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教育
台湾苍白的产前教育,直到躺上产台,她才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生小孩”
身为产妇,她连该怎么把宝宝生下来,事前几乎没有机会练习、也不知道从何练习起。
西部计划的尴尬时刻:没有理想全为上岸,“去西部就像开盲盒”
刚待满一周便决定离开,李亚菁没有告诉父母已经放弃西部计划。她把全部希望押在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她必须上岸。
香港大学校长张翔被投诉管理不当,校委会陷内部纷争|Whatsnew
张翔回复传媒查询,批评有“造遥者”将机密通讯和内部资料外泄,“断章取义,蓄意扭曲事实”。
身为一个“敌国人”:被贴上标签,却未被理解的在台陆生
陆生在时局和政治话题下,自身都没有得到被理解的机会;两岸交流的期待,很自然也就落空。
陆籍留美博士生疑校园枪杀华人教授,大陆网民都在讨论什么?|Whatsnew
怎样的精神状态,让一个“寒窗苦读”的年轻人,枪杀了自己的导师。
接受完整性平教育的一代:台湾大学生怎样应对性骚扰?
“让心中化脓腐烂的伤口重见天日,相信终有一天,它会留疤,它会痊愈。”
DSE放榜考生来信:我有责任令香港变好,亦不愿被动地生活
对未来充满憧憬和疑惑。对生活依然是热恋期。决定先把疑问留在心中,相信世界会为我带来答案。
评论|
中国职业教育的困境:强制性的分流安排,与被污名化的职校学生
职业教育同时面临着“政治上拔高”和“社会上污名”的迥异处境。一方面倡导“制造强国”,一方面是技能型人才严重的年龄断层。
“人社班”陆续停招之后,台湾高中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何以为继?
“人社班是培养人文及社会科学人才的途径之一,并非唯一途径。即使没有人社班,一样可以给学生得到很好的学习。”
七问《给十九岁的我》争议:世代、权益、教育和纪录片伦理
一部纪录片的程序及拍摄伦理引发全港讨论,纪录过程中哪些环节不应忽视?如何进入学生的世界,互相理解?
“到香港体验正常的大学生活”,挤爆香港硕士申请的陆生在寻找什么?
“不是一开始就想去香港的,当时润的心情还没有那么迫切。”“香港读研只要一年,可以更早回国占到坑位。”
一家咖啡馆与一个灿烂时代:香港Brew Note,他们曾在这里实验公共生活
“你经历过这些美好,要彻底把自己变成非政治人、非公共人,纯粹是一个消费者,过私人生活,这是不容易的。”
1
…
3
4
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