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中國祭出史上最嚴「雙減」政策整治教培機構,相關行業未來應如何發展?

你認為「雙減」政策能否解決中國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為什麼?

2020年4月25日中國太原,中學重新開課的第一天,戴著口罩的學生在操場上讀書。

2020年4月25日中國太原,中學重新開課的第一天,戴著口罩的學生在操場上讀書。攝:Wei Liang/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1-07-29 發起

你認為「雙減」政策能否解決中國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為什麼?

有人認為限制課外輔導機構可以促進教育資源公平分配,避免階級固化,你同意嗎?

課外輔導機構雖產生花費,但同時亦分擔了家長的輔導任務,你認為教培機構的盛行對家長及學生的角色為何?

7月24日,中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文件),輿論稱之為對教培行業「史上最嚴」的監管政策。

「雙減」文件的第一減是學校佈置功課的數量和質素,例如小學三至六年級課後功課需要平均60分鐘內完成,初中階段功課則平均90分鐘內完成,杜絕重複性、懲罰性功課。

第二減則針對課外教育,規定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課外培訓機構,現有機構一律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嚴禁學科類培訓機構上市融資等。

市場對「雙減」文件反應很大。7月26日中概教育股持續崩跌,新東方-S(09901.HK)在23日一度暴跌50%,創歷史最大單日跌幅。7月27日,中概教育股回升,部分港股教育股在28日在中概教育股影響下上升。

中國教育減負20餘年

教育減負在中國不是新鮮事。早在1999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就提出了「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已成為推行素質教育中刻不容緩的問題。要切實認真加以解決。」

2000年,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在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提出了7條具體規定,包括限制學生功課量、取消小學生考試成績百分制、禁止初中進行任何形式的招生選拔考試等。《通知》中也禁止了小學學校組織週末及寒暑假補課,但未提及校外培訓機構。

然而,20餘年的教育減負收效不大。《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的家長曹靜表示「現在小學生負擔比我自己讀小學時候重多了」。

曹靜說,她的孩子小學一年級時每天都有功課要做,老師會在微信群佈置功課。除了傳統的書面功課,孩子的英語老師還會用教育APP佈置任務。

關於減負,有學者持消極看法。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陸一撰文支持應試教育,稱要注意日本「寬鬆教育」失敗的前車之鑒,認為應試教育培養了中國學生重要的數學、科學能力。陸一認為應當讓公立學校提供優質的教育,「根治目前課外輔導機構的泛濫與暴利」。

教育與政策:以新東方和學而思為例

陸一提出的根治課外輔導機構「泛濫與暴利」,是中國近年來教育界常討論的問題。2019年中國新聞網報導指出,學校內的減負使校外輔導機構成為了最大獲利者。

有媒體整理了新東方近30年的發展歷程。俞敏洪於1993年底正式創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開展出國培訓教育。

1984年發布的《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允許中國公民申請自費到國外讀大學或研究課程,俞敏洪的創業生涯正搭上了「出國熱」的風潮。2006年,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

另外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教育公司是學而思集團(後更名為「好未來」)。學而思公司創立於2003年,創業契機是1999年的大學擴招和2000年的教育減負。媒體分析,隨著大學擴招,教育需求急速增加,減負政策則限制公立學校教師在校外開設補習班,校外補習機構得以佔據市場。

2003年SARS疫情期間,學而思集團的創始人張邦鑫創立了「奧數網」,進行線上問答,疫情後創立了學而思教育,許多家長從「奧數網」追隨至線下輔導班。

類似2003年的SARS,2020年的COVID-19疫情給了線上教育平台重大商機。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融資超過了539.3億元。

2021年給了在線教育行業重大打擊,在「雙減」文件正式印發之前,就發生了幾次針對教育平台的罰款,如4月25日因價格違法對跟誰學、學而思、新東方在線和高思處以50萬元頂格罰款,5月10日則因虛假宣傳對「作業幫」和「猿輔導」處以250萬元頂格罰款。

企業前景預測

多家教育公司發布公告回應「雙減」文件的影響,新東方、豆神教育、勤上股份表示政策對其公司業務有重大不利影響,思考樂和卓越教育認為政策影響尚不明確。科德教育則表示,公司目前主要業務是成人教育,並且職業教育將成為公司未來主要業務,但「雙減」文件對子公司中的中小學課外培訓業務產生重大影響。

「雙減」文件剛發布時,網傳新東方為規避政策,計劃推出45日的暑期集訓營,地點在公海遊輪。俞敏洪於27日親自闢謠,批評造謠者「在這種艱難時刻落井下石」。

你認為在「雙減」政策下,教育培訓機構應當何去何從?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王瑜婕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