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以前,我们从这里出发广场

一年以前,我们从这里出发

8月3日,在端传媒上线一周年的时候,我想摘选一年前的记录,提醒守护在时代现场的我们自己:不忘初心。

Your Opinion:反日游行过去四年,该如何谈论爱国?

四年前一场反日游行,打砸抢了西安,开日系车的中国人被“爱国青年”敲破了头。有人说:“疯狂的国家主体,撞上的是中国人。”

读者来函:吴维事件背后的中国留学生

是种族歧视,还是异见人士?取决于语境和翻译

读者来函:驳黄羽飞──扩张强奸定义有利于维护女性性自主权

加强“同意”因素在强奸判定中的重要性,与男强女弱的社会偏见无关,反而的确可以保护女性的性自主权利。

在香港,能找到懂你的店员吗?

离开熟悉的环境 87 天,这一季的崩裂会为你带来什么启示?

给Y的回信:保持愤怒地走下去

一个“正常的国家”,一定是很多人都活得像个“正常的人”,戳破了皇帝的新装后,不要止于愤怒。

读者来函:谢谢,我不爱台湾

受够了那种因爱而产生的无条件服从,受够了好像只要多说两句“我爱台湾”,就能让这个社会接纳我。

设计师手稿:7件东西带我走完2个月葵广之旅

一个专题,一个设计师,二个月时间,七件物事。

如何在轮转不息的新闻世界,制造文化小飞艇?

原本海纳百川的香港逐渐逼兀,用文化的小飞艇能够超越藩篱,带领人重新认识包容吗?

Your Opinion:龙应台你好,大河就是大河吗?

龙应台在港大的演讲尾声,台下观众合唱了爱国歌曲《我的祖国》。曲毕余音绕梁,争议仍未止歇。

Your Opinion:香港故宫,是文化遗产还是政治符号?

绕开咨询的“惊喜”,回归廿年的“礼物”,故宫馆引起舆论风波。有人说,恐怕这个璀璨都市光辉到此。

记者手记:对精障嫌犯的理解,还有大片的空白待填补

若社会在关心生命权丧失的重大刑案时,只看见悲痛与可恶,焦躁地期以刑罚彰显正义,类似悲剧恐比以往更加频繁发生。

美国大选:让媒体惨败的力量可能会变得更加可怕

主流的媒体形态日渐衰落;个性化的社交信息流在茁壮成长,而空心化的媒体产业正在远离社交人群,正如膨胀的宇宙中,不同的星系正在彼此远离那样。

Your Opinion on 2016:“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2016年步入尾声,世界剧烈晃动未息,有人说:“决定接下来一年更讨厌人类,更加热爱我爱的人。”

Your Opinion:复刻“春晚”,超现实的笑话

想象一下,春晚主持人口中的“中国”,指的是“中华民国”,会搅起哪些纷乱的认同和对未来的想象?

读者来函:在中学内的性别教育到底是怎么进行的?

所谓的家庭问题也不见得是问题──子女没有问题,而是父母自身不能接受的问题。

读者来函:这一年我感到的马来西亚变化

一年之后,华人的处境越发失落,穆斯林风悄然席卷,马来西亚的变化,比我们想像得要多。

大选过后,纽约时报订户飙升至250万,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读者的付费订阅占《纽约时报》总收入的60%,这背后,当然不会只和特朗普有关。

不想被“媒体”骗,教你怎样识别假新闻

事实或者真相,一般都不会那么讨你喜欢,也不会总是符合你的期待。

读者来函:“巨婴”就可以解释一切吗?

人之间的接触,是无法用好坏、对错、高下、进步落后、有效无效、巨婴健全人,来划分的。

Your Opinion : “高墙”更高,你还会翻出去看吗?

中国的“防火长城”高筑,“墙”与“翻墙”的竞赛未曾止息。再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有人说,“久了,就习惯了”。

给M的回信:香港是我看不见的城

香港本就充满他者/她者,是无数的异端构成它的自我,而我们就是这座城市本身。

会员来函:无条件的倾听是一个承诺,几乎是爱情

每个人都可以倾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可以慨叹别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