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

冷戰的航線:台灣與中國之間,被砲火反覆摺疊的群島

儘管兩岸停火已屆四十年,仍然有一部分的「台灣人」,可以單憑砲彈在空中的聲音,就能精準判斷它的種類和落點。

金門復國墩的軍事崗哨。

金門復國墩的軍事崗哨。攝:李昆翰/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李易安 發自金門、馬祖

刊登於 2020-12-21

#2020金馬專題#金門#馬祖#兩岸關係四十年

2020 年 10 月 21 日,清晨六點,歐洲古在一陣砲火聲和玻璃窗的震動聲中醒來──是演習吧?他心想。

剛剛拂曉的天際線上,還掛著砲彈落地後竄起的裊裊白煙;海水彼端、佇在廈門岸邊的高樓大廈,想必仍在沈睡。

砲彈,曾經是所有金門人的日常。和世界上其他生活在戰地中的居民一樣,歐洲古光憑砲彈在空中呼嘯和落地的聲音,就能判斷砲彈的種類和落點。歐洲古從床上起身,下樓在廚房裏做了早餐,一邊聽著砲擊的悶響和地鳴,一邊恍惚憶起自己年輕時躲防空洞的經歷。

他暗暗做了決定:再過幾天就是美國大選、局勢或有變化,不如讓妻子和女兒回台灣,先在「大後方」住個幾天吧。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