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hyoi,回应圆桌话题《爱情立场化:当政治取态成为择偶必要条件,你的爱情属于什么“颜色”?》
文中提到的有关个人政治意识对当代恋爱择偶的影响其实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交友平台选择收集用户的政治立场信息让用户有选择或是强制/自动将此信息作为推送的过滤条件;用户在平台上的个人简介上主动添加个人政治立场让其他用户作出衡量与选择;用户在个人简介上直接表示自己不愿意与持有某种政治立场的其他用户进行匹配。
政治意识对于恋爱择偶标准的影响是一种逐渐普遍的现象,但是个人如何权衡这种影响的比重还是个体的决定。
交友软件强调的是效率精神,也许我们可以将政治意见作为与年龄,地段,性别等选项中一个并无争议的匹配标准。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政治观念在观点割裂的社会环境下对于人际关系的普遍影响,这种影响不只在恋爱中,也在家庭,工作环境,友谊中。在有的情境下我们可以轻易逃避与观念不同的人正面交锋,但在另外的情况下也许我们唯有通过相互聆听,交流,教育,理解才能弥补裂痕,让彼此都生活得更好。
2. EricChan,回应《中港台舆论观察:美国大选最牵动三地网友神经的是什么?》
这些对桑德斯的惋惜并非戏谑,既与中国年轻一代大学生在意识形态上的左转相符,也和中国官方对内宣传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所塑造出来的氛围吻合。
我觉得这一点真的非常值得学者进行关注研究。这几年随著996ICU等事件,乃至是外卖小哥等议题。你可以看到现在网民,特别是年轻网民在意识形态上已经是明显左转。谈改革开放的人少了,谈阶级斗争的人多了。但是政府,特别是宣传口对于这股思潮还没有特别好地掌握,最明显的就是10月24日程序员日(是这样叫吗?)央视新传媒在“早安,打工人”事件上的舆论翻车。此外还有网民对于韩国财阀治国的批判/嘲笑,以及对于文在寅左翼政府的同情与支持。这些现象都反应现在内地网民键政人士之间对于毛泽东时代阶级斗争的思潮再次吹捧。
今年的疫情对于这套现象当然也会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疫情对于经济社会的冲击已经体现在各国的反政府示威上。尽管中国在疫情控制上远胜不少国家,但是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冲击以及对于互联网经济的助益,必然会加剧低收入阶层与一大批互联网新贵的冲击。下一个可能的引爆点是各大房地产公司的债务问题。如果恒大等大地产商出现危机而政府未能有效干预,这股左翼思潮必然会得以大幅加强,并且让政府更难招架。
3. Observeradam、EricChan,回应《中港台舆论观察:美国大选最牵动三地网友神经的是什么?》
Observeradam:中国大陆互联网舆论场的左倾趋势最近两年确实明显。可惜这种萌芽中的左倾意识,很大程度上还是建立在乌有之乡之类的毛左使用的话语体系上,对生产关系、阶级认同和社会矛盾的理解还是比较教条,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则基本上停留在斯大林版本,对1960年代以来新左派的文化进步思潮的认同十分有限,甚至有不少人将其贬低为“白左”“小资”。
从结果来看虽然存在一定反资本的性质,但同时也有很浓厚的国家主义/威权主义色彩在,甚至有可能会发展成像另类右翼一样的反文化进步反全球化排外民粹,并且被试图回到毛时代社会控制和个人独裁的当权者所利用。
顺便我感觉大陆这边一定程度倾向于(无论是观点上还是认知上)川普当选的人确实更多,原因也和文章的观察基本吻合。但我个人必须说句右翼反共川粉不愿听的话:川普若连任,不仅会进一步弱化美国经济、分裂美国社会并且瓦解美国的传统盟友体系,也会因为极端鹰派外交政策以及破坏本国民主体制,而成为中共当权派巩固自身路线和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工具。抛弃外交规则和礼节的极端鹰派政策,不仅会给中共的强硬内外政策制造理由,也给中共制造了转移国内矛盾的机会,更会让原本就由朴素民族主义意识主导的民间舆论更加容易被中共煽动。
另一方面,川普在内政上的种种混乱,早就给中共提供了太多用来上纲上线,诋毁民主制度和价值的新鲜材料。如果让他再做四年,不用说会不会让中共和中国民众更加“道路自信”,恐怕连美国自身的民主价值以及在民主国家盟友面前的信誉都会破坏殆尽。最后,川普不是列根,习也不是戈尔巴乔夫,中国更不是强弩之末的苏联,世界也不是1980年代那个样子了,还是奉劝各位冷战斗士能清醒清醒。
EricChan:@Observeradam:你说的我都同意。现在的局势根本不是冷战时的美苏争霸。中国没有像苏联甚至是自己在毛时期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意识形态。相反地,他对于世界各国而言是经济利益,这一点对于踏入后物质主义社会的西方国家而言远没有苏联时期那么大的威胁。中美关系也不是美苏时期完全隔绝的两个大国。中国有大量美国国债,美国在短期内对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依然存在依赖。两者在切割但还需要时间。回到中国内部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政治体制反而是陷入了非资即社的二元对立论点,固守在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叙事。可以预见,一旦中国经济崩溃,希特勒式的国家社会主义民粹必然会抬头。那时候赤纳粹才会展现其完全体。
4. kecheu,回应《美国的解体:COVID-19如何预示着美国时代的结束》
与其斟酌对美立场,较为有意义的,也许是探讨译者在前言中留下的两个问题。
回应第一条问题:首先,华文世界跨越境界,难以一概而论。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可能性是有的,但回响未算太大。同理心与爱慕之情不乏,细说自己土地的故事也有。亦有不少从叙事、揭示现状慢慢转为以行动实践热爱、希望推动有惠大众的发展的人。但可惜社会关注时事的焦点恍惚总是落于吵闹之中,面对立场不同的人,好像都要从树立敌我关系而起,再口诛笔伐斗个你死我活,之后才可以建造些什么似的。这样精神都花在互揭疮疤上,非要把对家们都批评得半分不值就不休;亦容易堕入选择性资料摄取,把对社会主体具建设性的议题、探讨重点、斟酌商榷的一切都抛诸脑后,剩下的就只有喋喋不休的争吵。
另外亦不缺漠视社会时事的人,大概都觉得与我无关、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之类;当中也有避忌时事现状的人,觉得总是嘈吵不停,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吃喝玩乐上回馈自己更为实际。所以实地揭示现状和那个胆量是有的,但反应及回响还是不足以结晶成什么实干。乐观地看倘若社会未至于疏散成平行时空,或许来日方长。
回应第二点:“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之间极端疏离的现状,特别值得我们警惕 。”这是当然的。在疫情间虽然曝露了不少既有问题,又带来了很多预料不到的情况及惶恐,但同时亦提供了一个机遇去检视现状,反思过去及珍惜现有的东西。某程度造就了一个重设生活的时机。在本来疏离的社会上加上社交疏离的抗疫措施,也许带来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给予人一个重新连结的机会。
5. EricChan,回应《美国的解体:COVID-19如何预示着美国时代的结束》
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作者对于中国的理解实在是太过于片面跟理想化。
事实上作者对于美国社会的颓废的描述,把主语换成中国大体上也是合适的(枪械暴力部分除外)。同样出现长工时,贫富不均,青少年肥胖率上升,社会普遍性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时间面对电脑,极短的家庭陪伴或者是面对面交流时间。这不禁让我反思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情况在不同的国家就会出现不同的解读?
说起来,美国人,特别是保守派的美国人最为缅怀的是50年代以及80年代。50年代的“纯朴奋发”的美国,80年代“生机勃勃”的美国。然而我们用放大镜去回顾这两个年代,就会发现撕裂而矛盾的美国一直存在。最为标志性的,就是50年代对于黑人的持续性压迫,以及80年列根撒切尔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为日后贫富悬殊所埋下的伏线。
当我们去检讨评估一个国家的政策与成效时,我们不能把他按照时间轴简单地切割,而是应该从政策整体去看。中国大量的基建背后亦有大量的地方债务作为代价。中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亦有背后被压迫工人的血泪。当一个政府推行一项政策时,就不能只要好处不要坏处,最多只是用其他政策舒缓带来的问题,在好处与坏处之间作平衡。
回到这篇文章,当美国的医护面对人手不足,急需外国物资时,作者有没有想过建构庞大医疗系统的开支所需要的资金从何而来,本地生产的医疗物资要如何将成本降至外国生产的低水平?这些问题有些是可以透过技术解决的,但有些不能,需要作出价值取舍。而现在美国的问题不在于作者提到的什么战争,暴力,医疗系统的问题,而是民主制度失去了凝聚社会共识的能力、复杂的选举制度、华盛顿里复杂的利益纠葛令大众难以相信政治制度、选举结果能代表他们。当理想中的美国是那样的南辕北辙,国家向前迈进时自然会瞻前顾后。
6. 绯红杏白,回应《台湾看美大选五个关键字:战略模糊、范琪斐、亨特在哪里、台湾之友、事实查核》
这几天来,最不能接受的是一些媒体对于不同于自己观点的撰写文章用上事前查核,对于符合自己观点的文章就采用上事后查核。用上事实查证的名义作出差别对待。我从没见过有这么多朋友的Facebook 账户被禁言、点赞一个月(但一半人在三日内又解封了),只因他们在美国左翼媒体粉专上说支持特朗普连任,要调查 Hunter Biden 和中国的交易往来。
用上的事实查证名义,作出差别对待的言论审查,这难道不是直接违反言论自由吗?本应该是人要对自己的言论自由负责,凭什么要社交媒体自行审查客户的言论并作出差别性干涉?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公然叫穆斯林奢杀法国人,又不见社交媒体们急忙屏蔽相关言论?
我们最憎恨的是,都是自称中立却又无时无刻为自己谋取利益伪善的人。只是这些人,在这社会上已经有太多了。
7. 第十一个观察者,回应圆桌话题《你是“打工人”吗?打工人一词走红网络,年轻人自嘲的身份认同该如何理解?》
不是大陆人的港人台湾人不理解这个词很正常的。
打工人=职业平等观普遍化?错,那只不过是小资产阶级和拼命留在中产,不让自己阶级滑落的“996er”们的自嘲以及官方借着这种自嘲解构深层问题的一种手法而已。
知乎(大陆类似Quora的论坛)高赞:他们(指人民日报等喉舌媒体)在“打工人”的问题上甚至不敢提“工人阶级”四个字。只好用一种看似幽默的话术去转移核心矛盾。
我是左派,当然意识到其中的讽刺性,因为“工人阶级”是一个具有政治性和严肃性的具有威慑力的词语,它代表着罢工,争取工人权利,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把资本家们吊上路灯的群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在这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工会几乎是一个空壳,劳动仲裁申请漫长且执行力不强,工人权益得不到保障,工农阶级收入低微,社会地位低下,但他们的话语权在这个互联网世界里很薄弱,这次发声其实不是他们,而主要是程序员办公室职员等等所谓的“中产阶级”,为什么他们也开始自称“打工人”了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剥削阶级的资本家已经剥削到那些曾以为自己已经做到“阶级跃迁”而稍许松口气的小资产阶级身上了。
高强度的加班996工作,以及对青春耗尽被榨干就会被公司无情辞退的中年危机的恐惧,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似乎和那些在建筑工地上耗尽青春、落下一身工伤,最后却没积累什么财富的工人们没什么区别。为什么自称“打工人”,其实就是因为大家发现干到最后,无论是工人还是白领都没有掌握生产资料,还是被剥削的那批人。
马克思的资本论很早就知道指出了一点,小资产阶级和所谓的中产往往是软弱的,他们提出了打工人的概念来自嘲,并不代表他们就有职业平等的意识了,而是更加内卷,更加内部斗争,一有机会就把别人踩在脚下来往上爬,不让自己从现在的阶级上滑落。这很可悲,但是也很可怜,因为他们无力改变大环境,只好内部斗争做人上人,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应该记得在之前的圆桌里我讲过,内卷问题里,你不卷就死,你不卷有几千个人准备接替你的职位。
再说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们为什么不反抗996?因为他们具有软弱性。一个工地工人资本家压榨的太过了,他直接不干了,光脚不怕穿鞋的,反正都是搬砖,其他工地也能去。但是一个白领,老板叫他996,他不敢不做,因为如果他不做,他就会失去他数年工作得到的职位和薪水,再重新开始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是他不能接受的,他确实软弱,但这不是他的错,因为资本家捆绑住了他,他们没办法,只好成为了工贼。
再说些政治问题,前两天人民日报看似打趣的发了“早安,打工人”的相关文章,很多人觉得不舒服,这是为什么?
很简单,打工人是一种自嘲的说法,举个简单的例子:自谦“在下不才”和别人骂你“你没有才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意义,你若自称“在下不才”而一个没情商的人跑过来和你说“早安,没才能的人”,我想你肯定会愤怒,因为这变成了一种侮辱。
同样,自称打工人的群体是因为受到了劳动力压榨,超时工作,以及与此不匹配的薪水的自嘲和抱怨,你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喉舌媒体不去说怎么确保工人们的福利,不去说怎么提高工人们的待遇,怎么去限制资本家不断扩大的压迫和剥削,不为工人出头,反倒在宣传什么奋斗精神和职业价值平等?当然我认为宣传奋斗精神和职业平等没错,但是大家在抱怨资本家无节制的剥削时喉舌提要奋斗,我敢问喉舌到底站在哪边?到底姓资姓社?这已经涉及到核心的政治性问题了,这是路线问题,不容随意打个哈哈就过去。
事到如今再发动工人们挥舞红旗把资本家吊在路灯上已经很难做到了,我只能希望喉舌们能记得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不要有路线错误,提高工人福利,严格限制大资本家的所作所为和政治发言权,严格执行劳动法,不要为了所谓的人口红利和gdp速度忽视分配问题和共同富裕的承诺。
“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再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再出现资本家、企业主、雇工、妓女和吸食鸦片烟。如果那样,许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8. blissfulignorance,回应圆桌话题《素食新趋势:当植物人造肉推陈出新,你是否准备好面对这场“肉食革命”?》
要是关注环境和人的健康,更重要是推动好的农业生产方式。肉食和植食并非二元,吃肉不必然对环境只造成破坏,吃素也不一定都是环境友善,关键是生产的方法是否理想。
工业式生产的肉或植物都会造成严重污染(动物用抗生素;植物有过度施肥和用除草剂等农药的问题,特别是大豆)和使气候危机恶化(动物肠胃排甲烷;种植不良的土壤流失有机碳和肥料制造过程排碳),本质上并无不同,最多是量和形态的分别,而有多大分别其实还说不定。
若饲养方法理想,有妥善的计划和管理,牛更可成为修复土地的关键,特别是一些位处干旱地带、无法耕种的土地。长年在非洲的Alan Savory便是代表人物,他有非常多的演讲和资料值得看。
当然现时城市人普遍都吃太多肉,而且若畜牧业都依Alan Savory的方向走,产量会比现在少,始终我们对肉的需求必定要减少。但如果要我以化工农耕生产而且高度加工的大豆取代对肉的需求,倒不如选择一块有机盐卤豆腐。
9. 鸣蜩,回应圆桌话题《素食新趋势:当植物人造肉推陈出新,你是否准备好面对这场“肉食革命”?》
我想我们都清楚推广素食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人并不能高屋建瓴,为了满足最基本的口腹之欲,人一定会不断找出种种借口,来维护已全无必要的生存本能:食素会导致人体缺乏必要的维生素;畜牧业用地转为他用也不能减少环境污染;人要活着就总得吃东西等等。
种种借口都只为唯一一个目的服务,不是所谓的感激之心和敬畏之心,就只是单纯的口腹之欲而已。
人对动物的感激之心,就像人对人的感激之心一样,什么都不是。如果一个人接受了另一个人的好意却只是在嘴上说说,连顿饭都不请客,没有任何的回馈,那他算是什么样的人呢?人对人的索取,就和人对动物的索取一样,无非就只是为了索取而已,惟一的区别,就是处于食物链当中的动物是无法要求人类作出回馈的。这恰恰正是以ena为代表的大众拒绝素食的原因:既然自己生来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那么为什么还要放弃?既然环保和感激之心只是做给人类看的,作为肉食的动物又看不到,那么为什么还要付出其他物质的代价呢?
如果能看清这一点,那么就如同 EricChan 所说,我们能很自然地得出如下结论:如果一切讨论的根基都是物质的,那么就应该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入手,通过资本和政策强制性推广素食,而非考虑所谓的环保、动物权利等问题,尽管我们的出发点可能是基于种种理论和科学,但是由于人并不是理性的生物,因此无法通过宣传这些方面的好处来劝服公众。
10. 第十一个观察者,回应圆桌话题《刷脸时代:淘宝上两元就能买到千张人脸照,大数据时代下私隐安全该如何破局?》
没用,保护不了,中国网络隐私基本上是空谈,第一是网络隐私保护方面立法滞后,第二是灰色产业链几乎已经完整形成。
虽然很多港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士经常指出中共监控如何如何,但是我说句实话,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政府的“监控”,为什么呢?因为只要你不犯事,条子也没那个空来盘查你。
我们中国人真正怕的是什么呢?其实是资本控制下的个人信息的完全曝光,为什么呢?因为资本能给你画像,从你买些什么、你的收货地址,再加上人脸识别,基本上就能判断你几岁,你是谁,收入水平和性别等等,而且数据可是合法的哦。毕竟收货地址这种东西总不能伪装吧,人脸识别就更不要说了,很多软件可都是“在你同意用户条款”之后合法获取你的人脸数据的哦。然后你会发现合同的讲法是几百条详细条款里夹着一个人脸识别的同意书,这你怎么防?不给人脸认证软件直接不给你用了?怎么办?当然我说的这些不单单是中国的问题,这是全世界都存在的,只不过人脸识别这种东西在中国商业化速度太快,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导致滥用和泄露的风险也指数级增长。
再换个例子,我就是一个很谨慎的人,不开通人脸识别,用两个手机号,但是也没用,因为有些地方你就是防不住的。比如我在社会上活动总要办银行卡,银行卡必须要求真实身份信息,要人脸识别登记,但是你怎么防住银行倒卖你的信息?或者说的好听一点“银行业间共享数据”,这种东西根本作为消费者我是无能为力的。
而且现在高科技犯罪在开源deepfake和用廉价设备就能实现的动作捕捉模仿等技术加持下越来越低成本了,一个诈骗电话比如最基础的诈骗“远方的朋友缺钱要我打点钱救急”的骗局,现在99%人都不会相信,但是如果一个深度学习制作出来的连面部表情都能学习的假脸和你视频通话呢?这个欺骗性对很多中老年人来说已经是很难分辨的了。
出了呼吁政府加快立法,这个问题基本上对普通人来说没法自己解决,让一个连电脑都不怎么会用的普通人去对抗垄断资本和高技术犯罪基本上是无稽之谈。
回应一下社交媒体与言论自由
传统上社交媒体与言论自由无关啊,言论自由背后的权力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的审查,无论是Facebook还是推特显然他们的审查不是在当前美国政府授意下的
其次,传播真实的言论显然是个体的责任,那么当很多个体无法履行这样的责任,谁有能力去改善?显然是平台。尤其是在悠关于重大公共利益的时候,平台及时与快速的反应是保护了公众利益而不是相反,毕竟fake news被社会自我澄清即使理想状况下也需要时间,更需要社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最后,在新的时代下重新思考言论自由的边界和主体是有意义的,推特和Facebook到底是垄断到堪比国家的媒体还是言论市场中的一部分而已,又或者是中间的某个状态,需要基于此去讨论其在维护公民言论自由权利和减少谣言之间的职责。
当然,原po主提到的差别性审查,我只想说,基于虚假的前设提出的结论和要求,就要被当作真实而被尊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