在這些書中我個人最喜歡那本《我的土地 我的人民》。
摘抄一段有關康巴人的段落——
「在邊界地區的旅程,沿路都感受到沈重不祥的氣氛。在藏人身上,我看到愈來愈強烈的痛苦和對中國人的仇恨;在中國人那方,我看到因恐懼和缺乏了解而產生的無情與專斷正在日益增長。對中國人,我盡最大努力勸說他們溫和克制;對西藏人,我時常在接見時告訴他們應當團結,試著用各種和平的手段來改善處境,中國人好的政策要儘量接受。我認為這些建議是要避免暴力衝突的唯一希望。然而,我所看到的和一年前途經此地相較,卻是彼此的敵意熾烈滋長,我不得不承認,希望很渺茫。
最後我越過劃出藏中邊界的迪曲江(鬼河),進入中國最早入侵的昌都。我在昌都城裡的中國指揮部住了幾天,在寺廟裡住了幾天。在此中國人設立了「昌都解放委員會」——是我未來必須合作的機構,委員會有一些西藏人,可是我很快就看出,中國官員掌握全權,這地區事實上是駐軍將軍在統治。這裡同樣是民怨沸騰。人們告訴我許多壓迫和不公的事,農民土地被強行徵收,還有許多中國人總是自己先違背承諾。這裡還多一層暴力衝突的危險:這裡是康巴人居住的區域,康巴人最寶貴的財產是步槍。現在他們聽說中國人將要求他們交出全部武器,不用說也知道,康巴人絕不會交出自己的槍——他會先用它。」
這本自傳達賴喇嘛尊者寫於1962年,他離開拉薩抵達印度不久之後。經歷了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之後,這位二十多歲的宗教領袖用冷靜理智,寫下自己所有的遭遇,向世界訴說。
以上一段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尊者對西藏的感情,對族人的認同和理解。
從歷史說回現實,好幾回去北京看朋友的時候,都會去北京的西藏餐廳玩兒,那裡有很棒的藏人歌舞隊,最讓人著迷的是他們在週末晚間會有大型的歌舞秀,在歌手放聲高歌後,所有的演員會統統出現,邀請客人一起,拉著手圍繞著大廳跳藏舞,弦子,鍋莊,踢踏,音樂更替舞姿也更替。有一夜在這個藏族餐廳裡,我把自己學過的民族舞的所有招式都使出來了,趕巧拉著我的手的是一位高大的康巴大哥,樂呵呵的配合著帶著我盡情發揮。開心透了。
對,康巴漢子真好看,高,帥,沈默。
這一回看到丁真的新聞的時候,我特地找北京大姐聊天,問她當年藏人歌舞隊的女生們還在北京嗎?
大姐說,「她們都不在了,北京的藏族餐廳沒能捱過疫情的打擊,閉店了。最好看的菇涼去成都的分店了。還記得跟你跳了一夜舞的康巴大哥嗎?那個康巴大哥,像雕塑一樣的人,是我的好朋友,他去世了⋯⋯在北京沒有正式身分,他們的醫療保障太差了⋯⋯所以不體檢,不舒服也不看病,就拖著,從腸炎拖到腸癌⋯⋯很年輕⋯⋯」
6. tomhelpegg,回應《內卷中國:習近平時代的「治理現代化」意味着什麼?》
其實用杜贊奇的對於內卷化的定義就足夠了,核心就是有增長無發展。滿清清末新政已降,中央處於賠款和新政建設而增加的財政壓力,迫使政府增強了對地方的汲取需求,從保護性經濟向營利性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國家汲取能力的確提升,但是模式-代理人範式依然沒有發生改變。即國家對於地方的管理能力有增長,無發展。
而在新時代之中,本質仍然是有增長無發展。從反腐到掃黑,運動式治理的模式沒有變,只是增加了相較於前一個時代的強度,這種強度也體現在形式主義這一層面,中央向各個層級通過學習,會議與文牒來要求效忠,得到的只有對於痕跡的不斷追求。而這一體制也在內部坍塌,重要的只有痕跡而沒有真實。越來越多的忠誠的痕跡,只有越來越多工作僅僅是製造痕跡的人。
7. jackhui、雨月,回應《內卷中國:習近平時代的「治理現代化」意味着什麼?》
jackhui:高效和低效是比較用詞,看似矛盾但卻是可以共存的。就如同文中所列中國政府蒐集疫情數據的方案,電話、上門登記信息固然相當低效,但是相對於一些至今無法蒐集足夠抗疫數據的地區而言,就顯得高效了。數據蒐集本來就是大數據治理的難題之一,有的時候數據蒐集方法的突破,比起數據收集效率而言是更重要的。
另從大數據角度看一下內卷問題。在不少領域中,數據量和數據模型效果是呈指數關係的。就是10個數據到100個數據對於效益的提升,和1000到10000個數據的提升是一樣的。這使得數據蒐集,在數據量變大的情況下會逐漸降低,到一定程度後,單單提升數據量對效果而言已經無用。
內卷正是這種關係在政治中的體現,一些方法在剛開始執行的時候,是非常有效的。但這種提升,在更大規模應用中效益註定逐漸降低。更多的人只看見這些方法在自己管轄的小領域中的局部效益提升,而忽略了全局的低效,甚至是負效益。這種內卷並不來源於權力是否集中,甚至是需要通過集中權力方能解決。
多元能不能有所幫助?肯定是可以的,當你找到另一個提升的方法,在新方法起步期(1到10,10到100)的時候,效果提升也是很明顯的。
多元能不能解決問題?很可惜並不能,多元只是幫助找到另一個提升路徑,並不解決該方法的「內卷」。而且「通過更多元來解決問題」的這個方法,在一定規模下也是會陷入內卷的。
舉個也是數據相關的例子,AlphaGo 出現之前,圍棋 AI 軟件也是陷入了「再增加數據量計算量也無法提升」的內卷。是因為權力集中嗎?並不是。是因為人失職嗎?似乎也不能把做不出 AlphaGo 視為失職。但 AlphaGo 以多元方法的組合一舉突破,再到現在 AlphaZero 出現後,再堆數據堆計算還能有所提升嗎?可以,但越來越少了。這就是又陷入了內卷。
單單從制度角度,去評價一些領域的「內卷化」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很多時候換個制度,只是重新從1到10,10到100開始,似乎短時間內高效了,但是方法沒有突破的話,到一定規模後同樣會陷入內卷。而且不斷的換,也許就失去單一問題上突破研究突破的機會了。
雨月:@jackhui:說的挺有道理的。集中和多元都有可能帶來低效,但是表現形式不同。集中的低效文中已經說的很詳細了,多元則可能帶來權責不清、互相推諉乃至掣肘,無法對突發情況進行及時回應等。兩者在效率上的對比很難用理論上的推斷來得出結論,而需要用一些同一衡量標準下的績效指標。而且這個績效的衡量需要放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尺度,也就是說應對疫情的短期成效也不能決定哪一種方式更優。
8. EricChan,回應《阿拉伯之春十年:社會主義和自由民主失敗,而中國模式成功了?》
我反而想問的一個問題是中國的模式與亞洲四小龍崛起的模式有什麼區別?為什麼亞洲四小龍中的韓國與台灣能順利過渡至民主制度,然而新加坡與相關不能。中國改革開放以後走的就是亞洲四小龍的模式。學到了新加坡的產業發展模式,香港的土地地方經濟財政,台灣的黨國合一體制。當中國經濟發展日漸強盛時,中國未來走的方向是什麼呢?中共顯然希望像新加坡靠攏,然而事情會不會如她所願呢。
不論是官方學者以及內地小粉紅都會以中國人民素質還不足以支持民主制度,一旦拋棄一黨製政治政府將步入民粹以及混亂。又或是民主是建基於經濟的發展之上。然而這個人民素質指的是什麼素質?什麼情況下才是人民素質才算是足夠支持民主制度的良性發展?到達怎樣的經濟水平中國才有發展民主制度的基礎,這點官方學者和小粉紅們仍舊是閃爍其詞。
中國模式,乃至是其脫胎自的東亞模式都非常強調政府的效能以及權力,除香港以外的亞洲四小龍以及中日兩國在經濟起飛的年代走的都是大政府的模式,不論是60年代日本大藏省對於國內產業的強勢整合以及產業規劃,韓國政府扶持財閥發展的模式,新加坡技術官僚直接下場創建領導企業(如新航),台灣經濟起飛時期孫運璿李國華為台灣奠定的半導體產業基礎。都是政府效能的體現。這種威權政府效能優越論是李世默等中國模式的支持者的其中一個核心論述。這次疫情更是大大地強化了這套論述(儘管武漢的疫情處理的混亂是徹底打臉這套論述)。
但是在習近平治理下的中國,這套自鄧小平江澤民時代奠定的技術官僚組成的高效政府會不會在一系列政治運動中被習近平對政治忠誠的強調所破壞,這一點倒是值得關注。不設接班人習近平會成為中國的勃列日涅夫?還是齊奧塞斯庫?要知道這兩位執政的初期也是有不錯的政績的哦。
自由民主制度與維權政府的制度放在中國民主化的討論框架之下的核心在於:約束政府能力 v.s. 為政府賦權。自由派認為絕對權力帶來絕對腐敗,只有將政府權力置於民意的約束才能保證政府管治效能。威權派(小粉紅,工業黨 etc)則認為需要為政府賦權才能維持政府的理性與效能。這兩套論述都有其限制。
但我更感興趣的是資訊科技在這場角力中的角色。如果說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是資訊科技為自由派賦能的話,第二個十年就是威權政府利用資訊科技鞏固自己統治的10年。資訊科技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的出現會不會取代始終帶有弱點的人性加入政府決策的過程實在是值得關注。現在俄羅斯和中國都在政府層面運用資訊科技以及人工智能加入政府管治過程。例如人臉識別系統,網絡輿情監控系統,社交網絡引導風向的技術。數字威權在未來會否取代政府官僚,以低成本,高滲透性的方式管治。自由派對於威權政府的權力集中導致腐敗的批評會否因為人工智能的加入而被消解?又或是自由派能運用資訊科技降低民主的成本(政令宣導,公共政策討論乃至公共決策)。
這些我覺得比中國模式,阿拉伯之春執政由表象所歸納出的概念更引人深思。
9. lstsao,回應《冷戰的航線:台灣與中國之間,被砲火反覆摺疊的群島》
將金門放在「前線」和「橋樑」的框架中是相當準確的。然而,金門對於期望藉由扮演兩岸「橋樑」而促進地方「現代化」所帶來經濟利益的渴望,尚無法友善地包容歷史的回憶與遺跡,有時甚至將其視為一種阻礙。
除了碉堡之外,在戰地政務時期,金門為了軍事防禦需求,大量種植的木麻黃,曾經保護金門於砲火之中,對當時的金門人來說,應該充滿地方記憶。然而,隨著戰地政務的解除,如今木麻黃卻成為阻礙金門現代化(土地開發利用、道路拓寬)的絆腳石。
當世界正逐漸形成共產與自由世界之間的新冷戰氛圍,或許金門人會想起,過去金門的現代性,是由舊冷戰時期的軍事化所驅動。當時島上的三十萬大軍,食衣住行都成為金門人的經濟來源,公共衛生、教育發展、造林植樹也都是基於軍事需求而推動。民眾可能會開始思考,當新冷戰的格局切斷了金門人對於扮演「橋樑」的想像,要如何利用新的局勢,找出未來金門發展的驅動力,藉此謀求自身的福祉。
如果當金門與馬祖再次成為冷戰前線的焦點,到也不是最壞的情況。只要本島的民眾能理解,金馬的民眾在冷戰時期對於國家安全所做出的犧牲,金馬可以再次成為團結民眾的具體化身。
10. 0forrest,回應《《一秒鐘》撤檔、刪減與低調公映:專屬於中國影迷的創傷式觀影體驗》
看到「創傷」一詞,終於為內心對中國電影的複雜情感找到落腳點。2019 見證了很多「技術原因」的暴力實施,處於相對弱勢一方的電影製作者以及影迷,顯得那麼的無力和情緒波動,因為撤檔而不解,因為刪減而憤怒,因為等待而從期待轉無望⋯⋯甚至達到一種「情緒馴服」:即電影不到最後一刻在影院上看到,都不敢作情绪落地 —— 但是前不久杭州的台灣影展在放映中途「送客」,似乎也在重新告誡我們:要在影院看到最後一刻,才算真的「完結」。
而由電影,不對,這把萬惡的審查制度的利刃,不僅僅是造就了影迷的創傷式觀影體驗,也同樣刺向了國內的電影創作者們,暴裂無聲,卻也構成了中國影迷和中國導演的無聲聯結。真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見證這份體驗的斷裂,真正擁抱彼此 —— 我們作為影迷擁抱你們的自由創造,而你們作為電影工作者擁抱我們的完整觀賞。
没想到这里的人也那么喜欢环球时报观察者网的假理客中文风。
不一定每篇報導都會看,但一定會看讀者十論!
读者里也是藏龙卧虎,精选评论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