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论:危墙之下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的“读者来函”栏目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1.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sjl,回应《人大将审议香港国安草案,料通过后写入《基本法》附件三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所谓“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实在是当权者、既得利益者“天才般的”发明,也极为符合五毛、粉红们对社会的简单线性的理解。五毛、粉红们无法理解社会是由利益不同的群体组成,也看不到社会中隐藏的那些无法调和的根本矛盾,他们天真地幻想着剥削者和被剥削者能通过平和的商议来达成一个双方都高兴的协定,这就好比让狼和羊一起和平地商议狼吃不吃羊一样荒谬。也因此,他们必须请出所谓的“境外势力”来解释为何暴力反抗会发生。这就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境外势力”这些狗屁说辞能在粉红那里通行无阻的原因。

sjl:@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民主自由确实是缓解社会矛盾的手段. 通过把责任推卸给民众,因此政府获得了有限责任的权力。你说集权社会是倒退,我看来倒不一定。集权主要的问题是退出机制比不上民主,但是不代表它无法缓解社会矛盾,获得无限权力自然也要承担无限责任,集权政府反而更加重视发展,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sjl:集权政府确实要承担更大的责任,确实更害怕民意的反对。但这种观点不全对,应该加上一个前提,那就是集权政府只有在自己分得最大的一杯羹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集权政治),才会相对来说更考虑民众。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政府医疗支出中有80%以上是用于老干部医疗和公务员的公费医疗,剩下不到20%才用于普通人,而其中最新最昂贵的医疗资源,普通人都是难以享受到的。在这一前提下,你说什么集权政府更考虑民意那是没有意义的,这一前提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sjl:@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你说的是对的,民主社会分配确实比集权社会好得多。但是现在问题是发展。如果对未来乐观的人,会赞同民主社会不犯错慢慢发展. 但是作为一个科幻小说迷,我一直对未来忧虑。如果人类不能在某个时间点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就会毁灭在任何的灾难中,不管是什么氦闪,超级病毒,或者伽马爆。所以我希望能集中权力,大力发展,这是我的看法。因为看这次疫情就能看出,一盘散沙的人类在未来一定会和恐龙一样走向灭亡。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在集权的过程中处理好分配问题。这个我看来只能看教育,因为民主社会的未来当民众政治素养上升也必然趋向于集权;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各司其职。

只有当大家不再看重权力,也就没有集权或者民主的分布了。不看重权力自然也不会争夺权力和以权谋私。这是老子的想法,没有好自然没有坏。问题是好坏概念的出现。

2. madlex、SCDS3、披星戴月人,回应《林致茵:中央“全面管治”进场后,香港的“高度自治”,还有多少?

Madlex:只要不折腾,香港人其实很好管理。天天马照跑舞照跳,拿著不菲的收入周围玩,看谁不顺眼都可以骂几句。香港有驻军,怕什么呢?只是中共作为独裁政权,有人“不服”这种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对权力的威胁。所以才从国教开始折腾,一直折腾到反修例,每次都是中共先伸手,每次事件香港都是一个被动的承受者,却背上污名,实在可惜。

SCDS3:@madlex:讲得好, 香港人从来也是爱国的一群。 从前中国水灾地震, 哪一次港人不会捐款。可惜是爱国的红线愈推愈高,将爱国的一群愈推愈边沿化。

披星戴月人:@madlex、SCDS3: 所言甚是。相对于民主,香港人更重视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如果你不干涉他们的自由的话,甚至你打压民主,不少香港人也懒理你。但这道理中共就是不懂。由来香港人都十分爱国,这是民族及文化意思上的中国。那么多次的天灾,香港人有哪次缺席过?但可以想像,再下一次天灾的话,香港人会放烟花烧爆仗。不要说香港人凉薄,怪就怪你欺负得我们实在太狠,香港人才会如此头也不回。

3. MLP、Spher,回应圆桌话题《“港版国安法”绕过立法会由港府颁布实施,你如何看香港高度自治的未来?

MLP:“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风险日益凸显。特别是2019年香港发生“修例风波”以来,反中乱港势力公然鼓吹“港独”、“自决”、“公投”等主张,从事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活动;公然侮辱、污损国旗国徽,煽动港人反中反共、围攻中央驻港机构、歧视和排挤内地在港人员;蓄意破坏香港社会秩序,暴力对抗警方执法,毁损公共设施和财物,瘫痪政府管治和立法会运作。还要看到,近年来,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公然干预香港事务,通过立法、行政、非政府组织等多种方式进行插手和捣乱,与香港反中乱港势力勾连合流、沆瀣一气,为香港反中乱港势力撑腰打气、提供保护伞,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呢个人大报告句句属实,作为中国一部分的香港,有冇真正落实其义务,大家扪心自问,相信都唔会唔知。

Spher :@MLP:确实是这样没错,激进反对运动加紧促成威权化。但是另一个角度想,讨论到底是反对派先发难还是反对派只是对中央步步紧逼的自然反抗,这种问题跟讨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般没有意义,最后都会站到自己主观比较倾向的一边。从道理上来讲,如果你认为中央的进逼无法合理化激进运动,那同样的激进运动也是无法合理化中央加强控制的举动。跳出单一立场的框架去思考怎样的行动是危害一国两制的,那么无论是这些暴力行径还是中央的国安法都只是立场不同,根本上都是损害一国两制。

4. jpedro,回应《梁一梦:经济拔高,政治围堵——香港揽炒或再出发?目的地在何方?

文章提到“人心回归”在澳门早已完成,其实在很多事情上,只要看澳门与香港在政权移交后有那些不同,大概也可以找到香港现时问题的一些原因,其中一样就是作者所写的“北京在回归早期并没有试图更改香港的利益分配架构。”

政权移交初期的澳门,失业率不低,最少不像现在接近全民就业,市民游行甚至冲击警方防线也不少见(有兴趣可到澳广视葡文台YouTube channel,有一系列回归20年影片,在2000年的影片中有示威镜头)。那时的澳门不比2019年的香港来得平静。

但不同的是,由于赌权开放,有一部分的澳门市民的入息突然以倍数上升,有些人即使欠缺学历,依然可以月入过万(在2000年代初期,月入八九千元已经算是不错)。如此创造财富的规模,如果要类比的话,可以想像为香港人在2020年突然可以由月入二万变成月入五万,但楼价和租金却回到2000年代初。

老实说,如果大家能安居乐业,知道自己前途稳定,又有谁会愿意出来上街?所以我认为今日的香港,不是甚么爱国与否的问题,而是经济与前途的问题。

至于有留言指“要香港人爱国是不可能的”其实亦是见树不见林。如果有留意一些关于香港人身份认同的统计数据,会发觉其实香港人在97年至08年间对“中国人”这个身份的认同是越来越高的,并于北京奥运年到达顶峰。

说香港人不可能爱中国,不合现实。更该思考的,应该是为甚么这个认同从09年起开始下跌,并在19年跌到新低?中间到底发生了甚么事?

5. Weber,回应《从见证者到潜在犯人,香港警察为何对记者“开战”?

一直以来对香港的印象就算不是全然正面,大体来说也是令台湾人称羡效仿的对象(例如廉政公署);但是看似惯常的自由生活却这么快速的崩塌,尤其透过传媒直播、同时同步的参与721元朗暴行的那一刻,抱持困惑的情绪看著港警在激愤的群众面前积极的不作为。然后随著一天一天过去,突然发现过去令人羡慕的、高效廉能的自治政府就在眼前崩塌了。一砖一瓦或许早在过去就已经开始腐朽,避免失败只能在一开始就将最令人作恶的虫巢检视出来,方才有机会对症下药、施做修补。否则在充满裂痕的高墙上如何奋力粉饰,总会有蛀虫白蚁从龟裂处剥落、四处蚕食。倘若无法挽回,倾颓之势终不可掩,即便最后将一切光明消去、以黑暗裹覆亦然。

在危墙之下力守的人们或将粉身碎骨,可难道在墙中穿梭来去的蝼蚁,就能以渺小躯体回避被辗为粉尘的命运吗?

6. 绯红杏白,回应《香港文凭试历史科试题争议——制度败坏,更需认真谈论历史

如果我们学习历史而不反思历史本身,那我们只会一再犯上历史的过错。历史从来是由胜利者替失败者说话,由幸存者替逝去者说话。

历史从来都不是主观的,只有思考和讨论才是论证过去历史对的当代社会的参考价值何在。

新朝论周武王分封,宋朝论六国贿秦,明朝论宋朝轻武,后金论元蒙侵华。开朝国君多能以史为鉴,再加取之为己用。绝不因丧权辱国,而避而不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难道学习对你来说,只是为了抬高自己作为工具的价值吗?

7. kecheu,回应《香港文凭试历史科试题争议——制度败坏,更需认真谈论历史

康陈翠华的立论很有问题。读历史,尤其是关乎国家现代化至被侵占的重要时段,不详细去剖析,何以叫人理解及确认所谓应有的民族感情?不衡量过大屠杀的严重性、战争带来的祸害,何以唤起学生的良知及同理心、体现苦难中国民的惨痛经历和应有的尊严?

试题只不过是考核学生,用自己的文字去演绎已在中史科学习过的民族感情、良知及同理心,务求学生即使在面对日本曾或许对中国带来过利益的史实下,亦无忘其后造成的群体残害,在复杂又紧扣的历史中平衡轻重,集结判辨利弊,如何造就学生“不爱国”、鼓吹“做汉奸”?

8. Frisky,回应《来自密西西比的求助:疫情时期的中美医生互助

看完这篇报道,让我又再度想起,有些事物即便背景是置身于不同的国度或是意识形态,也是所共有的:人生命的脆弱,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温情”。

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人”所拥有的事物。

也才发觉,疫情期间许多新闻都渗透著对立或等级的结界。我不否认中国许多牵扯到与他国的报导背后的“大国风范意识”,但我厌恶这背后所会引起的,身为一个中国人所会有的“优越感”,进而认为其他国家不比我们好云云,从而忽略了我们都是身为“人”,我们的生命都是同等的珍贵,我们本可以是互相抱团取暖的“共同体”。

9. EricChan,回应话题《孙耀东、黄妙贤、陈俊豪: 港府真的了解公众对 LGBT+ 权利的态度吗?

可以这么说,港府没有政治能量也没有足够诱因去推动这种牵涉重大道德价值争议的议题。香港LGBT群体也没有出现一个掀起社会上主流加入推动LGBT平权运动的导火线事件,如台湾的叶永鋕事件等。香港的LGBT议题似乎是一个应该做但不是急需做的议题,特别是对比起中共和特区政府对香港人权的打压。LGBT议题似乎也不是泛民要去争取的重点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特区政府的民意支持基本盘往往抱守法、秩序、服从、尊重长辈,和守规矩,建制集会参加者有一套内容一致的价值观(李立峰,2019)。LGBT+权力是这些特区政府民意的基本盘所反感的。再加上特区政府内部及政坛领袖与天主教间的紧密关系,政界领袖似乎也普遍缺乏动机推动同志平权运动。政府没有动机去推动LGBT平权这种既违反执政团队成员价值理念,不受自己统治基本盘支持,推行了以后获益者也未必会支持政府的政策。

参考资料:
李立峰:反修例运动,政府支持者心中,警察会永远伟大吗?

10. Wessy,回应圆桌话题《台北车站大厅拟永久禁止席地而坐,有网友号召“坐爆台北车站” ,你怎么看?

北车售票大厅,作为一个台北甚至全台来说的交通枢纽,对于异乡人来说,是个容易与各地同乡朋友,碰面汇集的好地点。

我记得北车之前还有民间团体,举办异国的美食文化展,毕竟台湾人很爱吃,透过吃,跟外国打拼朋友平日那种陌生疏离感,居然也拉近了起来,我觉得是一幅美丽的人文景观。
没错,整齐无人席地而坐的大厅,确实很漂亮,但是人际心理层面已经很疏离的现实社会,有必要连物理距离都强制用规矩来更加冷漠化吗?

正是因为不了解,所以才形成隔阂,对外籍移工的歧视,已经因为物质化功利取向被既定了(某些犯罪新闻报导又更加强这种刻板印象),这种空间共享,跨文化交流如果被抹去,也只是让人内心的压力无从纾解,衍生更多,需要付出比大厅清洁成本更高的社会成本。

做个内心柔软的人吧,尖锐的社会开不出美好的花,有时候对待异乡打拼的外国朋友,不吝崭露您一个微笑,这种社会维稳,才是真的推动维稳的力量,不用靠武力,也不需要靠监控,您说是吗?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2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不是,特區政府和天主教哪有什麼關係......不是很對付倒是真的。

  2. 奇怪,导致变故,经济因素究竟占了多少?历史问题的确答案不唯一,所以问题问得不好,太空泛,而且立场感太强,利大于弊,答案只有是和否,还不如直接问利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