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论:“记忆只有七天”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1. bluefall,回应《从问责消失到鸿星尔克:河南水灾的多重叙事与自我感动的民间情绪

经历过激荡的2019-2021,我最大的感触是世界各地的反智群体俨然已成为民粹的基底,为民粹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无论在中国还是欧美,人们愈发相信和依赖阴谋论带来的“因外部威胁而抱团”的集体安全感,人群因此被割裂成剑拔弩张的阵营,集权政治抬头,国际社会进入一个愈来愈难以调和的阶段,令人嗅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气息。略有不同的是,欧美的反智暗涌往往与宗教保守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内在联系,而中国的反智大潮则是常年仇恨教育仇恨宣传下潜移默化后的集体爆发。故而前者的反智演变为愚蠢偏执无视科学的反口罩反疫苗反亚裔的闹剧,而后者的反智则成为心怀仇恨拒绝民主的仇外猎巫盲目拥抱极权的马前卒。很难说得清,愚蠢的反智和仇恨的反智,哪一种对世界造成的危害更大?或许经过相对和平的几十年后的21世纪早期,我们再一次来到人类反智峰值的边缘:内斗与外战,在野心家big brother的注视与推动下,德先生,赛先生与理女士节节败退。

2. EricChan,回应《从问责消失到鸿星尔克:河南水灾的多重叙事与自我感动的民间情绪

在这次水灾里我看到的是社会上涌动著的汹涌的,生猛的的能量。这股能量是过去10年互联网逐渐普及下,互联网话语权逐渐下放所带来的。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不管这股力量终将带往哪个方向,总比一潭死水能带来更多变革。毕竟现在内地互联网的潮流是“义和团比公知要好吗”。更重要的是自媒体公众号的兴起让小粉红,工业党,入关人等各种势力兴起的同时还能绕过体制吃上饭,这必然会鼓励观点和政见上的差异与不同,毕竟差异化才能扩大自家舆论的市场,以致与随之而来的攻伐与争论,不安于现状才是改变的开始。

其实这次水灾我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地方各省市政府或人民之间的博弈与角力,地方与中央之间对于防洪政策的不满与对抗,这一点是过去20年少见诸于中国互联网社会的。誓如新乡,鹤壁诸县对于郑州水灾后吸引了过多注意力,导致自己被忽视的不满;安徽人民对于在台风烟花与淮河流域上游洪水双重夹击下再一次成为泄洪省的怨怼;浙江对于过去数年面对洪灾被忽视甚至被批评的不满。再往前数月,河南与山东签订的“水质对赌协议”,以及网络上郑州不满于自家的人工湖需要被填平,以保障黄河以致南水北调工程中对于北京的水资源供给,以致于把矛头放在北京大量的高尔夫球场。相比于一如既往被压制的对于政府的质疑,这种地方主义的抬头才是中共需要去面对的挑战。

3. zxm1030,回应《黎班:北京对中国企业的重拳管制,距离中美金融脱钩更近了一步?

以制裁当做金融脱钩更像是一场政治作秀,如作者所说并购和海外发行的大头都是美国资本赚到那真正怕疼的必然是美国,而最后买单的多半是国内韭菜,比如最近中共铁拳监管下的培训机构,比起贪婪短视的资本和东亚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中共倒是显示出了能解决问题的反派的魅力。

所谓脱钩美中互相沽清,基本面不变必然还会有别的买家,脱钩就是个类似做空做多的中性概念。

中美脱钩有影响到外资流入中国?贸易顺差?中美大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地位?,钱肯定比政治口号要聪明和现实,如果从行动出发从普通投资者角度思考如果我是美国人我肯定不会变动对中国的长期的指数化投资,反之亦然。

4. 第十一个观察者,回应《程映虹:毛泽东的“阶级分析”,原版有“数据支持”?后来删掉了什么?

本文的观点很清晰,可惜逻辑上说服力我有些疑惑。

作者认为:毛泽东三篇中有提出具体的数据,但是毛选里消失了>怀疑数据不可靠>毛提出的的阶级问题不够客观科学。

这其实是个很泛用的手法,这个手法不只是能用来质疑毛,而可以用来质疑1919-1949建国之前这一大段时间的所有政治人物的所有政治方针和统计数据。

这首先就忽略了实践的原则和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因为如果完全按照作者的“精确、全国范围内统计”才是“科学的”理论,那么在1919-1949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全国无统一政权期间理论上中国没有任何人能够在“地广人众、民情复杂的国家的国情”得出“客观”“科学”的统计数据。重要原因是1919-1949期间一直在打仗,没有一个政权控制了全国。那么难道说1949年之前的所有统计数据都是不可靠的吗?这显然陷入了诡辩的范畴之中。

我换个说法,如果按照作者的理论,在二次战场欧洲战场之中,实际上希特勒屠杀了多少犹太人在战争结束前的欧洲是无法统计的,那难道我能得出“绝大多数一辈子在反种族屠杀和反法西斯战争理论和同盟国支配下生活的西方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一套理论当初是怎么产生的”?这种说法实在是过于片面。

战争的伤亡人数可以通过单日损伤率来计算,难道一定要实时计算人数才能知道战役的人力花费吗,事实上这当然是可以通过统计学计算出来的,比如库尔斯克战役,单日内双方有多少人力损失,结合双方的兵力总投入量,就可以大致估算战争大概还需要持续多久,这当然不精确,但是你不能说他大方向有问题。

同理在中国,排除掉大城市的工人人口和民资人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要是指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改革期间的详细数据统计,因为当时涉及到分地问题,所以计算数据显然是可靠性较高的,文献也有记录),只要在农村中有统计学上的数量分布的详细统计,那么运用统计学计算全国无产阶级人口中各成分的数量分布,并不是不可能的,你也许可以说他不精确,但不精确不等于拍脑袋决策,不精确也不等于方向上存在路线错误,自然也不足够到推翻阶级论,因为阶级论本身就不是教条主义,而是实践中不断发现的。

当然我不是想吹嘘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从不犯错误,实事求是的来说,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犯了很多错误,往往就在于没有实践的支持而瞎判断,比如在共产国际当时指挥错误,错误估计形式,认为中国也能在大城市搞工人暴动,但是其实当时中国处于双半社会,工业革命根本没有达到像西方那样的程度,工人数量不足以颠覆大城市的政权,所以毛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方针。土地革命时期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过早过于急切的打击富农,没收土地导致分配问题上出现错误等等,可以说左倾右倾共产党都犯过,问题很多,但是又都在实践中进行纠正。

特别是城市小资,在毛泽东的阶级观里,从来是团结的,这一点在毛泽东提出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有体现,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月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5. Edmond_CH,回应《不解释的特权:吴亦凡风波中的性别失衡

这篇文章写得好,其实可以对比一下周扬青事件,为什么周对罗的揭露博得了个满堂彩,都对吴的揭露却充满了想红、诈骗,和吴被各打五十大板的印象?

首先,娱乐圈的潜规则,陪睡几乎是家常便饭,用美色换资源,各取所需罢了,一个人要进了这个染缸,就没有什么纯洁的“底色”了,而周扬青属于圈外,和罗志祥也是正经恋爱,分手不索要任何赔偿,分得干干净净。而都呢,她没有周的影响力,也没有周的经济实力,只能靠爆料、发文吸引关注,目的是获取补偿费,还要吴退出娱乐圈,这就让都的角色从单纯的受害者,变成了利益纷争者,如果她最初单纯的爆料维权,而不是索要赔付,那相信会有更多人站在她这一方。

但都的另一个问题,是她是被动的裹挟其中的,文章是徐某发的,赔偿是刘某讨的,就连最初的爆料想法,都是和好友刘美丽合谋的,她是被害者,却像最平静的暴风眼,反而是周围的人在强力运作,徐某是写手,文章有夸大之嫌,刘某又两面诈骗,被警方抓获,这无疑对她的形象又是不利的,会激发一些人认为她多少也不干净的疑虑。

我们无法用正常的善恶黑白二分来看待她,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小红帽抗争大灰狼的故事,被害者,加害者,粉丝,写手,诈骗犯,营销号,媒体⋯⋯太多人为之起舞,各取所需,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所认定的真相,或许互联网时代,本身就没有什么实打实的真相,又或许,真相并不重要,有爆点、有流量、有热度,各方都能借此赚足眼球,收割利益,就已经是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尾”了。

都说互联网的记忆只有七天,来日热度过后,还会有谁关注这个女孩呢?

6. Akiraa,回应《不解释的特权:吴亦凡风波中的性别失衡

写的太好了,特别是这段——“性同意”似乎成为了一种流传于女性内部的知识,某种程度上,这样的知识减轻了女性本不该有的自责,让她们意识到在性侵害发生时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而是已经表明了拒绝或者身处无法回应的环境。但是,当男性的行为不需要解释,当男性对异性的需求被视作一种无法阻挠的天性时,深入理解“性同意”也变得多余了。科普性同意、强调“性同意”重要性的,总是女性居多。

7. madlex、EricChan,回应《建制群起“斗地主”?懒人包带你认识香港土地现况

madlex:土改如此优秀,又未见土地全部收归国有之北上广解决了房屋问题,无非是擦鞋党表忠心事事向中共靠拢的把戏。现实是香港提供多少空置单位,即会有多少人抢,此为资源丰富城市之宿命。

EricChan:所谓“斗地主”,不过是在前年反修例运动后,中共发现自己要巩固自己的管治,必须要从过去官商合谋的体制中让出一部分利益安抚民众而已。若不是有激烈的反修例运动,你以为中央和那群建制派真会这么上心?更勿论香港拓展土地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棕地,新界原居民的村屋权益还在何已完等新界乡绅手上牢牢抓紧,得到中央的庇佑。每次听到内地人来港时,看到新界大片乡郊土地未能开发,便质疑香港政府的能力,乃至批评泛民阻挠政府施政时便觉得荒谬可笑:也不看看这些是谁的土地?

地产霸权一词从2005年见诸于书刊,2011年成为71的主题,到反修例运动时才被中共急忙拿出来当挡箭牌。到2013年时,大公文汇还有建制的工联会民建联还在码头工人罢工中替李嘉诚保驾护航。知道今年5月大公文汇还念念不忘,指控职工盟在罢工事件中“勾结外国工会势力”。再联想现在深圳今年渐被讥为“北香港”,“被深圳河以南某城市带坏了”,便可得知现今中共不过是效法当年国民党,走全民党的老路而已。

关于大公,文汇,建制如何保地产霸权:

《工友慎防被职工盟骑劫》2013年4月15日 朱家健 清华大学中国法律研究生:笔者认为各方应以大局为重,以和为贵而不是激化谈判破裂,劳方不应被激进工会牵著走,倒应该从工会手中重新取得主动权,以避免与资方越走越远,笔者预期若是次工业行动没有激进工会参与,劳资双方应会在早期和谐解决分歧,各方让一步各取所需,而不是今天工潮被激化成为社会运动的如斯局面。

工友为养家糊口争取权益无可厚非,但必须理性,而且每罢工多一天,则少一天工资进帐,影响生计,旁观者清,激进工会和反对派政党借社会运动增强号召力和会员动员人数,在敏感时期以工友作筹码捞取政治利益,工友被代言了,生计更茫无头绪,此场社会运动罔顾工友及其家庭的利益,应被劝止,各方应重开沟通渠道,重回谈判桌以争取大家可接受的方案,创造共赢才是上策。

关于共产党 国民党 与“全民党”:“工人资本家与国民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国民党企图把本身的基础建立在彼此利益相互冲突的各阶级联盟之上……其结果,国民党政权没有一个真正属于他的社会阶级基础”《党员、党权与党争》第170页。

EricChan:@madlex:最有趣的是北上广深除了深圳以外,没有一个城市是存在像港澳一样存在土地供应不足问题的。模仿香港设置的廉租房也成为了官僚权贵中饱私囊,又或是吸引外地菁英落户的手段。小粉红整天愤怒于港人怀缅港英,却不愿面对背后存在的是港人即使被港英政府殖民,过得也比她们这些小粉红要好的事实。

8. 向下女高中生,回应《茶餐厅分身术:终于,港式美食变成一种流离的滋味

我妈妈从八年前在深圳做茶餐厅生意,她是浙江人不过前夫香港人,身边认识的同行几乎都是单非家庭来大陆开夫妻店的。帮衬店里的老顾客绝大部分是香港工作深圳定居的香港人,所以现在封关生意惨淡了不少。而生意红火的茶餐厅清一色装修很港风的网红打卡店,还创新更上相的菜式,像小熊奶茶黯然销魂饭阿华田流心西多士,香港没见过在大陆却非常火......而我妈这类传统保守的茶餐厅根本得不到中国年轻人的青睐。

9. 第十一个观察者,回应圆桌话题《中国祭出史上最严“双减”政策整治教培机构,相关行业未来应如何发展?

为什么要补课?其实逻辑很简单:取得基础竞争优势——考好分数——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更好的生活。反推:大家都想过好的生活——但是好工作总是少的——好大学也总是少的——好分数也是难考的——催生补课。

问题不就一目了然了吗,学生补课的压力实际上在于逻辑链的末端,也就是就业问题。所以就业问题以及行业收入差距问题不解决,再减负,又有何意义。

我早就说了,在内卷问题里,关键在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如果流水线工人和硕士毕业时出来待遇、工资一样,那么想必大家不用挤破头进大学,可惜为了“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廉价劳动力“优势”恐怕不会很快转型,那么怎么选择好用我说吗。

减负,和传闻的卡50%高中升学率,说白了就是大学生太多,产业工人不足嘛,但是一边把产业工人当作廉价劳动力,一边又想大家都去做廉价的产业工人填进去扩大资本再生产,大家都不傻,谁想自己小孩操劳一生赚不到几个钱还地位低下?所以恐慌性的教育军备竞赛自然会展开来。

减负最受伤的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对教育如果不太了解,减负了如果乖乖听话快乐教育,那小孩必定缺乏竞争力而在高考中落败,那么,一个新的“廉价劳动力”就诞生了。
富人?富人才不会管你减不减负,富人能玩的东西太多了,私立学校,私人家教,全时陪读,小孩学习真的竞争不了高考,还可以出国镀金,可玩性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相关行业不可能灭亡,也许会更加隐蔽但绝不会消失,“果”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你要“因”消失,岂不是痴人说梦。

要减负,必先提高基础产业和服务业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水平,减小各行业收入待遇差距,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谈再多教育改革,也不过是扬汤止沸而已。

10. 夜雪深狐,回应圆桌话题《中国祭出史上最严“双减”政策整治教培机构,相关行业未来应如何发展?

在今年六月份时,应教育部五项管理要求,调整作息时间。本来学校是七点二十到校早读,现在取消早读,八点到校上课。据闻,城里的家长多是有意见,感觉无法及时接送孩子,有的家长和学校协商各种解决之道。当时我还在想那些校外的机构是否会推出学生早读托管服务。

暑假开始,竟发现教育部开始推行学校托管服务,本着学生自愿原则,我们这收费是一个学生一天35块钱。嗯,看起来不算太贵。原则上学校托管不能布置新作业,不能补习等,以看护为主让减个平安快乐的暑假。只是这一系列的操作给学生减负了,家长的焦虑没消除,最后不过又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学生为何负担重?在中国的社会观念中,读书才能出人头地,高学历的人自然高人一等。而现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不断加大,如此氛围下就算佛系的父母也难免不受影响,别人的的孩子在学钢琴,就你家的孩子一个人玩泥巴,你的孩子会不会闹着要去学钢琴?哪怕他对钢琴没兴趣。别人都在上补习班,你会不紧张自己的孩子成绩被拉开了?只要家长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没有变,中高考的指挥棒挂在那,学生减负只是治标不治本。严禁在职教师补课,管住了吗?为了自己的娃能多学点,能有多少家长会去举报老师?有些教师一个月拿到手才三千出头的工资,周末收多些学生,补个两天也能赚个三千多,既然如此在学校就懒得做更多的事了。

六年前我们这办了所私立学校,高压方式取得了碾压所有公办学校的中考成绩。虽然诟病也多,说里面的孩子是情感冷漠的读书机器,是被过早挖光潜力而在后期慢慢丧失竞争力的一群,更有传闻建校六年跳了八个娃,但一切都阻挡不了家长把学生送进去的热情。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