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 10 歲了!一路走來,我們始終相信,有些故事必須被說出,真相需要被守護。這十年的堅持,來自讀者的信任與支持。未來的每一步,我們仍需要你同行。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一起訂閱守護獨立報導,讓真相持續被看見。
近日,知名戶外品牌「始祖鳥」與藝術家蔡國強合作,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脈燃放煙花,為品牌宣傳。活動進行後,引發中國網絡輿論強烈批評,一致對主辦方展開連番撻伐。
事件起於9月19日。當日,始祖鳥和蔡國強在西藏江孜縣熱隆鄉,海拔4600至5500餘米的喜馬拉雅山區上,舉行了一場名為「升龍」的大型煙花秀。品牌方發出的影片顯示,當日有三幕煙花沿山脊依次燃放,勾勒出「巨龍升空」的意象。始祖鳥方面指,這一活動旨在體現「致敬自然」,而視覺效果則寄寓了「生生不息」的精神。
「始祖鳥」(Arc'teryx)於1990年在加拿大溫哥華創立,2019年與母公司亞瑪芬體育一同被中國安踏體育併購。
這場活動並未給始祖鳥帶來預期的宣傳效果,反而引發了廣泛爭議。輿論普遍質疑,在生態脆弱的喜馬拉雅山脈燃放煙花,必然對當地的空氣、土壤和植被等造成破壞。這一行為因此被認為是對高山的傷害,也違背了始祖鳥所強調的「可持續」、「尊重自然」和「探索自然」等理念。
小紅書上可以見到許多對活動本身和始祖鳥品牌的批評,有網民稱,「很愛大自然戶外的人買始祖鳥,始祖鳥卻不顧野生小動物,不考慮大自然環境因素」,是「資本家行為」;也有網民呼籲,對始祖鳥、蔡國強和批准活動進行的人均加以嚴懲;還有人認為,當地文化強調敬山神,禁巨大聲響,活動對地方文化極不尊重。
在中國境外,是次事件也引發了相當高的關注。包括英國廣播公司在內,有不少境外媒體都對事件進行了報導。有流亡藏人媒體特別關注活動對西藏自然環境和文化精神的傷害。台灣的戶外活動社群則有人認為,「升龍」構成了對自然的挑戰,很難認同這種行為,始祖鳥品牌將會面對營銷策略是否與「尊重自然」背道而馳的質疑。

專家指青藏高原環境脆弱易被破壞
始祖鳥方面則發出聲明,針對有關環境影響的質疑作出回應。聲明稱,此次藝術項目選擇的煙花彩色粉均為生物可降解材料,且在多次燃放驗證中證實其污染符合標準。品牌方還稱,活動已安排了一套包括「預防」、「監測」和「恢復」的保護方案:燃放前,當地牧民的牲畜獲得提前轉移,而鼠兔等小型野生動物則已用鹽磚誘離;燃放後,團隊立即清理殘留物,並對草甸和農田進行翻土與植被修復,聲稱確保「不留生態隱患」。
這些回應並未得到認可。《中國新聞週刊》引述多次在藏區調研的植物學專家顧壘博士,指此次活動極具侵入性。他認為,燃放製造的粉塵無法帶走,而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十分特殊、脆弱,當地低溫少雨的環境會降低生物活性,從而降低可降解物質的分解速度。顧壘還稱,鹽磚最多引走一部分野生動物,卻無法實現全面轉移,外界的聲光刺激可能導致動物應激,受驚棄巢,影響其生活節奏和繁殖週期。他也質疑翻土修復植被的做法,認為高山草甸只有表面10幾厘米土壤能長植物,此舉極易引起水土流失,而修復時間可能「比品牌存續還要久」。
《新京報》9月20日報導,日喀則市生態環境局江孜縣分局的工作人員也回應了事件。這名工作人員表示,此次活動在生態環境局備案過,手續也合規,由於煙火使用的是環保材料,因此不需要進行環境評估,鄉、村、縣三級政府同意即可。他指,政府先前開過多次會議,研究選址,評估調查周圍有哪些野生動物等,最終的選址不屬於生態保護區,周圍無人居住。他還指,當地生態暫未受到破壞,後續也會持續觀察。

公眾則當地環境部門的說法提出了許多質疑。澎湃新聞引述附近村民的說法,指活動影響環境,驚擾村民,煙花味道很濃,大家擔心影響周邊動植物。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大海在媒體上發表評論,認為這項宣傳活動不符合現行法律。他指出,《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要求對雪山冰川、凍土區嚴格管控人為擾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則要求大型燃放活動取得公安部門許可。
不過,《新京報》則引用律師張永輝的說法,指《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禁止在山林、草原等重點防火區域燃放煙花爆竹,但此次活動地點是否屬於此類禁區並不明確。張氏還稱,2023年施行的《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精神是要求嚴格審視任何可能破壞高原生態平衡的活動,但該法下對「生態影響」的界定仍存在討論空間。
9月21日,江孜縣所屬的日喀則市發出情況通報,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已成立調查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核查,後續將根據核查結果依法依規處理」。在法規存在模糊空間的背景下,張永輝認為,最終的認定和處理,很大程度上將依賴於日喀則市調查組的核查結果。
極目新聞則認為,依照中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凡影響環境和生態的項目,都應該依法展開環境影響評價,方可決定能否落地,而當地縣級環境部門卻輕易放棄了這一核心監管手段,是「重形式合規,輕實際影響」,監管防線鬆垮,本質上是將生態保護讓位於商業利益和所謂的「藝術創作」。評論稱,調查組應該查清審批責任的歸屬,「科學評估」的依據何在,有關部門在繞開環評時是否盡到法定職責,抑或存在著不負責任的商業合作或輕率的決策。

始祖鳥與蔡國強道歉仍持續引負評
目前,始祖鳥方面已經將本次活動的視頻下線,品牌方和蔡國強工作室均已發表聲明致歉。雙方均稱,將對環境影響進行進一步評估,並補救。蔡國強表示,「始終對大自然懷有深深的敬畏」,但聲明中仍語帶保留,將補救的前提體限定在「如確有環境影響」;始祖鳥則稱:「對藝術表達邊界的評估需要更加專業,對自然的敬畏需要更加謙卑」,會「根據評估結果與社會各界的反饋,展開及時有效的補救行動」。雙方對待事件的責任問題,立場似有微妙差別。
事件發生後,安踏體育的股價一度下跌超過5%。
9月21日,中國中央媒體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分別發文,提出了不少同上述內容相似的質疑。人民日報稱「煙花散去不能僅留下道歉」。新華社評論則質稱「相關部門在層層審批中,是否始終秉持對破壞生態環境「零容忍」的態度?」在中國的社會環境下,官媒的言論似乎顯示,事件已在政治層面上變得更為敏感,受到官方高層的關注。不過,截止目前為止,西藏自治區和中國中央政府尚未對事件作出進一步的行動。
本次事件少見地引發官民一同發聲,令環境保護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也讓更多人意識到青藏高原地區環境的脆弱性。這些能量是否會使本次事件獲得更加良好的善後,或推進環境監管的進步,仍值得繼續觀察。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