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谷歌工程师自述:为什么谷歌不实行“996”工作制? 谷歌相信每个员工都是创造者,公司的活力来自每个员工的自我激励、灵光闪现、自我管理,而不是流水线上准确无误的机器。对员工来说,丧失动力、迷失在日常工作的琐碎、失去对工作的热爱,是最危险的征兆。
潘易植、余一文:赛博时代的恐怖主义,符号、影像与游戏 在新西兰枪击案之后,媒体纷纷陷入了恐怖主义所设下的符号与影像的陷阱。我们应当认识到,尽管我们依旧以“恐怖”来为这种暴力行为命名,但对于很多人而言,恐怖主义早已经不恐怖了,而这正是它最为恐怖的地方。
读者来函:《流浪地球》随想——刘慈欣的电车难题 “正因为我表现出一种冷酷但又是冷静的理性。而这种理性是合理的。你选择的是人性,我选择的是生存,而读者认同了我的这种选择。他套用了康德的一句话,敬畏头顶的星空,但对心中的道德不以为然。”
评论|《流浪地球》评分攻防战:“弥赛亚情结”与另类民主实践? 回顾整个事件,只能说网友在太多的问题上有强烈的表达诉求,而中国大陆的舆论和政治环境没有给他们表达的空间。最终,一部电影和一个网站承载了原本不应该由他们承载的任务。
评论|刘冉:在污泥中描绘星空——作为科幻迷和国际主义者,我为何喜欢《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也许不是横空出世的里程碑,而是倒映在一地污泥中的星空:它几乎必然会被踩踏和扭曲,但毕竟为生活在沉重现实中的我们,展现了另一个维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