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承受之重”:在卢旺达大屠杀阴影下长大的年轻人 今天的卢旺达,以14至26岁的青年居多,占了全国人口的四成。24年前的那场大屠杀,彻底改变了这些年轻人的命运。怎样正视历史?怎样区分偏见?怎样批评地看待长辈?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经历过这些课程。不同的是,在卢旺达,杀戮的“绝望”,如影随形。
评论|陈至洁:鸟笼中的微信,与“插翅难飞”的中国境外网民 中国政府严加控管并强力引导互联网的公共信息内容,甚至产生了境外的问题。中国政府对微信用户的文化思想控制,并不会因为人移居海外而减少,因为只有中国的公民或在中国登记的公司才能营运微信公众号并提供其信息内容……
评论|《英烈保护法》的意外出手,与“暴走漫画”们中枪的意料之中 继“内涵段子”关停,“抖音”、“快手”连遭约谈之后,年初刚出台的《英烈保护法》,又让号称拥有4000万粉丝,估值30亿到40亿元人民币的网络娱乐自媒体“暴走漫画”遭到重创。
一个香港中史老师的困惑:谁才是历史教育的主角? 令人失望的是当局现时着眼点在教科书中不利“大一统”政权的遣词用字,又宁愿把缩减课程得来的课时以展示中华文化光荣面的文化史充塞,叠床架屋地安插零碎的香港史,却未能有效回应前线中史教育的困境。
评论|雨伞运动得与失:“伞后”香港青年更热衷参与政治了吗? 可以这样说,高度参与雨伞运动的年轻人在伞运后因为各种原因,都比以前更积极参与社会及政治事务,但其实他们并不指望政治参与可以对现时的政治制度产生实质影响,也对政治人物不抱很大信任或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