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风物
深度解析影视、文艺、生活现象,让文化流动打破地域与领域的阻隔。
翻译就是“你给我英文,我给你中文”?香港翻译“泥水匠”十五年见闻录
AI时代是翻译的黄昏?那当商务客机由人手驾驶转移至自动驾驶,飞机师们失业了吗?
Kani影碟故事:为何我们要在北美推广亚洲冷门电影
Kani在北美发行亚洲冷门影片,从香港新浪潮作品到近年亚洲新锐导演,他们为何推广这些电影?
评论|
琼瑶离世:和宫斗剧时代相比,到底谁保守?
琼瑶真像如今嫌弃她的人们所说的那么落后、缺乏批判意识吗?
知名作家琼瑶在家去世,留有遗书,享年86岁|Whatsnew
12月4日下午1时22分许,知名作家琼瑶在淡水区住家被发现失去生命体征。遗体旁留有遗书。
评论|
从帝国边陲到世界之巅:翻越日本高墙后,台湾棒球的淬炼与国族认同的重塑
台湾人与棒球之间的关系,正是一连串从被殖民到对抗、在不同国族神话中寻找主体性的,不断交互拉距的过程。
评论|
“贏球才是國球?”台灣登頂世界棒球12強,从假球阴影中兑现价值
在久远的假球阴霾以及“赢球是国球”思维下,台湾棒球以及棒球员通过胜利向所有人证明了其价值所在,而非骗局与闹剧。
《余烬》编剧朱嘉汉:“就算处在敌对的状态,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彼此的脸。”
“大家好像很怕面对差异这件事。”
评论|
《破. 地狱》破记录:城市更需破地狱,影院作为公共空间如何提供香港情绪出口
香港历史从未出现过,电影院成为了社会议题最重要的公共讨论场域:一个开放的、市民可于当中作出理性讨论社会不同议题的场所。
在语言的边境漂流:四名离散剧作家的母语创作实验
梁家恩母语马来西亚华语,来自马来西亚南部;张依诺母语粤语,来自加拿大; 宋柏成母语台语,来自台南; 法兰奇母语粤语,来自香港。
独立歌手蓝奕邦:做自己不是一句口号
“每天活好你的人生,你自己每一日都 be proud of yourself,你身边的人自然会感受到,如果你是 gay,你做一个最出色的基佬。”
时代变动中,金马奖如何折射华语电影的变化|端闻 Podcast
中国独立电影、香港年轻电影人及其作品,以及东南亚华语影片逐渐成为亮点。
野夫专访:漂泊到海外后,如何继续「在场写作」
2019年年底,Covid 疫情从武汉爆发,野夫也在这个时候离开他深爱的故土,移居泰国。
1
…
12
13
14
…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