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評論

康巴男孩丁真的「顏值扶貧」,與他身處的非對稱中國

加在丁真身上的四道凝視。


丁真。 圖:《丁真的世界》影片截圖
丁真。 圖:《丁真的世界》影片截圖

11月,大陸四川省甘孜理塘縣的一個牧牛少年誤闖攝影師的鏡頭,就像愛麗絲掉進了兔子洞一樣,掉進了中國社交網絡媒體的黑洞。自此,藏族「甜野」男孩丁真一度以每天登錄若干個微博熱搜的勢頭,成為2020年末當仁不讓的網絡紅人。

官方媒體的跟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推特上的點名、紛至沓來的簽約邀請和採訪報導,都給他帶來了普通人難以想像的名氣。網絡流量傾瀉而來,改變了他曾經相對隔絕、平靜的放牛生活。其故鄉理塘,一個在當地相對貧窮、高海拔、無人問津的中轉站,也因此變成了旅遊網站搜索的熱門目的地。同時,把他招入當地旅投公司做旅遊扶貧的國企領導和員工,也被流量巨浪一起裹挾。

鏡頭對他個人和家鄉的視覺傳達,網絡看客關於藏地文化的異域想像,讓丁真這個現實中的牧牛少年和「甜野男孩」的網絡數字身份相互疊加、作用。社交媒體中無孔不入的飯圈文化,高節奏、流量為王的網絡規則,與理塘相對偏僻、貧困而「很慢、很慢」的高原生活產生了激烈的化學反應。在輿論場,丁真被置於媒體的聚光燈和放大鏡下,因為不會說普通話迎來了「文盲指責」;因其主要受到女性網友的歡迎而引發了「男性相貌焦慮」和「直男仇視」。他留在家鄉「顏值扶貧」的選擇雖然受到基本好評,但也夾雜各類「炒作質疑」。

原生態生活的素人丁真和理塘一頭撞上了虛擬的流量世界,而要駕馭網紅身份、尋求理塘發展,他們還面臨著四道凝視與枷鎖。事實上,他所身處的非對稱中國,是丁真獲得關注的關鍵,但在彼方一廂情願的執迷中,他也開始流露出失守的疲態。

丁真。

丁真。圖:《丁真的世界》影片截圖

丁真身後的性別凝視大混戰

這一次,有人把女性的凝視視為女權的勝利。

丁真是因為笑容而走紅的,許多官媒或泛媒體認為丁真「淳樸」、「未經修飾」的純天然笑容是流量的引爆點。除了笑容的特寫,丁真最出名的短視頻有這樣的曖昧:網友向丁真索要「親親」,他就對着鏡頭飛吻。有網友因此將丁真戲稱做「老婆」。有大量網友把丁真構想成甜寵男主,或把他和其他人聯想在一起,形成網絡CP(來自同人圈的Coupling,泛指被粉絲幻想出的情侶配對)。

他受大部分女性的歡迎,卻遭到不少男性的厭惡。貼吧中出現「我和丁真比誰帥」的照片比拼,還有人發起各類「丁真到底誰帥不帥」的投票結果。許多謾罵和人身攻擊認為丁真又土又髒,並不好看。有「小鎮做題家」(指部分抱怨寒窗十年苦讀書不如丁真長得好看,只能依靠不斷做題,才能實現社會意義上的躍升的人)抱怨,追捧丁真就是追捧「靠臉吃飯」的「畸形價值觀」。

「讀書還是做網紅」的偽命題背後,男性似乎難以面對這樣的現實:作為被看的客體,男性可以是女性「可欲」和「所欲」的對象。而在網絡世界,「看」或「凝視」的威力如此具體和直截了當——圍觀即流量。粉絲凝視形成了巨大的社會能量,直接改變了丁真的個人命運,甚至影響了理塘的一方「水土」。

丁真現象當然是女性目光的主動選擇,是社會凝視中男性和女性在主體和客體上的一次互換,圍繞丁真的「女性凝視」展示了女性在網絡世界的富有張力的、強烈的意識能力。女性意見的崛起與男性審美特權之間早有衝突,在丁真之前,流量小生一直面臨「喪失陽剛之氣,太娘太陰柔」的指責,是父權的性別氣質下,男性的審美霸權對某種女性審美的否定。

因此,這一次,有人把女性的凝視視為女權的勝利。

這樣的走紅模式,久為娛樂飯圈所運用,雖然官媒在後期對這些暗流湧動的曖昧氛圍避而不提,但這是飯圈文化那種特有的、攪動一切的、不容忽視的能量。在活躍的粉絲經濟中,相似的、人為策劃的造星模式和同質化的明星情節並不少見。尤其是丁真藏族身份在視覺上留下了「原始」、「天然」、「原生態」的符號意味,或多或少地對衝、消解了粉絲心理投射的網絡特性,而又增加了幾分異域風情(exoticism)。筆者且後驗地、輕率地認為,這是早期拉動其原始流量的原動力,是這個遠在天邊的少年能夠被大家發掘的最初動因。

但僅僅選擇了慾望的對象,是一次還「遠遠不夠」的進步。

當然,丁真本人是無意走入了攝影師的鏡頭,而攝影師也並非是一個有強大策劃或宣推能力傳播者——二者都可以說是圈外「素人」的無心插柳。丁真走紅事件的主體一直都是各類看客。廣大女粉絲用富有想像力的眼睛,在網絡空間尋找她們心中早已存在的敘事,翻閲抖音的評論、新浪微博、豆瓣等社交媒體,「小奶狼」「小野狗」或近似散布各個角落,表現出了女粉絲對丁真所投射的幻想。

飯圈文化作為當下最有力的大眾文化,幾乎統一了女孩們的想像力,構成一種沉浸的、不言而喻的共同想像和粉絲敘事。捕風捉影的幾個動作,即可填補形象意義的所有空白。正因為有這樣的眼睛,她們才能看到這樣的丁真。

但僅僅選擇了慾望的對象,是一次還「遠遠不夠」的進步。

女性一定要反向凝視男性嗎?尤其是,「男性凝視女性」和「女性凝視男性」在社會關係中並不是對稱的。從生產-消費對應的社會關係中,女性凝視表現出的力量反而非常的網絡化,虛擬化,是可具體的流量池,而一旦離開了賽博空間(Cyber)和娛樂業,女性並未構任何成對男性的凝視威脅。而男性凝視,是長期以來操縱着教育、婚配、生育、社交、工作等重要社會資源的權力凝視,它的力量不限於線上或線下,貫穿女性的生命週期,存在於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被看作是「目標受眾、消費群體」的女性雖然是流量的主導,在粉絲經濟中的地位卻仍是被動的、可操縱的。在資本為流量小生設好的「凝視圈套」裏,女性也往往面臨着娛樂飯圈規則下「慾望淪陷」的困境。女性凝視,在這個語境下,只能是網絡娛樂消費端的流量的極致延伸而已。

部分男性的容貌焦慮,當然有利他們跨越性別鴻溝感受女性所感受的視覺壓力。但「小鎮做題家」抱怨十年寒窗苦,只是展示了男性的社會競爭和上遷因素中,相貌不曾被考慮是一個重要因素,「努力」才是。對比之下,女性的世界長期以來並非如此。但這樣的變化(女性目光的重要和男性容貌的焦慮),展示的並不是女性的社會生存狀況更好,而是以女性為目標受眾的「男色消費」的強大力量,資本的羽翼更加豐滿而已。

「反向凝視」的最終目的在於消解惡意的、父權的凝視,而不是造成針對任何性別的進一步的物化或異化。男性的容貌焦慮是對女性群體的感同身受也好,女性反向凝視嘗試消解男性審美霸權也罷,在流量凝視與結構凝視之間,二者的份量還差很多。帶有性別意識的「凝視理論」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土壤,但我們仍要檢視「男性凝視女性」和「女性凝視男性」在中國當下社會關係中的非對稱性和現實處境。

2015年7月25日青海玉樹縣,中國國旗在青藏高原地方政府主辦的活動上。

2015年7月25日青海玉樹縣,中國國旗在青藏高原地方政府主辦的活動上。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審美「亂燉」:被性別遮蔽的民族性

在對丁真外貌的評價中,性別和民族的審美和權力意識是相交叉的,在對他的外貌的熱烈追捧中,也有不期然的對民族形象與審美的虛化與遮蔽。

在圍繞「丁真的容貌到底好不好看」的爭論中,還有另一種意見被簡單歸類為「男性的意見」而遭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忽視。例如,一則關於「真正的康巴漢子是什麼樣?」的描述認為:外貌陽剛、體格健碩、彪悍堅毅、伴有濃烈的雄性氣質,才能算上是真正的康巴漢子之美。

在性別問題自帶熱度的當下,這貌似是一種「男性的眼光」。但如果暫時撇下與性別相關的預設立場來看待這裏的「陽剛和雄性」,在具體的情景化的觀念中,民族的維度對於我們審視這種美重要嗎?

正如大部分網友誤會丁真老家在西藏一樣,作為行政概念的西藏往往和作為民族文化概念的藏區混淆。丁真老家理塘所在的甘孜地區,按照行政位置屬於四川,但按照文化分野,屬於藏區中的康區。正如藏族人類學者格勒所言,藏族也並非一個單一民族,藏族是一個多元化民族的集合。

那麼,什麼是康巴?根據格勒關於康巴人和康巴文化的人類學論述,古代西藏相對封閉,雅魯藏布江流域是西藏的中心地帶。按照藏族傳統的歷史習慣,廣大的藏區分為三大區域,「上阿里三圍,中衞藏四如,下朵康六崗」,「上」指西部的阿里地區,「衞」是拉薩這樣的中心地帶,「康」即是「邊地」的意思,對應着西藏東部昌都、四川西部甘孜、雲南迪慶一帶。「巴」有「人」的意思,那麼「康巴」的意思也就是指「生活在康區的人」。康巴文化,泛指康巴人數千年來創造的各類文化。

康巴漢子在藏族內部也長期擁有美男的美譽。格勒在2004年的一次演講中說,康巴的自然環境山高水深,康巴人出門不是登山就是下山、下水。這種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康巴人的體質。「我測過1000多人,康巴人的平均高度高於衞藏人和安多人,以現在的話來講『帥哥』多,但這不是絕對的。現在我承認,拉薩八廓街個子高一點的男子商人很多是康區人,而且傾倒了一大批拉薩姑娘。」

另外,可以佐證格勒觀察的,是每年夏天,青海玉樹州附近會舉辦「玉樹賽馬會」。在賽馬、賽犛牛、演藏戲、薩格爾藝人說唱等花樣繁多的活動中,評選「康巴漢子」和「康巴之花」這樣的選美活動也位列其中。康巴漢子的獲勝者大多有着高大威武的形象。

就在丁真走紅的六個月前,「2020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遊節之最美康巴漢子選拔大賽」決賽就在丁真的家鄉理塘舉辦。根據成都傳媒旗下的紅星新聞的報導,10位康巴漢子脱穎而出並將擔任理塘縣文化旅遊推廣代言人。他們有「剛毅的外形、深遂的目光、英武的氣質,引得現場觀眾不斷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相比之下,丁真尚帶稚氣,身形瘦弱,五官小巧。坦白說,這樣的相貌,更受到沉浸於日韓文娛審美多年的當代漢族女孩的青睞。在對丁真外貌的評價中,性別和民族的審美和權力意識是相交叉的,在對他的外貌的熱烈追捧中,也有不期然的對民族形象與審美的虛化與遮蔽。

但反過來說,在藏漢民族交融、多元民族共同生活發展的過程中,相互影響的文化不必因為身份問題而構成排他性。一個更符合漢族女孩審美的丁真,並不應被排除於漢族主流男性眼中的康巴美男之列。不論是成熟武猛的彪形大漢,還是精緻伶俐的丁真,康巴人所呈現、演繹的美,都可以是康巴之美。自我代入康巴文化的刻板印象,認為這樣的丁真就「不是康巴之美」,也是審美霸權發病的症狀。

對民族的刻板凝視不局限於審美,更在漢人視角對藏人生活的無知,目前也已經延伸到丁真在輿論中的發展困境

對民族的刻板凝視不局限於審美,更在漢人視角對藏人生活的無知,目前也已經延伸到丁真在輿論中的發展困境:一些網友甚至無法接受他簽約當地的旅投公司,本末倒置地認為是政府官方生造顏值明星硬推飯圈;另一些網友開始苛責他的個人生活。例如,雖然丁真家境貧困,但仍然使用蘋果手機。

有人指責他「之前為什麼捨得買蘋果手機,而不捨得給媽媽買洗衣機?」甚至貼出蘋果手機和洗衣機的對比價格,自以為是地印證丁真的「炒作」嫌疑。

漢族民粹主義者很容易將這樣的相關性構陷成「藏族人家裏有犛牛其實很有錢」或「不買國產崇洋媚外」的嫌疑。然而,蘋果的IOS系統是最早支持藏文並自帶藏文輸入法的手機操作系統,安卓直到2015年末才能夠支持藏文字體和藏文輸入法。藏族人喜歡用蘋果手機只是一種技術鴻溝下的被動、習慣選擇。對丁真用蘋果手機的苛責審視和惡意臆測,揭示的是部分漢族自我中心者的無知和狹隘。

也正如廣大網友以為丁真的家在西藏一樣,將丁真當做是文盲、認為丁真長大之後就會長殘、對丁真的過往和當地人生活無孔不入的主觀狹義審視、都或多或少昭示着主流、強勢的漢中心文化,對待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其文化的那種有意或無意的傲慢、居高臨下的權力地位和脱離現實的臆想。

理塘旅遊宣傳微型宣傳片《丁真的世界》。

理塘旅遊宣傳微型宣傳片《丁真的世界》。圖:影片截圖

小馬珍珠對「內部東方主義」的反擊

雖然內部東方主義對被凝視的客體主動迎合、擁抱臉譜的景觀化持批判態度⋯⋯但是,在艱苦的自然環境和有限的社會條件之下,這不過是理塘作為需要發展、需要「被看見」的對象所做的探索和嘗試。

11月杪,理塘旅遊宣傳微型宣傳片《丁真的世界》發布。此後不久,丁真便成為「上交國家的國企員工」,任職於當地文旅投資公司。得益於無孔不入的媒體採訪和網絡資料,理塘此前多年尋求經濟發展、嘗試脱貧,也為公眾所知。

根據《人物》的報導,丁真目前的上司杜冬,是一位記者、作家和翻譯。調任理塘後,他除了負責勒通古鎮、仁康古街的建設和發展,還想利用「倉央嘉措」這樣的文化IP嘗試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當地修建倉央嘉措微型博物館,工作人員曾到各地宣講,也在短視頻等網絡媒體上作出許多嘗試。

就此,許多影視圖像、採訪和營銷的文本成為我們一窺當地文化保護和發展旅遊的稜鏡。除了官媒或網絡媒體對理塘「天空之城」、「隱世天堂」的描述,杜冬對人物記者也具體表述過這樣的構想:博物館門前的草地,應該還有一棵桃花樹,開在一個水池中央,把倉央嘉措的詩歌掛在樹枝上——詩歌之樹。

不論是利用文化小資偏好的倉央嘉措打造旅遊IP,還是主動嘗試在抖音等短視頻上直播本地風情,為了打造差異性的文化,滿足異域情調的體驗,這種較為奇觀化的旅遊網絡營銷嘗試,重塑了當地的文化地貌。雖然內部東方主義對被凝視的客體主動迎合、擁抱臉譜的景觀化持批判態度。但是,在艱苦的自然環境和有限的社會條件之下,理塘作為需要發展、需要「被看見」的對象,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是在挖蟲草、養犛牛之外,本地人因地制宜、對生存和發展的某種探索和嘗試。

走紅之後,為了應對粉絲和媒體,丁真本人和相關部門都需要適應驟變的網絡世界。目前來看,團隊所做的種種表現雖然比較保守,相對被動,但更體現出一種主體的對話嘗試。「我工作比丁真努力,我比丁真有知識」的負面評價出現後,杜冬借小馬珍珠之名,以白馬作為第一人稱,在網絡上作出的一種富有文學性的生動回覆:

「……只因想去改變,去走一條不同的,艱難的,祖輩沒有走過的小路,做一點點的事情……有時候一些並不認識我們的人出來了,地鐵上疲勞的他們掏出手機蹙眉一想,就腦補了我們的生活:這就是全民選出的網紅啊!是網絡時代寄生的電子寵物。就覺得在他們的生活面前,我們的生活只有微笑和夢幻,就覺得別人是文盲,認為不該獲得應有的關注。我在憤怒什麼?鄙視什麼?是因為他們的嘲諷嗎?不!我所鄙視的是這個願意花一整天的時間去憎恨自己,卻不願花一分鐘去了解他者的惡臭。我憤怒,是因為,我的風雪,等待,希望,漫長的駐守,那些在最遙遠的地方,為最渺小的家鄉日夜奔忙的人們,遭到了歪曲和無視,記住!多一種世界觀,就多一條呼吸的路。」

藏地難以避免地被投以一種注重精神生活、超凡脱俗的、成為隔絕於現代化工業化信息化的烏托邦臆想對象。丁真的網絡爆紅本身,其實也是對這種自以為是的想像的冒犯。

這一篇回應簡略地展示了當地人在惡劣環境下的日常生活,對網絡世界和外界的探索和嘗試,隱晦地表達了某種社會理想的追求自覺。重要的是,它說明藏地無法、也不能做一個停滯而靜態「理想符號」。20年前的講話中,格勒提到,在實地調查後,他發現多樣化的自然條件、多民族和多文化的環境,形成了康巴文化的寬宏、開放、兼容。「許多家庭享受着多種文化交匯的日常生活,他們既過藏曆春節,也過漢族中秋;既供佛像,又貼對聯;既吃大米蔬菜,也吃糌粑牛肉,即穿藏裝,也穿漢裝西裝;既相信山神、信仰來世,也相信市場,信仰金錢……康巴人注重人文精神,也注重物質精神。」

事實是,在當下,不論藏漢,西藏的普通民眾也有發展和適應現代化的需求。紮根邊疆忍受艱苦環境建設西藏的本地人有着切實而日常的努力,他們的生活並非另類。不論是在經濟還是在文化上,他們都要改善要麼被遺忘,要麼被誤解的邊緣地位。

當北上廣深的生活在面臨信息爆炸、快節奏、高壓力的挑戰時,藏地難以避免地被投以一種注重精神生活、超凡脱俗的、成為隔絕於現代化工業化信息化的烏托邦臆想對象。丁真的網絡爆紅本身,其實也是對這種自以為是的想像的冒犯。藏地文化不僅僅應是他者精神空虛的慰藉或隱遁避世的幻想,藏地生活要保持「神聖和原始」,只是凝視者一廂情願的執迷。所謂「現代與傳統衝突」的陳詞濫調,是小資對田園牧歌生活的懷舊。

保護民族文化也不是原封不動的讓它們在驟變的世界中止步不前。對正當、適度的商業化持有輕易的否定,對科技和技術帶來改變和發展流露出膚淺的懷疑,才是內部東方主義批判中,所真正反對的權力審視。

2015年7月26日青海玉樹,西藏遊牧民族在騎馬競技期間。

2015年7月26日青海玉樹,西藏遊牧民族在騎馬競技期間。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鑲嵌於賽博空間的遊牧生活

遊牧民族已經正面迎上賽博世界的衝擊。在遊牧生活所面臨的現代改變中,如何與賽博空間鑲嵌兼容的問題是無法迴避的。

通信技術的普及是這一切「奇蹟」發生的基礎。理塘在2015年才實現通網通電,丁真的家所在的理塘縣下則通村則在2019年的年底才加入大網電。電和網的普及延伸到丁真的家鄉,讓信息超越了地理意義上的邊界,覆蓋了草原和村落,也立刻在意識和文化方面激起了水花。

如果說丁真的爆紅是「被看見的偶然」,包括杜冬在內的旅投公司的工作人員,此前則長期嘗試在社交媒體上刷存在感,拼盡全力地爭取「被看見」。公司副總高小平和旅投宣傳組拍短視頻、專門去找藏族美女的圖片,盡力去點讚每一條視頻,「還@抖音小助手,聽說可以給流量,我們真的很努力了。」

遊牧民族已經正面迎上賽博世界(Cyber)的衝擊。在遊牧生活所面臨的現代改變中,如何與賽博空間鑲嵌兼容的問題是無法迴避的。他們的數字身份和網絡形象也不能永遠只定格在藍天白雲的自然風景照中。杜冬的種種努力,高小平「我們在山上太久了,與山下脱節了」的思考,說明當地人主動利用網絡媒介獲取更多機會的嘗試。雖然成效甚微,但已經呈現了網絡經濟和文化與本土發生着相互的滲透、影響、互動的社會現實。

異域賽博空間不是烏托邦。不論是在網上還是在線下,他們有着切實、當下的生活,與我們共享着一樣的困難、苦痛和掙扎。

丁真爆紅則是網絡蝴蝶效應在理塘掀起的數字巨浪。網絡中丁真的數字身份,鏡頭下理塘的虛擬現實,自然物和人造物的邊界被進一步打破。田園牧歌為何不能與賽博朋克融合?康巴文化為何不能與飯圈文化發生碰撞?我們沒有理由懷疑丁真這樣的藏族00後少年,不能一邊在山邊牧牛、一邊於網上衝浪;既是賽馬王子,也是網絡紅人。斜槓青年不是城市年輕人才能壟斷的身份。

作為他者的看客也要意識到二元、對立的思想框架如何古舊和落後:如果回憶起2005年同丁真一樣爆紅的「天仙妹妹」,四川羌族少女爾瑪依娜,我們應該意識到,藏族不是唯一一個面臨這種問題的民族。如果回想起剛剛在家直播中被前夫唐路焚燒而去世的四川阿壩金州的藏族姑娘拉姆,我們更應該意識到,異域賽博空間不是烏托邦。不論是在網上還是在線下,他們有着切實、當下的生活,與我們共享着一樣的困難、苦痛和掙扎。

丁真的命運被永遠地改變了,而理塘和藏地文化,和那些散落於大陸的其他民族和地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民族文化和生活正在主動求存、求變、求新,更與我們一樣有經濟發展的正當訴求。偶然走紅的丁真則展示了網絡空間的一種嘗試和可能。丁真展示出一個急驟變化的時代動向,在「看」和「被看」的關係裏,在虛擬和現實的勾連中,我們必須要繼續進行超越性別、超越民族,超越文化的對話,在微茫的縫隙中拓寬一個平等、融合、多元,共同發展的世界。

參考文獻
格勒.略論康巴人和康巴文化[J].中國藏學,2004(03):99-101.
愛德華·W. 薩義德. 東方學[M].王宇根譯. 北京: 三聯書店,2007.
蔡曉梅,寸露,朱竑.自我東方主義——麗江旅遊形象的想像與建構[J].旅遊學刊,2018,33(09):26-37.
朱曉蘭.「凝視」理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1.
沈衞榮.「想像西藏」之反思[J].讀書,2015(11):105-111.
雷鳴.漢族作家書寫西藏幾個問題的反思——以新世紀小說為中心的考察[J].西藏研究,2013(05):100-110.
賀喜焱.青海玉樹賽馬會田野調查——以「第八屆康巴文化旅遊藝術節暨玉樹賽馬會」為個案[J].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15,26(02):7-13.

文中提到的媒體:
人物:頂流丁真和騎在鯨魚背上的理塘. 2020.12.17.
紅星新聞:十名「最美康巴漢子」來了,其中一位帥哥:記者,未婚2020.7.31.
新京報:丁真走紅了一個月 我們分析數據後發現了這些秘密. 2020.12.17
人民網,中國西藏網:喜訊!Android 6.0將自帶藏文字體和藏文輸入法. 2015.12.19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

端傳媒
深度時政報導

華爾街日報
實時財訊

全球端會員
智識社群

每週精選
專題推送

了解更多
侯奇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