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心理
爽剧和女性主义:黑色罪案剧 Deadloch 如何将二者完美结合?
女性主义不再是痛苦的、受虐的,关于受害者的电影,而是关于活着的人。
“你最近好吗?”——公立医院精神科医生的五分钟门诊,以及背后的那些事
我每天看很多个“五分钟门诊”,介入他人的精神和肉身、疾病和人生,背后是病理、人、关系、系统、药物和价值的张力。
专访同志平权案主李亦豪:丧夫后,我要捍卫“我们是家人”的事实
他每天带着102页的法庭判词到处走,那对他和过世的丈夫来说是一个拥抱与肯定。
我躺了一趟人工智能自杀胶囊:科技可以让我们终得好死吗?
不需医生,AI批核;无味无痛,一命呜呼。
香港数据显示学生自杀率趋升,陆台两地亦录得类似危机|Whatsnew
公众必须“更加主动关心身边的年轻人,是别处高风险的族群。各种警示信号都不容忽视。”
SARS幸存者的20年:不可能“清零”的痛
“这得有多少的心理创伤?他们都能挺过来吗?”
玄学、算命、“身心灵”:经济下行中的精神危机何解?
是心理咨询的平价替代,还是趁人之危的歪理邪教?在“身心灵”行业一掷千金,也难以抚慰愈发常见的焦虑和抑郁。
台北和平封院事件:为何要在疫情中去拍上一场疫情?|电影《疫起》专访
“他们真的像身处地狱、不愿去回想这件事⋯⋯”
关于死亡(和生命),你我想问而没有开口问的事
也许寻找自己的墓地--其实就是直面生命本身。直面它的轻省,也直面它的重量。
读《性的正义》:迎接欲望,相信“欲望皆能改变”是一种批判政治
迎接欲望有可能会带来的出乎预料的惊喜。
纪录片《命运之轮》,揭开蒙古的自杀潮之谜
是贫穷还是身份的断裂导致了蒙古的自杀潮?导演诺敏·拉瓦苏仁完全不用旁白地去寻找答案。
【现场】为乌克兰疗伤——利沃夫,支撑起战时心理支持的后方城市
从受训新兵到负伤老兵,从年少女孩到七旬奶奶,尽管精神压力或创伤巨大,但他们,都不允许自己展现脆弱。
1
2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