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大S的告別方式:台娛鼎盛期全記憶,「我這輩子就是要過別人的八輩子」

是她告訴我們,女生可以脫序可以搞笑可以毒舌,可以肆無忌憚可以大哭大笑,可以比傳統女性更當代更立體。
徐熙媛「大S」感染流感併發肺炎離世,終年48歲。圖為2006年5月24日,大S出席電影《詭絲》於康城影展首映。攝:Gareth Cattermole/Getty Images

台灣女藝人大S春節期間赴日本旅遊流感併發肺炎猝然離世,消息震動兩岸,成為乙巳年立春這天讓人難以置信的噩耗。與大S合作過的圈內人士紛紛發聲悼念,黃曉明在微博上寫「真正燦爛的靈魂不會被時間風化」,蔡康永在IG發文「我要想像你仍然安好的生活著⋯⋯」很多大陸博主都表示「多希望這是謠言」,而從臉書到Threads,也有不少台灣網友哀嘆生命無常、天妒紅顏。

有人認為大S戛然而止的人生「有一種通俗連續劇,編劇編不下去的爛尾感。」微信公眾號「Sir電影」則指出:不管是否大S粉絲,這樣一個在人們青春時代耳熟能詳又從偶像劇時代貫穿至今的名字出現在訃告上,都令人難以接受,「因為我們記憶裏的拼圖又缺失一塊。」台灣作家張曼娟則在臉書po文表示雖然自己不是大S的粉絲,「但我必須說她真的是個充滿吸引力的人物。」就連她家中的印尼妹妹都為大S之死哀悼,可見「杉菜」曾陪伴多少人走過青春。

天生女明星

剛好在世紀之交的台娛最鼎盛時期,她全方位展現出了自己的個性能量與商業價值。從主持綜藝、出演偶像劇再到帶動顏值經濟,一直走在產業最前端,也是「前互聯網時代」個人特質最鮮活、讓人最有記憶點的台娛名片。

2008年1月15日,「大 S」徐熙媛出席在北京舉行的品牌活動。 攝:VCG/VCG via Getty Images

1990年代出道、2000年代憑《流星花園》紅遍亞洲的大S,是大陸從「80後」到「95後」、台灣七八年級生共同的集體回憶。小紅書上有人說「大S是第一個過世讓我覺得徹底告別了童年時代的明星,甚至開始有死亡迫近的恐懼感。」從年齡段上推測,會有這種感觸的大概是「90後」(八年級生)。不過大S的影響力也能輻射到大陸「70後」甚至更年長的世代,即使媽媽婆婆們沒看過她演的偶像劇,也知道她的人生精彩如戲。

大S身上有太多標籤:初代偶像劇女王、美容大王、話題女王、楚門人生、永遠的熱搜體質⋯⋯但最貼切於她生命樣貌的身分應該是「天生的女明星」——不是女演員,也不是女藝人;而是所有重大的人生決定都自帶流量、俯仰之間的一言一行都會被捲入輿論漩渦的真正的女明星。

她自少女時期出道,就始終活在公眾視野裏,也一直在承受媒體和社群對她個人生活的放大檢視。因為與汪小菲的婚姻,她更成為兩岸關係裏情感政治的投射與意識形態的標靶;就連她離世,都有台灣網紅發文譏諷:願她「務必投胎到中國,永遠都當中國人」。甚至不乏Threads網民指大S死訊曝出適逢大罷免記者會,是為了「轉移罷免焦點」,認為「藍白企圖用大S新聞蓋掉罷免的聲量。」

往生的大S必定不會在意這些身後擾攘,畢竟她早已被大眾圍觀、評論和消費了那麼久。十幾年前她就曾在微博寫過:「放輕鬆~這是我們都需要時時提醒自己的話:放輕鬆~」

女明星被時代造就,但也能引領時代。從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大S剛好在世紀之交的台娛最鼎盛時期,全方位展現出了她的個性能量與商業價值。從和小S搭檔主持綜藝到出演偶像劇,再到帶動顏值經濟,她一直走在台灣娛樂產業最前端,因而也是「前互聯網時代」個人特質最鮮活、讓人最有記憶點的台娛名片。

2001年,大S與F4合演《流星花園》。網上圖片

可以偷服的人生解藥

徹底顛覆出道時玉女定位的大小S姐妹,彰顯了個性張揚、打破規訓的千禧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拓寬了華人對於女藝人言行的包容度」,更讓當時不少正值青春期的小女生「看到了可能性和想像力」。

大小S姐妹在2000年告別當時台灣最具熱度的綜藝《我猜我猜我猜猜》時,大炳就稱讚她們有「很難得的語言魅力」。這對姐妹花「廢話連篇但你又想把它看完」的主持風格,也締造了同時期另一檔現象級綜藝《娛樂百分百》的經典——它不但陪伴台灣無數「八年級生」成長,在大陸也透過衛星電視成為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豆瓣上,有大陸網友至今仍在讚嘆這檔綜藝「精神狀態好超前」,是大家最早接觸到的「華語圈有脫口秀意識的節目」;大S離世後,更有人在短評中追憶自己在河南小城把看《娛樂百分百》當成「偷服人生解藥」的青春歲月。

如果對比《娛樂百分百》裏大小S對「陰毛」毫無避忌的討論,可能後來的《康熙來了》都算不上什麼大尺度。而在那個相對保守的年代能講出「同性戀跟雙性戀是一樣正常的」這種前衛發言,如今看來更顯珍貴。所以當現在大陸網友在抖音和小紅書刷到當年《娛樂百分百》的切片時,會驚嘆於「台娛」觀念之先鋒、意識之超前。

徹底顛覆出道時玉女定位的大小S姐妹,彰顯了個性張揚、打破規訓的千禧精神,也正如許多論者曾指出的,她們在潛移默化中「拓寬了華人對於女藝人言行的包容度」,更讓當時的不少女性觀眾——包括很多正值青春期的小女生「看到了可能性和想像力」。女生可以脫序可以搞笑可以毒舌,可以肆無忌憚可以大哭大笑,可以比傳統女性更當代更立體。

大小S把她們的人生暴露在聚光燈下的坦誠,也模糊了台前幕後之界線,讓觀眾對「女藝人」祛魅。而相比專注綜藝的小S,大S更多了「初代偶像劇女王」和「美容大王」的身分。其實大S出演的偶像劇並不算多,但從《流星花園》的杉菜、《戰神》的韓綺羅到《泡沫之夏》的尹夏沫,這幾個經典角色足以奠定她在台灣偶像劇黃金年代的女王地位。

如果對比《娛樂百分百》裏大小S對「陰毛」毫無避忌的討論,可能後來的《康熙來了》都算不上什麼大尺度。而在那相對保守的年代能講出「同性戀跟雙性戀是一樣正常的」,如今看來更顯珍貴。

2008年,徐熙媛「大S」參演港產片《保持通話》。網上圖片

美容初啟蒙

2001年的台版《流星花園》,是我這個世代的集體回憶,該劇當年逆天的收視率,不但讓F4爆紅、盜版VCD在大陸賣到斷貨,更帶動了整個東南亞地區的青春偶像劇風潮。後來的日版、韓版、陸版、泰版《流星花園》各有千秋,而台版始終被公認為永遠的經典。大S把杉菜身上那種堅韌的「雜草」個性詮釋得極為準確,包括杉菜眼神裏不服輸的光,都是無數女孩記憶中最有共鳴的部分。

大S離世後,有朋友短訊我說「覺得大S和她演的偶像劇女主都很像」。想來好像確實如此,杉菜的倔強不屈、韓綺羅(《戰神》,2004)的渴望被愛、尹夏沫(《泡沫之夏》,2010)對自己生命的淡漠和對家人拼盡全力的維護,都有大S的某一部分特質,所以能給人留下鮮明印象。相比在大銀幕上的面目模糊泯然於眾,偶像劇的小螢幕一直是大S能真正發揮光芒的舞台。

而作為「美容大王」的大S對「美麗」的不懈追求,不但是1990前後出生的一代女生對於護膚乃至醫美的最初啟蒙,更在那個年代傳達出了一種對自身容貌負責、自律悅己的女性意識。當年還沒出現對「服美役」的抨擊風氣,大S讓人真切感受到的是:愛美,愛自己。她對美的苛求是基於她的完美主義個性。

2004年出版的《美容大王》掀起熱潮後,直到《揭發女明星:美容大王2》出版的2007年,美白針、玻尿酸這些微整形項目在大陸都還很小眾,那時既沒有小紅書,「求美」風潮也沒席捲到普通人,大S用上各種科技手段美白、祛斑、護髮的執著,只讓一般讀者覺得新奇——當然這也意味著台灣的醫美發展領先大陸若干年。

而如今近二十年過去,兩岸的醫美產業早就同頻,當台灣網友在吐槽大陸網紅臉上的「科技狠活」時,我們再回頭去看大S,會否覺得她既走在時代前沿、又有著一般女明星所沒有的真實坦蕩呢?很多年前,她就勇敢無畏告訴所有人:我要面對鏡頭,我必須美,我必須瘦。

徐熙媛「大S」感染流感併發肺炎離世,終年48歲。圖:@hsushiyuan

轉折十年:流量話題裡的女王與狼

若說她的綜藝少女和偶像劇女王時期,完整見證了台娛產業最蓬勃年代,那麼2010年她與汪小菲結婚、淡出事業後的退隱期,則剛好見證了兩岸娛樂產業此消彼長、政治關係也從蜜月期最終走進冰河期的轉折十年。

如果說大S的綜藝少女時期和偶像劇女王時期,完整見證了台灣娛樂產業的最蓬勃年代,那麼2010年她與汪小菲結婚、淡出演藝事業後的退隱期,則剛好見證了兩岸娛樂產業此消彼長、政治關係也從蜜月期最終走進冰河期的轉折十年。被裹挾在時代裏的大S「仙女」下凡,經歷了生育鬼門關、女明星中年危機、豪門婚姻恩怨這一系列跌宕起伏的真人秀戲碼,不變的是她依然活得真實,依然是有潑天流量的話題女王,依然能找回她自己。

和汪小菲婚姻存續期間的大S,無疑讓渡過很大一部分自我。她從追求極致的「白瘦美」,到生完二胎體重增加32斤;從每天用「可以把臉放大八倍的鏡子」檢視瑕疵,到「洗完澡不小心瞄到鏡子」時快速轉移視線;隱形的生育損傷是她放棄了自己所看重的價值觀。

這段兩岸婚姻客觀來說,不但沒帶給大S任何好處,還讓她兩頭不討好。「小家庭」的破裂更被捲入兩岸關係的角力場——大陸很多人覺得她政治立場模稜兩可,台灣則有網友直到她離世也絕不原諒她疫情期間打不到疫苗時po出的IG限動(「蔡!屠殺我們。」)不過在捨命生子、賣房救夫之後,大S還是斬斷了這段一直在消耗和消費她的有毒婚姻。「我的感情轟轟烈烈,可是我結束的時候也是斬釘截鐵。」

離婚又再婚之後,大S反而獲得更多好評,因為她的選擇再一次契合了這個時代對「大女人」的推崇。大家說她敢愛敢恨、自信從容有骨氣、拿得起放的下⋯⋯但實際上,大S的勇氣和偏執從來沒變過,只是在不同時期被外界賦予了不同意義。

無論是閃婚離婚還是再婚,無論是不顧二胎癲癇發作繼續懷三胎,還是為了復出一個月減掉十公斤,她的每個選擇,都完全就是她會做出的選擇。她是可以「出去覓食打獵」也可以「在家待著守著」的一匹狼,但她永遠不會被馴服。2013年她在微博上對自己喊話「我必須找回我自己,你們也是。」多年之後,她踐行了自己說過的話。

徐熙媛「大S」感染流感併發肺炎離世,終年48歲。圖為2006年5月24日,大S出席電影《詭絲》於康城影展首映。攝:Stephane Cardinale/Corbis via Getty Images

「遵循無常這道理」

早年自稱「不羈女」,說自己嚮往自由,怕的是「被侷限住」。後來怕的是「失去家人和最愛的人」,是各種活著時的遺憾。而她一直相信的是,「態度從容、處變不驚、大方慷慨自會活的精彩。」

2018年大S接受《人物》採訪時曾說「我希望面對大眾是坦誠的,一點都不害怕別人知道我的真實人生。」事實上,娛樂圈裏好像沒有幾個女明星敢像她這樣,把自己的每一段戀情和所有人生困境全都攤開在人前,而這也是大S明明是女明星卻又很「接地」的原因——我們會覺得她對身材失去掌控感時的絕望、她把身心撲在家庭時對事業的難以兼顧,乃至她面對老公出軌時承受的傷痛,都是我們自己也會面對的事。

所以她的死亡,才讓人在愕然之餘感到如此惋惜。不過大S本人在各種場合都表達過她從不恐懼死亡,她甚至有很多通透的金句:

「反正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大不了就死,我覺得死後的世界是非常美的。」

「至於我人生最有規律的部分,就是遵循無常這道理。」

「我來這個世界上就是快轉人生,我這輩子就是要過別人的八輩子,然後過完之後我下輩子就不用再來了。」

早年她在《娛樂百分百》裏自稱為「不羈女」,說自己嚮往自由,怕的是「被侷限住」。後來她怕的是「失去家人和最愛的人」,是和兩個孩子的年齡差,是各種活著時的遺憾。而她一直相信「態度從容、處變不驚、大方慷慨自會活的精彩。」瀟灑自如的來去,才符合她在圈中被公認的女俠個性。

大S的所有金句裏,我最喜歡的一句是「感受只是感受,不一定是痛苦。」死亡對她來說,大概也只是一種感受。反而是她身後留下的各種討論維度,讓我們看到一位女明星豐沛的人生能量和強大的女性意識留給不同時代、不同世代的多元註腳。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