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六四·三十年六四週年

六四舞台莊梅岩:我們不能不做,香港人不會習慣那種沒自由的生活方式

「直至來到第三十年,才終於覺得是時候要做點事——並不只是因為事情經過長年的沉澱、人生經歷多了、心態轉變了等,而是因為社會也變了,變得愈來愈扭曲。」

《5月35日》劇照。

《5月35日》劇照。攝影:Cheung Chi Wai

特約撰稿人 陳喜艾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9-06-02

#《5月35日》#六四舞台#六四30年

5月31日晚上,由編劇莊梅岩及導演李鎮洲拍擋操刀、講述八九六四的舞台劇《5月35日》正式公演。經歷干擾、恐嚇、觀眾反應越來越冷淡,主辦單位「六四舞台」在六四三十週年重振聲勢,門票開售三小時已售罄,劇團成立十年以來,首次加場。

演員謝幕後,掌聲一度長達半分鐘,幾乎沒人離座,留下參與演後座談會。有人問莊梅岩,演出前曾受到干預是什麼回事,她沒有說來龍去脈,但說了另一件事——首演當天早上,她在微信收到曾訪問的難屬傳來一張花束照片,她想,花束該是對晚上演出的祝福,於是以一個微笑表情符號回應了。「這種交流很隱晦,我其實並不習慣。我們香港,仍有自由,我們真的要好好珍惜,我們現在是方寸必爭,勢力是有如坦克車般來。我們日常工作的確很忙,但這些事我們不能不做。我們香港人,是不會習慣那種沒自由的生活方式。」

《5月35日》劇照。
《5月35日》劇照。攝影:Cheung Chi Wai

2014雨傘運動之後,香港政治氣候急轉,遊行人數銳減,六四燭光晚會在出現「行禮如儀」的批評、學生團體如學聯及八大學生會表明不參與之下,越來越冷清。但這一晚,在劇院裏面看,香港人對六四的熱熾,似乎從來沒有冷卻過——座談會之後,場外水泄不通,排隊購買劇本和紀念品的人龍,擠滿大堂與樓梯;「你們捐多少?」一個中年女人拿著500港元紙幣,問身邊兩個同樣拿著500元的朋友,一個是婆婆、一個雙手撐住拐仗。

看著十年來反應最熱烈的場面,受到鼓舞的監製列明慧,整晚在舞台前後打點,充滿幹勁。但她沒有就此忘記了這年頭的風高浪急,在台上致謝時,一貫的沉穩冷靜:「我是前線醫護,目睹過有病人在臨死前的確會好像康復一樣。今日的六四舞台這樣精神奕奕,我也不知道這是否迴光反照,每一年,我們都當是最後一年演出,全力去做。」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