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端傳媒五週年

我們的青春,到不了台灣

「其實台灣很像那種最糟糕的前任──越喜歡就越需要遠離,但越遠離卻又越喜歡。雖然離開了、有距離了,但重新審視的時候,隨便一個小事情還是能讓你非常懷念。」十年前來台的陸生林恆鋒如此說。

2013年6月18日湖北武漢市的大學,研究生在畢業典禮後灑水慶祝。

2013年6月18日湖北武漢市的大學,研究生在畢業典禮後灑水慶祝。圖:Stringer/Reuters/達志影像

端傳媒記者 李易安、陳莉雅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0-09-09

#陸生#三一八學運#蔡英文#馬英九#兩岸關係#兩岸關係四十年

【編者按】在新冷戰局勢成形、台海局勢日益緊張的此刻,端傳媒推出「新冷戰下的兩岸關係」系列專題,回顧兩岸停火四十年來的重要政治、經濟與文化事件。陸續刊出 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十周年專題四對兩岸戀人結婚、成家甚或離婚的故事,今日刊出「陸生十年」深度追蹤報導,回顧這四十年來「和平的假期」中,兩岸之間的接觸、交流、衝突甚或兩相冷對的旅程。

2020 年除夕。 1 月 24 日,武漢封城隔天。剛回到蘇北老家過年的楊剛,警覺地和家人商量,是否應該趕緊去上海搭機回台。今年剛滿三十的楊剛,正要跨入在台大讀博的第二個學期。在台灣的同學都建議他儘早返台;過年期間,家中難免人來人往,家人也害怕他萬一感染了,就沒法回去上學了。

然而當時上海爆發了幾例來自武漢的旅遊感染者,楊剛想了想,覺得不如等大年初二從鹽城直飛台北的班機──鹽城離他家更近,不進上海也少點風險。再說,大年初一出遠門也實在不太吉利。就這樣,楊剛錯過了返台的「大限」。1 月 26 日,台灣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陸籍人士來臺限制」,要求陸生至 2 月 9 日之前暫緩入境。然而由於一連串的陰錯陽差、加上國際疫情日漸嚴峻,陸生返台時程一延再延。

無法回台、只能上網課(網路課程)的楊剛,開始在臉書上使用兩種正好相反的方式來計算日子:一種是「離開台灣幾天了」,數字不斷向上累加,直到「突破三位數」、「突破200」了,他人依然在大陸;另一種則是「回台計時」,他半賭氣、半期盼地為自己設下一個個返台的「期限」,然後不斷倒數──「下個月再不能回,我就不回了。」

我對於(為了不能赴台讀書而)起訴(政府)其實沒有很大把握,因為他們目前已經如期回覆了,而且就兩岸議題的情況而言,目前的討論被限縮得很厲害。

原擬赴台讀書的大陸學生陳新

到了 8 月 19 日,陸生返台終於露出一線曙光: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立法委員前往考察時透露,總統蔡英文已有特別指示,必須讓陸生「準時回來上學」。8 月 21 日,已經不抱任何期望的楊剛,在臉書上寫道:「不抱有過大的期待,才不會有太大的失望。這是這半年來自由民主人權教給我的。」

但就在這半年之間,不只台灣遲遲不開放陸生回台,就在 4 月 19 日,中國大陸教育部網站發出通報,稱「綜合考慮當前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台升學就讀的試點工作」,但已經在台灣就讀且願意繼續升讀的陸生,可以繼續升讀。

此時,距離首代陸生蔡博藝來台就讀、後續並出版《我在臺灣,我正青春:第一屆陸生來臺求學記事》的時光,恰好十年。2011 年,被稱為台灣的「陸生元年」,2020 年,卻已經有不少人私下戲稱,今年或可能是兩岸的「陸生末年」。

有些陸生,並未選擇消極等待,例如正在準備申請赴台就學的陳新。陳新決定,為了去台灣讀書,她要向政府提出「上訴」。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