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没规划、不派钱、救海洋公园──政府市民双输的预算案 批评免差饷和退税是“还富于富”,不必然代表政府派发现金就能真正助市民(特别是基层家庭)纾困,但在现行制度和政治格局里,派发现金似乎已经是政策上的次优选择。
除了取消任期限制,习氏修宪还将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修宪——这一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体制改造提出的系统性建议,是了解其集权之后将展开哪些新动作的最佳观测点。这次修宪中,哪些改动最为关键?它们又会怎样影响未来的中国?
評論|修宪回避不了的接班人问题,毛时代动荡会否重现? 此次修宪的意义,在于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发展了一种“晚期威权主义”,以个人威权加上党国宪政主义维系政党的长久统治,也在此框架内缓解内部矛盾,将集体垄断权力造成的体制性危机转化……
評論|一切荒诞都已经荒诞过了——由小说《大典》说起 我把《大典》称为反反乌托邦小说。它尝试在荒诞绝望的现实中推导出一丝缝隙,从而达到让人不敢想像的破局——《大典》的破局并不是革命,而是来自“科技专政”的失控和暧昧。但之后的答案,依然悬而未决,令人掩卷悲凉。
中国大数据四问:官商民集体狂欢的背后,“数据利维坦”正在降临? 光鲜表象之下,中国大数据产业是在稳步发展,还是在野蛮生长?在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个人隐私与数据使用如何平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是会带来便捷高效的生活,还是让威权变得坚不可摧?
評論|“面对共同敌人,和解好吗?”──谈香港民主运动的“败局困境” 如果非建制派能够衷诚合作,在议会选举的整体席次将会更多,为何他们不这样做?既然有共同敌人,为何他们总是不能策略性地合作?除了根本性的意识形态不同外,有没有其他原因?
評論|宋承恩:中国在李明哲案的政治试验──“台湾居民”就是中国公民 中国单方面逐步将台湾人,等同于本国公民对待,趋势是明显的;但同时,这正是因为原本的状态,较接近于等同外国人的对待,即使名义上不方便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