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北京切除”舆论走到尾声,一场新社会工程悄然展开 除非再遇到什么突发情况而再次吸引眼球,“北京切除”作为2017年的一桩公共事件已经接近尾声。值得我们追问的是:关于“北京切除”,我们的讨论是否到位了?
后年改时代台湾人才危机:我离开,因为我想做一流学者 台湾养成的年轻博士,为追逐一流学者梦,离开“只想留住老人”的故乡;有潜力的优秀外籍学者,却多将台湾当“驴”,且骑且寻马。时间如浪花,渐渐淘尽上世纪的人才基础...
华航惩处工会干部,是谁“破坏劳资关系”? “我们是出卖了自己的身体劳力与时间,但我们没有要出卖自己的生活与灵魂啊!”三名华航工会干部今年参加“交通运输业工时大体检”行动,抗议交通运输业血汗劳动。如今,三人被资方认定“破坏劳资关系”,前途未卜。
香港立法会游戏规则面临变天?魔鬼只藏在细节? 改变规则是为了防止拉布?建制派为什么想立法会少辩论、难流会?这些修订建议违法了吗?修改完立法会将变成什么样子?《议事规则》其实没那么难,一起来做脑部运动吧。
乱象背后的逻辑:六问“北京切除”,暴力“士绅化”由何而来? 北京“清理行动”的起点真是那场大火吗?被清理的人们何去何从?一个切除了“低端”的城市会怎样发展?北京正在经历的一切将如何影响中国的其他城市?“切除”之后,我们为你梳理乱象背后的逻辑。
评论|正视国族史观:香港昔日奇迹,是“背靠祖国”,还是“背靠大英”? 《中国人对香港的“集体回忆”是如何形成的?》一文刊出后,引来不少正反两面的意见。不过,正如笔者在前文提及,任何国族史均有偏颇和主观之处,因此无论是中共式的国族主义论述,还是“大香港”式的历史论述,都是笔者批判的对象……
评论|赵楚:朝鲜半岛威慑博弈升级,中国应抛弃模糊战略 中国坚决反对半岛“生战生乱”的政策,隐含对美国战争决策的牵制,暗示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可能采取意外的政策转向。从目前事态发展看来,这种战略模糊丝毫无益于紧张情势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