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九大)的红幕,今天揭开。未来7天,2280名党代表将代表近9000万中共党员,决定未来五年中共的核心领导层和中国的走向。习近平,将是这个权力剧场的绝对中心。
过去五年,他透过铁腕反腐、强力军改、“小组”治国、自命“核心”,获得了前两任中国领导人难以企及的权力;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一改中国韬光养晦的传统外交战略,积极参与甚至意图重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如今,世界最大党的管理层换班,全球媒体的目光紧紧注视着舞台中心的人:他的权力稳固吗?他的“新军”会进入最高权力层吗?他的盟友王岐山能留下吗?他会给自己选定接班人吗?他会在实质上终结中共集体领导制的传统吗?
红幕揭开的舞台上,在哪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端传媒为你梳理四个重要看点。
一、“习近平思想”会否被写入党章?
9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将“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决定甫一公布,便引发高度关注,有观点认为,这意味着于今年年初开始不断发酵的“习近平思想”,将在十九大被写入党章。
中共向来重视理论论述,从最初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到后来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和科学发展观(胡锦涛),都先后被写入党章,成为近9000万中共党员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个传统,将习近平在过去五年的治国理念写入党章是顺理成章之事,但这一理论是否会直接以领导人姓名命名,则引起舆论关注,并视之为习近平掌权能力的观测点。目前主要有三种推测:
以“习近平思想”命名
以在世领导人命名的理论思想,在中共历史上除了“毛泽东思想”并无他例,“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也是在其已经去世后的十五大上。但由于习近平被普遍认为是继毛泽东、邓小平之后,中国最具权威的领导人,在去年的六中全会上,“习核心”的地位也得到确认,所以有观点认为,如果习近平能够掌握足够权力,“习近平思想”被写入党章并非没有可能。
今年7月,中组部主办的理论研究刊物《党建研究》率先提出“习近平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过,在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高级别官方喉舌上,此后并没有大规模出现“习近平思想”的提法。
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命名
相较于“习近平思想”,更普遍的提法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习近平治国理政重要思想”。
这种提法开始于2014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辑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今年7月,《求是》杂志下属的《红旗文稿》刊发文章《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贡献》对其进行归纳,称习近平“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21世纪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共十八届七中全会上,也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都被外界视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或以类似名称命名的理论思想将被写入党章的信号。
(编注:据新华社报导,最终被写入党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不以“习近平”命名
但在毛泽东和邓小平之后,没有中共领导人以个人姓名命名其思想理论,所以也有观点认为,此次十九大写入党章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可能不会以“习近平”命名,取而代之的,可能会叫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或其他名称,以突出“党中央”的集体智慧,而非习近平的个人色彩。
能否立即成为“指导思想”?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是,当习近平过去五年的治国理念被写入党章后,能否“一步到位”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在2007年的十七大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但直到2012年的十八大上,才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但在2002年的十六大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被写入党章的同时,即被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编注:根据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写入党章的同时,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二、 “集体领导制”会终结吗?
习近平上台五年来,透过一系列集权举措获得了前两任所未有过的权力。去年年初,他首次提出“四个意识”,并将其作为“党在新时期的新要求”;去年10月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他又成为中共党史上首位在任时通过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自命为“核心”的总书记。十九大上,习近平会否更进一步,在实质上终结延续近30年的集体领导制,备受外界关注。
“集体领导制”的传统
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集体领导制是被写入中共党章及中国宪法(写入宪法时所用的名称是“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决策原则,意指由多人组成的领导集体来掌握国家权力。该制度的直接体现,就是在涉及重大问题时,需要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后集体决定,一人一票,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总书记也没有最终决定权。
这一制度在延安时代创立(不过当时毛泽东仍保留了最终决定权),文革期间被完全废除,邓小平时代开始逐渐恢复,直到江泽民、胡锦涛时代才逐渐完善成形。集体领导的背后,其实是各派系势力的博弈与均衡,因此政治局常委的派系背景特别引人注目。
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中共传统,在名义上终结“集体领导制”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既无必要、也无可能,但在实质上终结“集体领导制”却并非没有可能。
两把利刃:“小组”治国 + 强力反腐
自2013年起,除了担任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还兼任着六个领导小组的组长和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总指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而其他政治局常委,都在他担任组长的小组中,成为副手或成员,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也在小组中确立。
虽然“小组”并非习近平首创,但比起前任们,他的行动要高调得多。除小组每次开会都要占据“新闻联播”头条外,官方媒体还常常配合进行深度解读,解析小组决策的正面效果。原本非常态的临时组织,成为顶层决策的日常机构,引发外界对习近平强化个人领导的猜想。
此外,习近平任内还掀起了中共建政以来规模最大的反腐运动。据新华社报导,截至10月,5年来共查处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0人,中央纪委委员8人;截至6月底,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一般为副部级以上干部)280多人,厅局级干部8600多人,县处级干部6.6万人。
与此同时,一批对习忠诚的“新军”也被提拔起来。据端传媒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之后,习近平的旧日相识、主政过的地方的老部下,陆续在中央机构、国家部委和省级地方占据要津。这些要职,包括了在习近平上台之后积极组建和亲自担任组长的数个中央领导小组以及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的办公室主任、副主任。
在“小组”治国和强力反腐的两把利刃之下,习近平个人权力逐步扩大,及至去年六中全会上推出“习核心”,标志着他在党内确立了难以挑战的地位。
党主席职位是否会被恢复?
虽然习近平已成为“核心”,但在集体领导的原则之下,仍会多少受制于其他政治局常委。如果常委中“习派”势力不占上风,习近平的决策仍存在被否决的风险。不过,如果恢复中共中央主席的职位,情况就会有极大不同。
中共中央主席全称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自1945年七大到1982年十二大召开前,负责领导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工作,是名副其实的最高领袖,对大小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
党主席和总书记的最大区别是,党主席对大小事务有最终决定权,但总书记并没有。
主席制和总书记制是两种不同的领导体制。从1945年七大到1956年八大的11年间,中共都没有设总书记一职,但在八大上,毛泽东将中央书记处改组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又将中央秘书长会议改组为新的中央书记处,使其成为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处理日常事务的机构,并设总书记一职,其权力和职能与今天的中央书记处排名第一的书记相当。
但在1966年文革开始后,总书记的职务随中央书记处一并被撤销,其后中共的九大、十大、十一大都未设总书记职务。直到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重新设立中央书记处,并由胡耀邦担任总书记(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之后,1982年十二大上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副主席,只设总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且总书记必须从政治局常委中产生。从此,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党务系统最高领导的职务称谓,并一直沿用至今。
从主席制到总书记制,其背后是从个人领导向集体领导的过渡。十九大上,中共中央主席的职位会否恢复,也成为外界观察“集体领导制”会否在实质上终结的重要指标。
三、王岐山的去向如何?
作为过去五年轰轰烈烈反腐运动的直接负责人,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去留问题备受关注。
自1949年建政以来,从未有一位中纪委书记能像王岐山这般光彩夺目。在他任内,拿下了有“政法沙皇”之称的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大内总管”、前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并查处了郭伯雄、徐才厚两名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在十八届中纪委落幕前夕,曾被视为“第六代”接班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也因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被“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一轮又一轮的反腐和巡视,让官僚系统实现了“大换血”,一批对习近平忠诚可靠的“新军”被层层提拔、委以重任。
凭此战绩,王岐山普遍被外界视为中共党内第二号实权人物,“习王体制”的说法广为流传,甚至有观点认为,他将在十九大之后取代李克强出任总理,走向权力剧场的中央。但与此同时,生于1948年7月的他,今年已年满69周岁,根据中共党内“七上八下”的不成文规矩,将在十九大之后功成身退,告别政治舞台。
是去是留,众说纷纭。
(编注:根据新华社公布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王岐山并不在列;因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常委系由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故可确认王岐山不会留任政治局常委)
“七上八下”会否被打破?
“七上八下”是指每届党代会召开时,中央政治局常委若不超过67周岁便可继续留任、达到68岁便要退休。这一说法源自江泽民时代,2002年中共十六大时,68岁的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退休,67岁的政法委书记罗干则留任政治局常委,当时就有说法称,李瑞环的退休或与年龄限制有关,这使得“七上八下”的说法不胫而走。
在之后两届党代会上,“七上八下”的“规矩”也均被遵从:2007年十七大,刚好满68岁的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担任一届政治局常委后退休;2012年十八大,68岁的李长春(主管意识形态工作)和69岁贺国强(中纪委书记)两位政治局常委也一起退休,似乎更坐实了“七上八下”的党内“规矩”。
不过中共从未承认过存在“七上八下”这样的“规矩”,去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局副局长、六中全会会议文件起草组成员邓茂生就在面向外媒的吹风会上表示,退休年龄的硬性规定完全是民间说法,年龄限制虽是党内惯例,但可按需调整。
“七上八下”的“规矩”会否打破,将在王岐山的去留问题上集中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王岐山是五位超过68岁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最年轻的一位,刘云山已满70岁,张德江和张高丽即将年满71岁,俞正声也已经72岁。如无意外,这四人都将在十九大后退休。
王岐山若留任意味着什么?
有分析认为,王岐山若能留任常委,除了进一步巩固习近平的势力,还会对他寻求第三个任期创造有利条件,且习近平在2022年完成第二个任期后也刚好69周岁。
和“七上八下”一样,中共对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的任期都没有硬性规定。不过,中国宪法79条就列明,国家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这一硬性规定无疑对最高领导人在“三位一体”制(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三个职务合一)中谋求10年以上任期不利。
若留任,王岐山将担任什么职务?
即便王岐山留任最高领导层,他是否会继续担任中纪委书记一职也仍有悬念。
近日,路透社采访了16位接近高层的消息人士,其中12人认为王岐山仍会留在最高领导层;另外4人则认为,他将在十九大后退休。若留任,消息人士预测三种可能的职务:
- 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
- 国务院总理;
- 若中共党主席职位恢复,可能成为中共副主席;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王岐山会执掌将于明年3月成立的国家监察委员会。
对王岐山不利的传闻
除了“七上八下”的不成文规矩,对王岐山不利的因素或许还有流亡美国的富豪郭文贵的持续爆料。
从今年年初开始,郭文贵透过 Twitter、YouTube 等平台持续爆料,指控王岐山及其亲属存在严重的贪腐问题,在海内外引起不小关注。
今年7月,国家级媒体新华社先后发文,批驳郭文贵的相关爆料纯属捏造;财新网也发布多篇“起底”郭文贵的报导。不过,在中国媒体对于郭文贵的报导中,从未提及王岐山或其亲属的姓名。
四、习近平会否在十九大确定接班人?
和民主国家的换届选举不同,中共最高层并没有明文规定的权力交接机制。接班人的确立,往往依赖于上一任最高领导人的指定。权力交接由此成了政治动荡的最大因素。毛泽东曾先后五次选择接班人,邓小平也曾放弃胡耀邦、赵紫阳两位亲手选定的接班人,十八大前夕的薄熙来事件,及其之后牵出的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一系列案件,都让人感受到最高权力交接时的风云险恶。根据江泽民时期形成的惯例,最高领导人的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10年),而接班人通常会从上一届政治局常委中产生,因此,习近平若有接班人,他极有可能在紧接着十九大后的一中全会上成为政治局常委,进入接班序列。
谁有可能接班?
如前文所述,根据“七上八下”的不成文规矩,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7人中将有5人将退休,如果除开有可能留任的王岐山不谈,如无意外,张德江(将满71岁)、俞正声(72岁)、刘云山(70岁)和张高丽(将满71岁)4人都将在十九大后退休,谁来补位,备受关注。
路透社日前列出了一份可能进入政治局常委的名单,其中包括:北京市委书记蔡奇(61岁)、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57岁)、上海市委书记韩正(63岁)、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54岁)、中纪委副书记李书磊(53岁)、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67岁)、中宣部部长刘奇葆(64岁)、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62岁)、国务院副总理汪洋(62岁)、中组部部长赵乐际(60岁)。
在这10人中,韩正、胡春华、栗战书、刘奇葆、王沪宁、汪洋、赵乐际7人都是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敏尔为十八届中央委员。
按照一般的升迁规则,政治局常委一般会从政治局委员中递补,但越级升迁案例也不少。2007年,习近平和李克强都只是十六届中央委员,并非政治局委员,但都在十七大一跃升为政治局常委。有越级升迁动作发生,往往更容易被视为接班人人选。
另一个影响接班的因素是年龄。如果“七上八下”的规则继续适用的话,接班人接班时的年龄需介乎58到62岁之间(若低于58岁,两届任期后还未满退休年龄;若高于62岁,则在一届任期后就要退休)。上两代最高领导人接班时的年龄也都在这一区间,2002年十六大时胡锦涛将满60岁,2012年习近平接班时为59岁。
根据之前惯例,成为接班人之后,往往还会有5到10年的“储备期”,胡锦涛在十四大成为政治局常委,10年之后的十六大上才顺利接班;习近平则是在十七大上成为政治局常委,5年后的十八大上正式接班。
综合这些因素分析,如果十九大上要确定接班人,上述10人名单中最有希望成为接班人的是陈敏尔和胡春华。李书磊的年龄虽符合条件,但由于他尚未成为中央委员,根据往届惯例,直接“三级跳”进入政治局常委的概率微乎其微。不过,如果他此次可以越级成为政治局委员,亦十分值得留意。
陈敏尔被普遍认为是习近平的亲信。出生于浙江诸暨的他,仕途发迹于绍兴的宣传系统,2002年习近平调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他任职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同一年,他成为浙江省委常委,并在2007年升为浙江省副省长;2012年,他被调任贵州,任省委副书记,一年后升任省长,并在2015年升任省委书记。今年7月,在孙政才落马后,他又被调任重庆市委书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习近平选择在贵州参选十九大党代表,被外界视为是对陈敏尔的支持。
胡春华则被视为“共青团派”的中坚,在胡锦涛主政西藏的4年间(1988~1992),他都在西藏共青团系统任职,并在1992年升任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书记。其后,他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河北省省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等职务。2012年底,时年49岁的他调任广东省委书记,成为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中最年轻的委员。
不选定接班人?
习近平会否打破惯例、不选定接班人?不少观察认为,相比于2007年十七大前夕“习李接班”的舆论势头,十九大前关于接班人的讨论几乎沉寂。相反,官方媒体借回顾十八大以来的功绩,有意烘托出习近平的领导核心地位,丝毫没有透露出习近平将在五年后退休的迹象。
经济学人智库上个月发表的一份报告就分析认为,习近平不希望在十九大就选定明确的接班人,如果王岐山打破“七上八下”的惯例留任,不指定接班人的可能性就更大。但报告同时指出,不排除习近平会越级提拔亲信进入政治局常委,这样即使在二十大时不得不退休,也可以确保“后继有人”。
这种文章看了也白看。。。
对。。。感觉真的邪门了。。。
2020年决胜小康 真的好像和自己立flag一样 有点担心届时会有铺天盖地的政治宣传 却与实际情况毫无关系
好奇怪,几次下载该文都失败,难道太邪了?
栗戰書,不是慄
全国党代表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再由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总书记,其中政治局常委是拥有最高权力的官员,其中同为常委总书记身兼党、国、军最高职位的权力核心,而中央书记处名单政治局常委提名,中央委员会审议通过,属于政治局和常委会办事机构。
运动式的脱贫项目似乎势在必行了,希冀不会是十年五载后的另一场“天灾”
我有点担心,2020全面小康,作为政绩和门面,会不会搞运动式脱贫。真要按他们所说的一板一眼的落实,这根本是天方夜谭。
如果届时再赶上经济波动,后果可不太好。
其实他相当的,是拿破仑三世吧
蔡奇不是十八大政治局委员。
感謝指正!
不太明白那個中共中央組織架構圖⋯⋯主要是不明白這些看起來差不多的官職名稱具體都是用來幹嘛,好複雜喔⋯⋯
看图看得有点懵
「2015年7月,在孫政才落馬後,他又被調任重慶市委書記」不是2017年嗎?
已修正,非常感謝!
讽刺的是,我和同学在被学校强制要求看19大时(对我来说毫无看点),在讨论Shadowsocks。
中共的影响力持续影响着每一个人,不管你是喜爱它,还是厌恶它,都深受其影响。
熱烈歡迎紅幕系列回歸!開幕了,等待看戲中。
另外,“中共中央組織架構圖”似乎看的不是很懂,連綫的關係感覺有點亂。
小編 終結集體領導制度那裡應該超連結裴敏欣的專訪啊
嗯嗯 就是期待揭開紅幕系列
终于再现红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