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读者十论:“记忆只有七天”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1. bluefall,回应《从问责消失到鸿星尔克:河南水灾的多重叙事与自我感动的民间情绪

经历过激荡的2019-2021,我最大的感触是世界各地的反智群体俨然已成为民粹的基底,为民粹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无论在中国还是欧美,人们愈发相信和依赖阴谋论带来的“因外部威胁而抱团”的集体安全感,人群因此被割裂成剑拔弩张的阵营,集权政治抬头,国际社会进入一个愈来愈难以调和的阶段,令人嗅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气息。略有不同的是,欧美的反智暗涌往往与宗教保守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内在联系,而中国的反智大潮则是常年仇恨教育仇恨宣传下潜移默化后的集体爆发。故而前者的反智演变为愚蠢偏执无视科学的反口罩反疫苗反亚裔的闹剧,而后者的反智则成为心怀仇恨拒绝民主的仇外猎巫盲目拥抱极权的马前卒。很难说得清,愚蠢的反智和仇恨的反智,哪一种对世界造成的危害更大?或许经过相对和平的几十年后的21世纪早期,我们再一次来到人类反智峰值的边缘:内斗与外战,在野心家big brother的注视与推动下,德先生,赛先生与理女士节节败退。

2. EricChan,回应《从问责消失到鸿星尔克:河南水灾的多重叙事与自我感动的民间情绪

在这次水灾里我看到的是社会上涌动著的汹涌的,生猛的的能量。这股能量是过去10年互联网逐渐普及下,互联网话语权逐渐下放所带来的。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不管这股力量终将带往哪个方向,总比一潭死水能带来更多变革。毕竟现在内地互联网的潮流是“义和团比公知要好吗”。更重要的是自媒体公众号的兴起让小粉红,工业党,入关人等各种势力兴起的同时还能绕过体制吃上饭,这必然会鼓励观点和政见上的差异与不同,毕竟差异化才能扩大自家舆论的市场,以致与随之而来的攻伐与争论,不安于现状才是改变的开始。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