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台灣中心的南投埔里小鎮,是慎重的一年。於12月2日至5日,小鎮舉行十二年一度的庚子年祈安清醮法會,從農曆十月十五日子時開始(即國曆11月29日午夜),鎮上「建醮」七天,不但必須遵守古禮「封山禁水」,全鎮為此進行七天齋戒,更有74.5%的鎮民繳納了「丁口錢」參與儀式,信仰十分虔誠。
建醮,是台灣道教儀式之一,埔里所舉行的是祈福為主的「清醮」儀式,主要目的是答謝神明的庇佑之恩,祈求地方平安。根據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林美容研究,在過去,鄉鎮是漢人社會生活自給自足的最小的單位,很多鄉鎮性之建醮活動,與孤魂野鬼的共同祭祀有關,是漢人之宇宙觀的體現。
本次活動的「總壇」恒吉宮媽祖廟總幹事洪景明說明,因埔里位於台灣內陸,早年對外交通較不便利,兼之醫學不夠發達,萬一發生疫病,不容易得到治療。因此特別舉行「祈安清醮」儀式,希望聚落能夠順利平安。
儀式舉辦的經費,是由恒吉宮媽祖廟召集地方熱心信眾、里長組成的「清醮法會總理團」統籌醮務,出面收取「丁口錢」支應。在傳統農村差序格局中,丁口意指「男丁女口」,即是以家戶為單位收取的捐獻,用於建醮相關開銷,屬於樂捐,並無強制,但一百二十年來至今,全鎮仍有近八成的人自願繳納。
自12月2日開始,埔里全鎮準時進入「全素」狀態。鎮上的餐廳、小吃攤、牛排館、超市雜貨等,紛紛擺出無葷招牌,或將生鮮肉品下架。專門販賣肉類的鹹酥雞,也會掛出素食招牌。最特別的是,當地的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連鎖品牌,也會配合本地民情,販售素食套餐。
一名曾經在當地「暨南大學」就讀的學生回憶,十二年前建醮時,校園內的餐廳也將葷食全數收起,許多外地來的學生沒有準備,只敢打電話「哀求」高年級學長姐「開車回來的時候,路過隔壁鎮上,可不可以偷偷幫我買一點披薩?」成為難忘的「內地(台灣不少人稱南投為台灣內地)留學」回憶。
埔里清醮歷史延續百年,歷經多次現代化工程仍未斷絕,埔里鎮公所認為,這儀式由全體鎮民家戶共同參與已逾百餘年歷史、深具獨特意義,將向當地南投縣政府爭取,納入法定的「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