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转型正义
追记“二二八”反抗军:二七部队
大稻埕的枪声传到大台中地区时,情势已趋于恶劣,戒严令发,地方青年和大众各自组成保安、民军部队,负起维安之责。
专访德国驻台代表谈转型正义:建构“纪念文化”,让受害者声音被听见
检视“克服过去”是否成功?欧博哲引南非真相委员会的精神所在认为,该检视的关键问题是,社会是否真的变得和谐了?
专访台湾文化部长郑丽君(上):推动转型正义,要让加害者走出来
我们的转型正义,相较德国有一些延迟,应该要加紧脚步。过去曾处理遭受政治迫害者的补偿,但这是很微不足道的事情。
評論|
《在历史的伤口上重生》——社会创伤与记忆战场
没有被好好厘清的“历史记忆”只会成为负面的记忆与社会集体心灵的阴影,最后沦为不断循环的以恶制恶。
評論|
吴介祥:文化新政,多少政策沉疴待解?
文化政策要迎接的挑战,不是展演和文创消费的扩充、不是一百天、四百天或一届执政的民调,而是必须面对其建构之“价值体系网络”是否运作有效。
“正义”到底长什么样?《大审判家》与人群中的魔鬼
恐怖的并不是魔鬼般的纳粹,而是当纳粹隐身于人群而难以辨识其是否为魔鬼。而在今天也不断标举着“转型正义”的台湾呢?有万仁的《超级大国民》就够了吗?
評論|
花亦芬:用转型正义打造信任,德国的曲折路
德国的历史经验,值得刚要正式踏上转型正义之路的台湾参考。
評論|
萧伶伃:逃不出战争,走不进社会的“荣民”
回望台湾社会战后五十年的历史,族群、性别、环境、阶级、经济等面向,都存在需要被扭转的压迫与不正义。我们要如何在认知上,真正脱离战争状态?
評論|
林佩谕:大学校歌的转型正义
回溯全台各校的历史,分析校园内存在的政治符码,深入思考世代价值是否被充分沟通与公平体现,也许是教导学生实践转型正义的一种方式。
評論|
不能让身份认同剪裁历史真实
变动的身份认同激发我们关注历史,不同的认同筛选我们的历史记忆。但只有尊重历史事实,才能让身份认同更笃定。而不是靠对“敌人”的恨,来团结可怜的“我们”。
台湾转型正义之谁是凶手
独裁政治结束后,以前的那些受害者是否应该得到公正呢?如果是,应该怎样实现这些公正?施害者应受到怎样的惩罚?这些问题的主题,就是“转型正义”。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