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2017西方文化与科技回顾:#Metoo运动是否会导致道德清洗? 2017年的反性侵运动重新定义了社会对待女性的标准: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容忍的。历史上每一次女性主义运动的进展都遭遇了反弹,但“时代精神”正在发生改变,每一次回潮都可能激发新的反思和勇气,开启下一次运动的再出发。
评论|2017西方政治与思想回顾:当“特朗普元年”遭遇“马克龙时刻” 对于西方世界而言,2017年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时刻。但在一些结构性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因素制约下,这个晦暗时刻更可能是漫漫长夜前的黄昏,而不是黎明将至的预兆。
评论|黄国巨:在绝望充斥的香港,尼采思想有什么启示? 所谓“绝望政治”,就是在绝望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怎样作政治实践。因为希望本身和政治行动之间存在必然关系,我们去参与政治、投票、参选,总是希望行动会带来改变,但如果我们明知没有希望,甚至绝望,又有什么可以驱使我们去行动呢?
评论|西方社会的政治极化,及其对自由民主制的挑战 如果当前的政治极化难以缓和甚至不断恶化,有可能突破现存政体能够吸收和容纳的有效范围,那么“自由民主体制的危机”就不再是危言耸听的修辞。就此而言,政治极化是西方政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评论|陈纯:四个视角,看中国施派的误读与反西方现代性使命 我对从学术上指出中国施派的各种误读和滥用已经不抱任何激情,因为正如我在《施派的危险性,以及知识分子的限度》一文中说到,中国施派是一群不惜扭曲一切学术理论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纵横家”。
专访吴国光:权力剧场中,威权是如何被“加冕”的? 既不是1930年代的德国,也不是1980年代的苏联,中国给全球化时代的民主国家带来了新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共不同于民主制度、也不同于一般威权制度的独特统治术:创立正式制度,然后操控它,透过改变游戏规则,来改变游戏结果。
评论|AI崛起工作变少、贫富差距扩大,“全民基本收入”是人类存续关键? 目前形形色色的工作未来如果只需要30%的人力,其他70%的人要做什么?如果说,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国家的主要使命之一是在“创造就业”,那么面对21世纪的未来,尤其在先进国家,主要任务可能变成“维持低就业”。
评论|项飙:正规化了的北京“浙江村”,社会关系和自保能力也瓦解了 为什么外来人口的住房条件会这么差?难道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把自己的住所变得更安全些吗?事实是,他们不但想过,而且动手做过。但是,在1995年的清理中,建设得最好、管理得最到位的大院成了首要打击对象。
评论|项飙:在驱逐之外,北京“浙江村”正规化的纠结和代价 北京不可能真正“切除” 边缘人群。但是切除的运动,强化了边缘人群的“可切除性”,即他们生活在一种时刻要想着被切除的可能、彻底放弃平等融入机会的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