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纸穿透中国大学高墙:站出来,看到了集体行动的可能

“大家不是因为都支持什么而走出来,而是反对什么聚在一起。至于要改变成什么样子,更是千差万别。”
2022年11月27日中午,清华大园数百名学生加入最近的抗议潮,现场齐声高呼“民主法治、表达自由”。

【编者按】封控抗议潮争取回了最基本的“自由”。11月30日起,广州、重庆、北京陆续宣布放宽封控措施:解封临时管控区,取消社会面核酸检测,公交、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证明,医疗机构不得拒诊无核酸患者,购买感冒发烧药品也不再受限;而抗议的起点乌鲁木齐也正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此时解封的城市,均为入冬后中国大陆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它们的解封预示着中国大陆防疫政策的清晰转调。另据《南华早报》报道,习近平在与欧洲理事会主席会谈时表示,抗议封控措施的主流是学生,他们在三年抗疫后感到“沮丧”。习近平还暗示,将进一步放宽防疫措施,并称Omicron致病性降低,但仍担心老年群体的疫苗接种率。

一张白纸引燃了中国大学对封控政策的示威潮。

11月26日下午,天色些许阴沉。南京传媒学院钟楼前,身穿黑色衣帽的学生正默站,手持一张A4白纸,举在胸前,注视前方,独自悼念乌鲁木齐火灾逝者。一名配戴眼镜的男子径直朝她走去,拿走白纸,转身离开。不远处的同学向他喊道,“白纸有什么攻击力啊。”失去白纸后,他面不改色,双手悬在空中。

后来,白纸重新出现在他手中,身旁聚集了更多白纸。数位同学加入静默示威,同学们手举白纸直至黑夜降临。他们从空地上转移至钟楼台阶上,层层人群在台阶下围成半个弧形。现场布满手机灯光。光点环绕着白纸,他们大喊,“人民万岁,逝者安息。”

就在两天前,11月24日晚,在封城逾百日的乌鲁木齐,一栋居民楼高层燃烧熊熊大火,最终十人离世。疑因长时间封控,小区内路障和私家车堵塞道路,消防车难以及时救火。25日深夜,乌鲁木齐政府在火灾事故发布会上,称火灾发生原因之一是“居民自防自救能力弱”。

这一年,因防疫政策引发次生灾害层出不穷,社会情绪逼近沸腾临界点。

乌鲁木齐大火被浇灭,但中国民众对防疫政策的怒火终于井喷。25日夜晚,乌鲁木齐民众走出家门,上街抗议。26日当天,北京多个小区的居民亦挺身抗议封小区,夜晚至27日凌晨,上海市民在乌鲁木齐中路悼念和抗议,后被警方清场,数人被带走。封控抗议潮在全国迅速蔓延,中国高校成为主要战场。根据端传媒核实和统计,截至12月2日下午,至少162所大学有学生发声。

大学生为何走出来?集体连结如何形成?他们的诉求能否得到回应?抗议退潮,他们的命运会去向何方?

第一把火

11月25日,一篇讽刺乌鲁木齐官方通报的微信文章《路是通的,他们不跑》在小北朋友圈刷屏。原文很快被删除,其他帐号接力转载,都难遭删帖命运。这天,涉及乌鲁木齐火灾的其他文章、视频,无一不在短时间内被消失。

小北是南京传媒学院(下称南传)的学生。这天,他明显感觉到,身边的同学都被乌鲁木齐火灾激怒了。

26日中午小北看到,同学制作了抗议纸板,写着“我摔断了腿,医生连忙跑来缝我的嘴”“奠 中国电影”“在口口,是我们电影人的福地”“这十年是我们口口电影的好时代”(注:口口指中国)⋯⋯标语摆在校内不同地方,有的贴在树上。但很快被保安清除。

“这些东西制作出来, 还没有(被保安)没收来得快。所以干脆就不写字了,就举着白纸了。”小北总结。

晚上六时,他来到钟楼静默示威的现场,围观人数已有上百。不到一个小时,钟楼前人潮涌动。

一位新疆籍同学走进人群,站上台阶,高喊:“我来自新疆,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勇敢,是因为台上的女生给我足够的勇气……我在这里,我代表我自己,我代表家乡发声,我为火灾里面逝者的家人发声,也为全国同胞们发声。”他的身后是一片白纸,面前响起掌声。有同学喃喃,我要听哭了。

学生的行动让校方紧张。学生会干部接到封路任务,在现场维持秩序,不再让人进入。老师和校长陆续赶来现场,以教育的姿态面对学生。“你们根本就不理解国家的很多⋯⋯”学生当即呛回这名女老师:“你太理解了,你是贵州车上那27个人吗?”校长那句“总有一天,要为你们今天所做的付出代价”,当场被学生怒怼:“你也要付出代价!国家也要付出代价!”

这段对话发生时,小北正努力从外围往核心区域里挤。

小北从同学那得知,有现场围观的学生被校方叫去了解情况,不过暂时没事,只是和警方谈话,写情况说明,且正在等公安领导到校。

钟楼台阶下,执行校长曹国胜表示:“大家只要现在离开,今天的事情就等于没有发生。所有人的责任都不会追究。”同时还承诺,若学生要反映情况,就去行政楼的办公室里坐下聊。

那天晚上一则来自南传学生的帖子也颇受关注,内容称校方一直在保护学生,关灯为了防止学生被警方拍到,还拒绝警察进入校内。然而,小北在人群里发现了便衣警察,“他们上半身有明显的负重痕迹,看人、看东西的习惯、动作,也有很强的被训练过的痕迹。”

抗议现场,在学生的质询和反对、校方的规劝和威胁中一度僵持不下。

八时,小北已跻身人群中心。有同学面对面质问校领导,被带走的学生是什么情况、被谁带走、谈什么、几点回来。校领导一问三不知。该同学又问,学校外面的警车是怎么回事。得到的答案依旧是“不知道”。约九时,经过校方的承诺和安抚,小北看着同学们慢慢散去。

2022年11月26日晚上,大批南京传媒学院学生在校园钟楼前聚集,手举白纸、打开手机闪光灯集会,纪念在新疆乌鲁木齐大火中遇难的民众。
2022年11月26日晚上,大批南京传媒学院学生在校园钟楼前聚集,手举白纸、打开手机闪光灯集会,纪念在新疆乌鲁木齐大火中遇难的民众。

散场后,有同学去了行政楼附近,等待被叫去谈话的学生出来。现场有校领导,也有便衣。小北听说,现场同学不被允许进入。直至十二时,被谈话的同学才全部出来。

南京传媒学院悼念示威之际,全国多所大学也出现抗议海报和标语。同一天,西北政法大学一名同学在排队核酸时背后挂着标语:“大巴车翻车的是我,生病拒诊的是我,崩溃跳楼的是我,火灾被困的是我。如果这些不是我,那么接下来就是我。”中央美术学院的核酸亭被涂鸦:“把青春还给我!”北京电影学院一楼梯扶手上绑满染红的口罩,墙上贴着“不要温柔走进这良夜”“我不是哑巴”等标语。

接力与阻力

抗议的火炬也传到了中国两所顶尖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25日深夜,北大学生廖菡的朋友连续看了几遍火灾视频,泪流不止。朋友陷入政治性抑郁已久。廖菡和朋友到未名湖散步谈天,看着自己校园没有抗议声浪,他们感到失落,“我们两个还说,北大现在这么寂静。”朋友想做些什么,例如在校内贴宣传品,被廖菡拦下,“我叫他不要做,你做这个事情,不会有结果。”

不料,24小时后,涂鸦标语出现在北大校园。那是26日深夜,北大食堂阶梯外墙出现红字涂鸦:“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核酸要吃饭,务实不是躺平,睁眼看看世界,动态清零终是谎言,早日转向还有缓冲。”

但很快,校内保安用厚大衣盖住了涂鸦。有人将现场相片上传至校内匿名论坛树洞,很快被删帖。尽管如此,涂鸦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已经迅猛流传。

廖菡在接近凌晨两点时看到涂鸦,她没多想,马上拉着室友出门。“那个晚上显然已经坐不住了,不出去的话可能会后悔。”抵达现场时,已有逾百名同学聚集。

北大学生庄子然更早抵达现场。她原本担心不会有很多人,看到现场聚集了数十位同学后,感到振奋和欣慰。庄子然目睹工作人员喷漆覆盖标语。疑有校方工作人员录像。

负责学生工作的人很快也来到现场,“一开始他们装傻,说不知道涂鸦写了什么。”廖菡说,现场同学和学工对话,解释涂鸦内容,零星几位同学也唱起国际歌。

陆续有更多学工赶到,尝试阻止抗议行动。根据庄子然的观察,当前排学生与校领导对话时,学工就在外围劝退学生。最后,几乎各个院系的学工都在,现场至少有30人。学工多由老师、行政人员或学生担任,平时负责收集信息、宣传和“说服”工作,像是校园内的基层工作人员。

抗议的情绪也正在清华大学中酝酿。

2022年11月27日中午,清华大园数百名学生加入最近的抗议潮,现场齐声高呼“民主法治、表达自由”。
2022年11月27日中午,清华大园数百名学生加入最近的抗议潮,现场齐声高呼“民主法治、表达自由”。

27日上午11时半,一位女生站在清华大学紫荆园餐厅门口的台阶上,举起白纸。起初没什么人注意她,大家如常进出食堂,从她身边经过。慢慢地,有几个人停下脚步,打开手机相机为她拍照。

约11时40分,阿齐在朋友圈看到女生举白纸的相片。他知道这需要勇气。

一名配戴绿色N95口罩的老师赶来,以“阻塞通道”“影响他人就餐”为由请她离开。女生坚持站在原地,又请对方具体陈述她如何影响交通。眼看劝不动,老师回到台阶下,继续盯着她。

有同学走近,告诉女生“你很勇敢”“加油”,有同学送给她糖果和明信片。女生唱起歌,“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the song of angry men?”

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女生的行动。有人走向前,取走白纸。她取出备用白纸,被第二个、第三个人拿走。直至最后一张。夺走白纸的人,很快消失在人群中。围观者怀疑,他们可能是学工。

半小时后,几名同学加入了台阶上女生的行动。聚集人群越来越多,现场自动分隔成三个区域:台阶上的抗议者,台阶下的抗议者,以及中间一块空地。

阿齐带着刚买的白纸抵达食堂时,现场围观者已经有三四百人了。阿齐观察了一会儿,台阶上抗议的同学已有十几个人,最终他也站了上去。

清华的抗议学生还遇到不少阻扰。

有一名男生突然来到台阶上,背对围观同学,面对这排静默示威的女生,将头挡在了她们脸上,双方靠得很近。男生也举起了白纸,试图挡住抗议者,称自己也有表达的权力。晓筠是台阶上的同学之一。她觉得这个画面很好玩,从现场相片的效果来看,阻挡的男生像在支持她们。

有人在台下大喊“保研”,在视频片段刚传出时,不少人以为他们在嘲讽站在台上的女生。但阿齐解释称,“保研”是嘲讽阻止抗议的人向学校表忠心的行为。

有阻扰者试图通过言词激怒抗议者:你们想要诉求,就把诉求写纸上啊,什么都不写,搞什么行为艺术。晓筠身旁的同学起初有些愤怒,据理力争,但晓筠从头到尾都没有理会。她还注意到,有男生试图与女生发生冲突时,假摔在地,被台下围观同学录下过程。

一名黑衣男生走上台阶,用马克笔在一名女同学的白纸上写字。有同学看到他写了“雪糕2元”。该男子又试图在另一名女同学脸上涂画,被人拦下。台下同学发现有人恶意破坏,想将他赶走。男生大喊:“你们都是小丑。”围观者回应:“你才是小丑。”

2022年11月27日中午,清华大园数百名学生加入最近的抗议潮,现场齐声高呼“民主法治、表达自由”。
2022年11月27日中午,清华大园数百名学生加入最近的抗议潮,现场齐声高呼“民主法治、表达自由”。

谈判

一开始,北大同学因涂鸦聚集。他们希望,校方可以不去追查和问责涂鸦的同学。当人数逐渐增加至两三百人时,现场的诉求变得多元。

根据廖菡的回忆,一开始的诉求是,不要追查涂鸦是谁写的,第二个诉求是赶紧解封,“因为封校太久了。”就在前几天,北大核酸码显示结果混乱。同时,北京高校流传要在校内建方舱。这些事情累积了同学对防疫政策不满。

在场的学工老师尝试与学生对话,但在廖菡看来,学工老师显然是在拖时间,“老师说北大政策是全北京最好的,同学就嘘他,‘你这是比烂吗?’”同学又高喊,“没有自由”“这不是正常的生活”,老师则反复向学生解释已知晓的最新防疫政策。

树洞也是现场的对话重点。树洞原是北大学生自发组建的平台,供学生匿名发帖、讨论时事和交流意见。过去,学生自行管理树洞,也会管理内容和删帖。2020年尾,北大青年研究中心(下称“青研”)接管树洞,24小时紧盯树洞的发言。在青研治下,发帖时显示仍是匿名,但在后台能看到发帖人姓名。树洞内容本十分多元,有人问升学事宜,有人发泄情绪,也不乏讨论时政和社会议题。只不过,后者总会被接管树洞的“青研”迅速删除。“有同学在上面发别人脚臭,发写不完作业⋯⋯也有很多厌女言论,这些不会被删除。”庄子然说。

北大学生感到言论受到钳制。他们无法讨论防疫政策,无论帖子是否支持清零,都不被允许存活。四通桥事件后,树洞管控力度加大,“甚至不沾边的也删,权力都守不住。”廖菡说。近期乌鲁木齐抗议和涂鸦消息出现在树洞后,树洞甚至被直接关停。这一夜的集会,在树洞上是不被允许的存在。

现场有同学提出树洞议题,最后校方称,将推出树洞删帖的规章,但拒绝了学生要求共同表决通过草案的要求。“这就好像把你头上的刀具象化了,也不会有什么心理安慰。”廖菡不满校方作法。

廖菡认为,树洞的删帖机制对言论表达影响深远,“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管是出于什么需要,想要树洞一样的匿名平台。匿名平台没有了,朋友圈也没法发,表达就被掐断了。没有必要表达,某一部分的思考就没必要了。慢慢想法就变得越来越简单。”

后来,北大校方提出进入食堂谈话。起初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愿意进入室内。庄子然觉得,室外谈判显然更有震慑力。当谈判场域转移到室内,话题几乎转移到校方防疫政策、体育场建方舱、大规模感染的应急预案,以及涉及社会面转运时的畅顺沟通⋯⋯廖菡感觉,“一开始大家的诉求,蛮清晰和激烈的,但到后面诉求被削弱了。”

当同学们发现身边出现越来越多学工后,提出了新的诉求:不对在场学生问责。更高级别的校领导对此作出承诺。有同学现场撰写承诺书,校领导当场签字。不过,就涂鸦者的问责,最后校方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口头承诺不追责,“只要警方不追责,校方就不追责”;其二,是向学生解释纪律处分的流程,暗示追责并不容易实现。学生们并不买帐,他们要求彻底的不追查、不追责。

在庄子然看来,现场提出树洞和防疫政策的诉求,是给双方提供下一步台阶的空间,“如果是纯粹的政治诉求,面对的可能是僵持,僵持的时间长了,可能难以和平收场。”

2022年11月27日,北京大学食堂附近的墙壁出现红色涂鸦文字,写著示威文字。
2022年11月27日,北京大学食堂附近的墙壁出现红色涂鸦文字,写著示威文字。

数位参与抗议的同学均认为,校领导在现场的对话方式很讲求策略。

在清华,前两小时的抗议行动主要针对乌鲁木齐火灾悼念,及反对清零政策。当党委副书记过勇到达现场后,叶星发现,舆论被引导向校内防疫政策。

“一开始有同学和过勇吵,我们不是为了这个,我们是为了死去的同胞。”“我们不是对学校有什么不满,我们是为社会上的人发声。”但这样的声音很快被淹没,或以潦草的方式回应,“你们这个心情很好,我们很理解。你们说要发声,要让很多人看到,确实在网络传开,你们可以散掉了。”

清华彩虹旗事件遭处分的同学也在现场,她走来问过勇,“是你处分我们插彩虹旗吗?”过勇答“是我”,并对其他同学说,彩虹旗和现在的事情无关。其他同学回应“有关”。但话题并未继续。

过勇当场承诺不追究现场任何同学的责任,有同学要求过勇写下书面保证,但被过勇拒绝,并表示:“不是我不能,而是我不愿。”在现场,过勇以走向人群中向学生点名的方式,来决定对话对象,这些和过勇沟通的同学,再和现场所有人反映、表态。在叶星看来,对话的主动权基本掌握在老师手中。

不过,现场被过勇点名的对象都是女生。阿齐猜测,可能是过勇觉得她们比较容易妥协,尽管由于清华男生比例高,现场围观的男生占多。

阿齐说,行动后半程近三分之一的时间中,几乎都在讨论防疫政策。是否要谈校内防疫政策,在同学们心中有不同答案。叶星认为,校内防疫政策值得一聊,例如一天一检、出校就医审批、在宿舍隔离的诉求等。阿齐却认为,清华的封控措施在北京高校中已不算严格,更重要的是,防疫政策也不是清华校方可以决定。

在现场,阿齐是沉默的。他心中也有明确的诉求,不过现场无人提及。“要说诉求的话,我当然也有。政治体制改革,这种很大,也不好说出口的东西。”阿齐轻描淡写地说道,“我当时就想着要去抗议,不会特别说什么。”

阿齐也承认,现场并没有核心诉求,这在全国的抗议现场也是普遍的现象,“我想,大家不是因为都支持什么而走出来,而是反对什么聚在一起。至于要改变成什么样子,更是千差万别。”正因为此,阿齐感受到,集体诉求的不明确,会将对话主动权交出,“校方试图通过给我们塑造一个集体诉求,使我们的行动无害化。”

最后,过勇以提出召开座谈会讨论校内防疫政策的方式,为对话作结。有同学提议为乌鲁木齐逝者默哀,过勇同意,同时提出唱国歌。“这个提议本身就已经有散场的意味。一方面是满足了我们的诉求,一方面让我们快点散掉。”阿齐有如此感受。

阿齐看到,唱完国歌,有很多同学已经往外走,还有一些同学又唱了一遍国际歌。行动至此结束。

公开的支持,袭来的秋后算账

清华同学站出来的同时,美国时间26日午夜,大洋彼岸的邵城阳通过微信朋友圈,几乎同步看到事态进展。邵城阳是清华大学2013级校友,目前为芝加哥大学数学系博士后。毕业多年,他仍挂心在校学生。

那个深夜,邵城阳紧盯着现场相片和视频,看到了抗议同学的勇敢。邵城阳也非常想在现场,他觉得自己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在举纸事件发生中,可能会有暴力机关介入,学生有可能受到不合理对待。理智上知道可能性不大,情感上不能不担心。”邵城阳说。

在抗议行动结束前,邵城阳决定以校友身分发出联名信,声援挺身表态的学生。他在联名信最开头表达敬意,“我觉得同学很勇敢。不管最后是不是被分化,他们站出来,举着白纸抗议,就是做着正确的事情。”

北京时间27日下午,他迅速起草好联名信文本,征询熟悉法律的朋友意见后,通过腾讯文档公开。不过,一个小时后,初版文档就无法打开。当时已有约80位校友联署。邵城阳再用Google文档发放联名信,希望创造共同书写的氛围,供校友联署和提供意见。

2022年11月27日,北京大学保安用黑布遮蔽涂鸦文字。
2022年11月27日,北京大学保安用黑布遮蔽涂鸦文字。

这一次,联名信再次遇到阻碍。

Google文档流传一段时间后,有人恶意捣乱,将内容删除,塞进黄色小说内容。几位清华校友找到邵城阳,希望帮忙维护联名信。众人而后将内容和数据整理编排,转化成表格,重新公开。

联名信写道:“希望学工老师可以代表学校作出明确的书面承诺,不追究参与这一集会的同学们的任何责任,在后续的教学研究工作中也不可以此为由制造障碍;更要保障参与集会的同学,免受校外一切单位或机关的不合理对待,免受所谓‘境外势力煽动’的指责。”此外,联名信还提及,校内后勤与安保工人的工作和生活受封控措施的影响等,希望学校根据二十条、以民主方式做出防疫政策的决定。

截至11月29日上午九时,落墨联署的校友超过600人。邵城阳将联名信通过邮件发给校方,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在邵城阳看来,年轻人的愤怒积蓄已久,“三年的时间里面什么都受限,尤其这一年的朝令夕改,被粗暴对待,谁都会生气。一个是切身感受,一个是对社会情景朴素的共情。”

这几天,痛苦和无力感也包围舒芒,“每天什么事都做不了。”看到联名信,他立马加入其中,“不知道可以为大家做些什么,不能让前线的人承担风险”。舒芒是研究公民教育和政治的学者,长期关注中国抗议示威行动。

“作为多年来关心中国抗议的学者,抗议不会让我感到惊讶,我不是外宾——中国人竟然会抗议?”让舒芒惊讶的是联动的抗议,“行动打破了校园边界。从显赫到一般的高校,从里到外,遍地开花。”

截至12月2日,清华和北大对校方并未公开追责抗议学生,不过根据受访者提供的信息,不只一位同学在抗议行动后被学工约谈。此外,据端传媒了解,有网警在社交平台发现学生参加抗议,告知学生户籍所在派出所,不仅学生被派出所警告,其家人也被询问;有其他高校同学在抗议后,翌日失去联络,而后突然删除所有朋友微信。

“秋后算账”正在发生。26日晚,南传钟楼前,执行校长曾承诺“不追责”,实际情况却是背道而驰。

抗议翌日,小北发现,钟楼前出现了保安的电动车,好几个人盯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南传领导层给所有能赶到学校的教职工开了会,班主任们也被要求给各自班级的学生开会,统计学生当前所在地。

网传南传某大四班级27日晚的视频会议录屏显示,一位老师称:“建议各位同学不传谣、不信谣,也请各位同学不要参与。因为这个已经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了。还是跟自己前途挂钩吧。”“当前还是先完成自己的毕设,因为现在国外反华势力一直在怂恿各位,尤其是青春热血大学生,所以也请各位同学远离这些事情。”28日晚上,小北的班主任组织了一次线上会议。他们被提醒,最近要谨言慎行,安分守己。也有其他热心老师私下里善意提醒了小北。

校方正私下调查同学。有同学被叫去谈话时,顺口问了调查结果,学校只表示正在进行中。其他班同学告诉小北,班主任和他们说,国安给了名单,名单中的同学正被盯着。“也不知道是老师吓唬学生(有国安参与),还是怎么着。”

小北不太信任学校行政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常识,道理也讲不通。”一次偶然,小北在虚掩的门外听到了领导谈话,正商量着调查校内老师是否在背后鼓动学生,也计划约谈老师。

29日小北被几个电话吵醒。他被朋友提醒“小心”,有部分同学的手机和电脑已被警察没收。小北后来得知,他们签了笔录和保证书后,领回了设备。

“(抗议)那天警车确实没有进来,领导也希望保下学生,但外部压力不是学校能顶下的。”小北不知道之后会如何处理学生,“但不追责已经不可信了。”

在舒芒看来,高校抗议潮涌现后,许多人把关注放在被视为风向标的清华、北大,“但把这个事情撑起来的,是整个中国平时吸不到关注度的学校。”舒芒说,他在朋友圈分享抗议片段,有人留言“敬佩清华学子”,他心里很清楚,“清华学子也是被鼓舞,要认可别人做出的贡献。”目前,Twitter流传着清华和北大的公开信。舒芒提出问题,别的学校校友写联名信能有这么大关注吗?“这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事情。”

学生抗议行动后,清华校方旋即举办座谈会,以线下和线上直播方式同时召开。舒芒观察到,有人赞许清华校方处理方式。“只要清华做了一件事,别的学校也会效仿,这怎么可能?清华做这件事很多时候是因为它是清华,它是目光的聚焦点,有时候因此会承担一些‘优雅做事’的责任。这不仅不太可能被效仿,而且就在清华本校内也可能掩盖秋后算账的事实。如果到这里为止,就停止关注抗议学生的命运,是很糟糕的事情。”

2022年11月27日中午,清华大园数百名学生加入最近的抗议潮,现场齐声高呼“民主法治、表达自由”。
2022年11月27日中午,清华大园数百名学生加入最近的抗议潮,现场齐声高呼“民主法治、表达自由”。

确信在场的力量

从清华食堂门口散场后,晓筠回宿舍睡了一觉。她感到状态比前几天好了许多,能够做点事情给了她一些慰藉。站出来时,她没有过担心,觉得自己只是在做想做的事情。对她来说,没有什么比无力感更痛苦,“无所谓了。只是从旁观到亲身经历一次这片土地的荒谬而已。”

前段时间,晓筠很是煎熬,看着一件件不公正的事情发生,短期内又不会有改变,伴随无力感的是抑郁,乌鲁木齐火灾让情绪到达临界点。晓筠看到26日其他高校同学已有行动,“我知道他们和我拥有相似的感受,他们对这个事感到非常激愤。”

26日夜里,晓筠没有睡好。她想了很久,自己是不是可以做些什么。她想提出一种可能,大家在面对不合理事情时,并不是只能默默忍受,甚至把它们合理化,而是可以做出行动。“我想用我站在那里的事实来证明,确实有这种可能。”

晓筠以前没有如此公开地表达过自己的政治观点。看到其他大学的学生都在做相似的事情后,她受到很多鼓舞,开始思考站出来。“它发生了,被传播出去,本身就是一种可能性。就像其他事鼓舞我一样,去鼓舞更多深陷其中、感到无助的人。”

几个月来,叶星也很少安稳地睡过觉。贵阳大巴侧翻、二十大胡锦涛被带离场、富士康工人返乡,一直到乌鲁木齐火灾,愤怒层层叠叠。看到火灾新闻时,她已不感到意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绝望。她失去食欲,失眠,大哭。这一次,叶星站上了台阶,“我也觉得发声没有用,但我还是会站出来,不站出来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后悔当初。就像后悔18年(修宪)没有站出来。”

2020年疫情爆发时,叶星还在读高中。她看过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一段话:一个被压迫的普通工人,会为建造出来的东西自豪,且不会觉得自己是被压迫的。叶星想到了武汉建设方舱时,都在夸基建的劳工,但他们的权益并没有得到保障,“拿伟大的功绩来压榨普通人的苦痛。”她清楚地知道,这个教育体制是培养一些温驯、听话的人。

叶星没有想过示威、游行、哀悼会在中国出现。“(这些)已经离中国很远了。”如果不是因为第一位女生勇敢地站上台阶,她这次也不会主动站出来的。

中国多地出现抗议后,28日一篇题为《颜色革命势力蔓延:多地惊现有预谋的闹事,有境外势力别曝光》的文章于网络流传。同日,中国政法委会议强调,坚决依法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打击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

这篇文章也进入了庄子然的视线。她说自己不感到意外和担忧,“(抗议者)被当作境外势力是太稀疏平常的事。这是万金油的说法。都不需要反对国家政策,涉及一些观念性的东西,例如支持性别平权、LGBTQ也会说是境外势力。”

庄子然希望这场抗议潮能给社会带来一些改变,“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会是一根稻草,会有同等贡献。”她更加确信线下在场的力量,“重点是权力关系。线上封禁会让凝聚被打破,权力完全掌握在官方手上。在线下群众可以获得一定的谈判权力,给到群众更多的力量。”

也有人再次被政治抑郁侵袭,例如廖菡的朋友。廖菡珍惜与朋友谈论社会的日子,尽管谈论这些话题会带来许多痛苦,“最好的结果都是指向个人的,就是你润掉。你不会有指向社会的结果,我要从政、改变社会,这就好像在说笑话。”谈话总是不可避免地滑向消极,但廖菡觉得,能够如此与朋友对话是种“救赎”,“至少你俩可以double check,对方没有疯掉,不只是有自己这样想。我们就好像立在江里的两块石头。几乎只有在和他讨论这些事的时候,我思考的活跃度和深度可以得到保证。”

抗议行动之后,应激反应找上庄子然。她变得害怕、多疑,走几步就回头张望。庄子然发现,校内多了些便衣模样的男人,穿深色服装、配戴耳机,站在食堂门口、三角地等附近。这些地方拥有共同特点——适合组织集会。这些便衣模样的人,平日一般在六四和阅兵等特殊日子出现。

抗议退潮后,网络持续出现被捕、被搜查人士的经验分享。庄子然的精神状态不太好,但也不放过这些资讯。她阅读了许多如何面对警察、如何应对电子器材被搜查的资讯。

清华校方将座谈会成果发布到微信公众号,“感觉站在学校角度,事情圆满解决了,应付掉了。”对阿齐而言,抗议行动打破了心理预期,也成为很多人的心理选项。“光是抗议的形式,就足以改变一些东西。会让一些人产生勇气和信心。”

“看到了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人,有站到一起的可能。”阿齐说。

防疫政策的改变似乎正在发生,广州、重庆、北京等多地30日放宽了防疫措施。不过,对舒芒而言更重要的是,“长远来看,中国人把行动的可能性展现出来。在今天这个时代,亲历者更广,就算在这么严苛的环境,也可以透过镜头和图片看见。总有一些东西会被大家的记忆保存。不是个人层面的保留,而是一群人出现,把自己的诉求喊出来,体现作为公民行动和政治参与的行动,能保存下来的可能。”

为尊重受访者意愿,小北、廖菡、庄子然、晓筠、叶星、阿齐、舒芒为化名

感谢 张兔子 对本文的帮助 ;实习记者 莫然、邓晓雯 对本文亦有贡献

2017年7月,端传媒启动了对深度内容付费的会员机制。但本文因关乎重大公共利益,我们特别设置全文免费阅读,欢迎你转发、参与讨论,也期待你付费支持我们,浏览更多深度内容。

读者评论 9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中國防疫政策在抗爭下被放寬,但曾經站出來人的人卻可能被清算,極權會用盡方法迫使站起來的人重新跪下去;而大部份愚民會享受成果,卻不曾為昨天的勇士站出來發聲,這也是今天奴隸社會的可悲。

  2. 感谢端的记录,把这次抗议镇压下来很容易,但是指明可能性的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

  3. 敬佩有勇气站出来的同胞,他们的意义在于告诉很多因为恐惧比不敢发声的中国人,你们不是孤岛。

  4. @光点 为没有人站出来失落,这是一种很真实的情感。事实上,在大陆,能尾随其后已经难能可贵。你面对的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机器,你的同伴寥寥无几。几乎可以肯定,每个站出来的人都必将承受压力。能站出来,已经是有一种“我不站出来谁站出来”的责任感内驱了。第一个站出来,你的人生必定完全毁掉,你却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能激起涟漪——甚至几乎肯定不能。

  5. 希望南传点燃最初火苗的学生们平安,前些日子说能给他们提供工作上的帮助的大人也应该主动去关心,去接触

  6. 另外很想為注意到清華北大能獲得的關注度遠超過其他學校的舒芒點讚。有兩點感觸:
    一、排名前面的大學真的更應該肩負社會責任。或許有人覺得是一種情勒,但說真的,論得到的教育社會資源,沒人比這些學校高。當社會有需要,理應站出來。
    (家境清貧、純靠自己的智商努力考上北京清華的絕對是少之又少
    在台灣,學生運動也常常由台大展開,或說扮演重要角色。
    二、北京清華的人,要更有反身性。懂得拆解標籤隨之而來的privilege以及責任(當然也很有壓力),多做事、出力、發聲,不搶Credit。

  7. 抱歉了,看到前面段落北大的女生因為校園沒有抗議行動而感到失落,甚至到一個人想行動的時候,另一個人還想阻止的時候,我真的同情不起來。不都是都有那第一嗎?如果你當不了第一,你要失望的不是自己的學校,是你自己!如果沒有這種反身性,別想做什麼抗議了。

  8. 以及,清华这个过勇实在是太老奸巨猾了!!!

  9. 原来喊保研是在喊那些上去阻止抗议的狗腿子!那真是错怪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