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龙、康皓云:抢米风潮下,都市如何应对粮农危机?评论

刘海龙、康皓云:抢米风潮下,都市如何应对粮农危机?

面对日益濒繁的天灾人祸,“民以食为天”的华人社会如何才能食得安心?

光荣冰室事件,遇上了怎样的沟通困境?

《端传媒》邀请了三位来自香港和大陆的、论述相对缜密及开阔的论者,来从不同角度解读这次争议。

封城记:等待包机的武汉外孙与台北母亲

2020年春节前夕,16岁的台北高中生石宇航向妈妈提出要求:想趁着寒假,回武汉看看外公外婆。虽然担忧石宇航身上的癫痫问题,但想想“也不过几天时间”,惠嘉楠便答应了儿子,让他独自返乡探亲。

钻石公主号之疫:1337个房间,14个惊恐日夜

一天24小时,只在有人敲门时,门才会被打开一会儿。戴著口罩的工作人员递来装餐食的托盘,接著他们回来拿走空盘,像住在一所高档监狱里。

新加坡式防疫:高效官僚背后,“惊输”、“受困”的新加坡人

“惊输”背后是焦虑,长期以来,这个社会对于自己国家的脆弱性高度敏感,焦虑因而根深蒂固。

病毒、革命和极权:中国病毒的政治学

在SARS危机的17年后,武汉病毒造成远超过SARS时期的巨大社会心理动荡和政治冲击。

许辉:口罩荒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难题

经此一疫,对中国未来产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恐怕是跨国公司主动分散供应链布局来避免风险,这是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一个重要目标,很不幸,此次肺炎疫情可能会帮他做到。

“万家宴”落幕后,百步亭发烧了

一个居民发烧后开始接触佛教,学习人如何面对死亡,“所有靠山都倒了,那佛家可能是一个靠山。”

口罩与哨声、行动与恐慌:疫症下的欧洲华人

有人在法国纪念李文亮,有人在意大利援助武汉,而对种族歧视的莫名恐慌,依旧在弥漫。

“疫区”日记:我们都遭遇了信仰危机,在废墟上挑拣剩余的石头

他问,你知道那个骗外卖小哥的人么。我说,知道,找不到车,隐瞒丈夫发热,拜托外卖小哥把他送去医院,后来丈夫确诊。他说,你说是哪个的错,你到了那时候,想不想保命。

台湾出现首个新冠肺炎确诊死亡案例,个案无旅游史,为政府主动检出

鉴于日、星均出现“无旅游史确诊”新冠肺炎案例,台湾政府主动对流感并发重症案例进行筛检,发现两名确诊个案,其中一位已死亡。指挥官陈时中表示,这并不等同台湾已出现社区感染,必须等疫调之后方能确认。

陈信仲:怎样的政治文化,令日本社会无法对政府形成压力?

借由日本慢下的半拍,反思其民主化过程的缺憾。

“中医抗疫传说”是如何打造的?

中国官方推荐的诊疗方案中,有含4种强毒性成分的“安宫牛黄丸”,还有传统中医和西医都不认可的中药注射剂。

李文亮去世那夜,在口罩上写“言论自由”的年轻人后来经历了什么

一个行动者反驳:“跪着还要搞革命。”这句话反而引起很多人的不满:“谁说我们要搞革命了?你不要乱说。”

社区防疫如何展开:给香港政府的一堂公共卫生课

未来或会有更多坏消息出现,但相比起抢购口罩、酒精或厕纸米粮,市民目前更需要寻回的是理性思考、冷静分析的能力,适当地保持警觉但毋须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