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ravings,回应《回收塑胶,真的再利用了吗?》
不免费提供塑胶袋开始,养成随身携带环保袋的习惯;内用禁塑胶吸管前,其实就已经习惯自带不锈钢吸管。
改变一定有阵痛期,但生活是一种习惯,习惯了就好。
2. Jacky陈一鸣,回应《她是新一代访民,用直播、twitter和微博记录上访的八年》
刚刚在端里面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想起了去新疆旅游的几天里所听到的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公司职员的不平等条例,他们说“所有的员工领导都要定期下乡访问,并且给予社会底层人民金钱资助,若有反抗,直接进入“学习班”,“关”个3到4个月。
在moral kidnap的压榨下,人民不得发声,也不能发声,在那个地区,人们对于NGOCN该类平台知道的也是少之又少。虽然如文中所说微博能够起到“每一个事件的爆发,就算未能真正在这个事件上查明真相或是实践问责,但都让公民对这些公共议题背后的结构、对于不负责任的政治权力认识更加深刻,也更有兴趣了解”,但是在网际网路和数据漫游被限制的新疆“如果我们抗争,我们就可以有空隙”的理论极有可能成为空谈。
3. rExxxxx,回应《杨不欢:与黄子华一起整理陈冠希私照事件,香港的性道德价值观进步了多少?》
现在问题是在信息碎片化,社交网络门槛低的情况下,我觉得只会更恶化。随便都可以举些例子,metoo吕丽瑶,传统重男轻女的社会,一堆人在口诛笔伐。再近期的世界杯pussy riot, 又是一堆人说为什么要破坏克罗地亚的进攻,晚一点在出来不行吗。
有时觉得香港人蛮可怜,生活压力大,一直都期望当个“正常人”。可能曾经尝试做点不一样,但很快会受到社会考验,质疑。如果抗压能力低一点就会接受同化,而且受到权力不断压迫,无处发泄或是被标签自已的想法。很多年前林海峰还是黄子华说过香港人喜欢受害者“睇人仆街最开心”,在讨厌中国人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在反思自已的行为?
4. YesJV,回应《杨不欢:与黄子华一起整理陈冠希私照事件,香港的性道德价值观进步了多少?》
在性自由意识的问题上,整个东亚文化圈的态度其实都如出一辙。受传统儒家礼教之影响,以及华人文化圈男唱女随的保守家族观约束,普遍的华人在潜意识中都或多或少都会接受男不淫女不乱的人伦羞耻观念。文中所议之见,可能不止是香港存有,其他诸如星岛、台湾、韩国、日本都一样会有,甚至越南、泰国的华人圈也一样会有。
香港在东亚世界中,曾经是吸纳自由主义观念程度最深的策源地,对多元文化观念的包容力也堪称最强,出现对保守男女性观念自纠、自省的呼声再正常不过,只是拿大陆与香港进行对比不知是否妥当,二者在文化层面上根本不是一个水准,香港虽经历英属殖民一百余年,但中华传统思想从未间断,民间底层对根深蒂固的华人文化有脉络上的延续,纵然受再多的后进西方文化思想影响,但最根本、最固化的思想并不为所动,正如文中所及之关乎男女人伦观念的性自由意识。
反观大陆,众所皆知自1949以后,传统的中华文化已被彻底的删除干净,转而被无产阶级价值观所替代,婚前男女间关系也简单的扭曲为同一战壕的革命手足,而后随着共同信仰的倒塌,这种男女关系的认知体系也随之被抛弃,形成一个文化认知存在断层的集体人群,这也就很自然的能够解释新一代的大陆人在性自由方面基本没有没有任何根深蒂固的道德束缚,也难以形成传统文化对性自由意识的思想禁锢,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有文化断层的大陆人相比有传统文化脉络延续的其他地区华人,会更可以接受性自由的意识吧。
5. Linder,回应《中国#MeToo大辩论:并非刘瑜导致撕裂,裂痕一直就在那里》
近一两年的一些社会议题中,可以看到的是,很多名为“自由派”实则为右翼保守主义人士的思想是比较过时、不合时宜的,与社会进步不相匹配,反而更像是“无权力的弱化版”中共——这些保守主义守旧人士对社会变革运动的警惕,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中共对“不稳定因素”的敌视,只不过,后者是为了维护自身绝对统治,前者是为了维护对“只要基本民主自由人权等得到保障社会就不存在问题了”的想像。
而另一方面,随着中共为了自身合法性不断煽动民族主义和国族主义、极度敌视工人自组织、并拥抱诸如“女性回归家庭”等保守主义价值观,这些动作一再戳穿中共自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政党”的谎言,在客观上也从另一个角度加强了上述的看法(虽然并非中共主观意愿)。
如今全球保守主义再度回潮,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运动的衰退,在美国,民主社会主义再度兴起,得到年轻一代不少人的欢迎和支持,尤以Alexandria Ocasio-Cortez的纽约州民主党初选胜利为高潮,“社会主义”一词不再像过去那样被普遍排斥;至于中国,前几个月的北大岳昕事件、得到左翼青年支持的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以及这次大规模MeToo,也显示出追求变革的偏左翼行动派们所能够激发出来的巨大能量。
TA们并非运动的“一言堂”领袖、说什么就让众人做什么,相反地,TA们是这些运动的催化剂、信息的传递者,不断激励更多人主动发声,参与到这些去中心化的、以普通人自身为主体的运动中来。这些运动虽然不能显著动摇集权统治,并仍旧遭受政府打压,但至少正在让更多人了解“民权”的意义乃至身体力行。这相比于“公知”时代纯粹的知识启蒙,进了一大步。正如作者说的:“接下来带领中国社运的,也许将会是女权主义者、左翼青年以及工人运动中的行动派。” 这也不仅是对未来的预言,还是一份希望。
6. 余诺,回应《造假疫苗余震回顾:失去抗体的迷雾国度》
我觉得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中国,面对大象需要有莫大的勇气,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怀抱着失去未来的决心去讨伐大象,大部分人只是期待着有英雄站出来,他们会对英雄的背影喝彩,但一旦大象动一动,大部分人就闭嘴而英雄孤立无援陷入牢狱。于是大家就一边娱乐至死一边等待着下一个英雄的到来。
7. rhrm,回应《造假疫苗余震回顾:失去抗体的迷雾国度》
关于疫苗的讨论多次提到一个现象——“恶魔抽签”,即以小儿麻痺糖丸为代表的减毒疫苗有微小但确凿存在的概率被激活,导致接种者发病。
国人的生活何尝不就是在等待恶魔抽签中度过的呢?你可以相信前途光明岁月静好,很大概率的概率你也确实平安无事,然而恶魔却始终在行动,时不时选中一群不幸者,毁掉他们的生活,而他们环顾四周,没有救济,也无力反抗,甚至不能大声疾呼来揭露这个魔鬼。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们,如何能有安全感,如何可以不焦虑?
8. 米娜密,回应《黎蜗藤:中国的“祖宗领土”,说法一直在变》
我倒感觉很难破除。纵观全球,每个国家在意识上都有一定的“祖宗领土”。特别是经历过分裂的国家来说,在他们的意识中,“祖宗领土”就是他们的红线。即使是分裂了,他们未来就一定会想方设法的要回。就拿俄罗斯来说,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吞并,除了地缘政治需要之外,在他们眼里,当时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送给乌克兰完全就是错误。所以这就不难理解戈尔巴乔夫在吞并克里米亚之后就说:“这是弥补当年苏联犯下的错误。”其实如果你去看看西班牙对加泰龙尼亚的态度,也是如此。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祖宗领土”在大部分人的心中也是红线。所以大部分人对疆,藏,港,台发生的独立运动还有独立人员都是持不屑一顾的态度。而对于海参崴、白龙岛以及藏南,你可以看到中国人(包括政府高层)的潜意识中都认为这是暂时失去的领土,以后迟早都要想办法拿回来。也正因为如此,俄罗斯,印度,越南在某种程度上没办法放下对中国戒心。
塔森:@米娜密 所谓意识也只是政府的宣传和教育塑成的。像文中所提,为什么今天中国人的意识中,没有蒙古(外蒙古)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想法,却相信台湾是固有领土呢?
而政府宣传固有领土的意识,恐怕也并非有什么同胞感情,只是现实利益考量罢了。如此一来,说侵犯或混淆“固有领土”的名称是“伤害人民感情”,就明显是包装政权野心的可笑说词了。
9. Frank佩婷,回应《黎蜗藤:中国的“祖宗领土”,说法一直在变》
“祖宗领土”的说法背后其实折射的,是中国人的自卑。这种自卑,一方面由民族主义者灌输而来,一方面又是民族主义生根发芽的沃土。“雪耻”与“复兴”便是这种自卑的输出方式。
在这种自卑之下,祖宗究竟是谁已经不重要了,留下来的只剩下了民族主义者对国土面积和统计数字的盲目崇拜。有时候其实中国人很幼稚,与别人争抢时毫不收敛,争抢不过又哭哭啼啼,自己的积木(国土)越多越好,一块儿都不能少。只有等他们长大了之后,才会回头意识到自己抱著一堆积木却过的糟心是多么愚蠢,更何况到头来这些积木也不属于他们,而是属于一个虚拟的宏大幻象。
10. monsoon,回应圆桌《土葬?火葬?中国殡葬改革引争议,风俗与政府规划的隔阂如何填补?》
本地现在按抽签制,每天不同的镇街得到土葬机会,其余火葬。即使是火葬,也需进行一轮土葬仪式后再火化。去年家族中有人去世,他就是土葬,经历了完整的升天入地流程。人生头次见到自己家族的祖坟,看见族谱,明朝以来完整的家族脉络展现在了我的面前。
对于中国的性自由观念的想象过于超前了,在广大农村地区,连青年人都会对性自由抱着怎么可以这么乱来,太不要脸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