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藝術
【金馬61】《曦曦》導演:我要承認,我有時就是招架不住她⋯⋯
「拍攝的時候,我們一起住,然後一年裡有十個月不會見到彼此,遠距離的時候,就會有一種美感,會很想念⋯⋯」
中央美院畢業生自述:在藝術的「預言」裏看到真實的中國
我在申請出國讀研的學校的時候,一個面試老師問我,有沒有預言過誰能當中國的國家主席,或者習近平會怎麼怎麼樣。
電影人文念中:香港時光與衫,「記不記得曾經,你穿過這件衣服?」
「《花樣年華》之後的20年,不斷有人打電話問我,戲裡那些牆紙到底是在哪買的?旗袍布料、那些燈,在哪裡才有?」
漫畫書摘 | 《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兒少照顧者的重生日記
創傷的產生、膨大、消解、再現,一生的題目。
巴黎來信:奧運閉幕式延續大衆化精神,亦隱含歐洲人危機感|Whatsnew
奧運折射的人類大同的價值觀「珍貴和脆弱」,「這座人類的豐碑可能會消失」。
藝發局撤資助後,香港劇協自辦「第32屆香港舞台劇獎」|Whatsnew
「戰爭和瘟疫時期都需要藝術。」「不要看低自己的能力,一起笑到盡頭。」
香港塗鴉新世代:「他們問我,是不是畫過自由?」
「其實我不在乎香港,也不愛地球,只是當時香港有些我好愛的人,你迫不得已要保護這個地方。」
新一輪發現「處女地」:「重新發現被遺忘女藝術家」成國際藝術界近年賣點?
重現被忽略女藝術家之風潮的推手Katy Hessel,社媒操作無異於網紅,是時代光鮮的推銷員,也是獨特的覺醒存在?
《三體》的兩個版本之爭:中國影視文革敘事的變遷
中國讀者引以為傲的小說變成劇集,文革該拍還是不該拍?
影像:在70萬港人離境的週末,半億打造的打卡地標留住了誰?
在本年度港府財赤過千億元之背景下,今次項目政府斥資約5000多萬。行經的市民指「這些都是表面風光」,官員則認為物有所值。
專訪烏克蘭經濟部副部長索博列夫:烏克蘭的戰時經濟是如何運轉的?
戰爭開始的第一年,烏克蘭的經濟出現了全方位的斷崖式下降,GDP暴跌29%。但戰爭進入第二年之後,經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裸體即政治:論香港懲教署禁書事件
在香港,裸體不再代表真實自我的呈現和個人身體之美,成為政府展示絕對權力的工具。
1
2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