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

专访朱柏康:我和大部分同世代的人一样彷徨

专访朱柏康:我和大部分同世代的人一样彷徨

“从小到大没有什么厉害的事发生在我身上,读书不行,运动不行,音乐也不行。”

访问《金都》导演黄绮琳:人说我的主角性格很讨厌,但那是生活

访问《金都》导演黄绮琳:人说我的主角性格很讨厌,但那是生活

“我喜欢电影,无论里面多么残酷,它都是美好的。”

贾选凝评金像奖:工业奖名单缺乏“港味”,本土光芒未来可转化?

贾选凝评金像奖:工业奖名单缺乏“港味”,本土光芒未来可转化?

在没有风调雨顺的时代里,金像奖结果的无味,并不会掩盖那些具有本土属性的作品各自的光芒。

十一分钟的秘密: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直播的三层解读

十一分钟的秘密: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直播的三层解读

11分钟颁完19个奖项,金像奖这次史无前例的举措展示了怎样的“无”?

《少年的你》:保护不了的中国电影,保护不了的少nian

《少年的你》:保护不了的中国电影,保护不了的少nian

谈中国电影,不可能只谈作品本身。你必须要明白,电影外部的干预,已经带有直接摧毁电影的能力。 https://theinitium.com/cms/story/15cadeb2-a819-477e-97e2-5623549850ba/preview/zh-hant/ © 端传媒 Initium Media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专访《叔.叔》导演杨曜恺:电影像恋爱,你会想像下一个情人的模样

专访《叔.叔》导演杨曜恺:电影像恋爱,你会想像下一个情人的模样

“我本身是同性恋,从头到尾都是少数、局外人,做局外人不一定是坏事。”

贾选凝评《金都》:不是中港,而是两地具体的“人”的难处

贾选凝评《金都》:不是中港,而是两地具体的“人”的难处

时至今日,短兵相接的中港现实故事里,最不缺乏的就是冰冷仇视与无从扭转的恨,但这套戏却展现出了不必非此即彼“你死我活”去讲述中港差异的叙事可能。

专访卓翔谈“戏棚”:空间江湖,戏曲人安抚灵魂之地

专访卓翔谈“戏棚”:空间江湖,戏曲人安抚灵魂之地

香港的戏棚搭建技艺算是华人地区中最完整保留、也最上乘的,它不仅牵涉伶人的技艺,更是戏曲表演最原始和最美的状态。

专访翁子光:本土电影,就是要搞定香港人是怎么一回事

专访翁子光:本土电影,就是要搞定香港人是怎么一回事

“我只是想问,为什么我们要制造一个这样的香港?”

洪晓娴:《黄金花》是一出厌女症电影吗?

洪晓娴:《黄金花》是一出厌女症电影吗?

母亲抛弃恶念彻底成为好女人后,丈夫就会回心转意,站在逆光下神一般回归家庭?

香港电影起死回生?“本土”回春术的副作用

香港电影起死回生?“本土”回春术的副作用

近年香港本土电影是新的“本土”,热衷以社会弱势或边缘社群为题材,但艺术表现却远远落后,难以造成风格上的冲击。

踏血寻梅:碎尸援交,源于孤独

踏血寻梅:碎尸援交,源于孤独

翁子光把凶案刻画成两颗孤独心灵萍水相逢的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沦落人,然后一个错步就转入了最冷酷血腥的肢解过程。

专访黄秋生:如果有机会走,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

专访黄秋生:如果有机会走,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

雨伞运动之后,53岁到58岁,这名获得4次金像奖,3次金马奖的香港演员,被香港主流电影圈放逐了5年。

专访惠英红:脑退化角色,妈妈就是我的表演教科书

专访惠英红:脑退化角色,妈妈就是我的表演教科书

第三次提名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惠英红的演技来自成长环境,她舍不得抛弃。

专访金燕玲:每次受伤,她都会回到香港的银幕上

专访金燕玲:每次受伤,她都会回到香港的银幕上

“所以不是我挑别人,而是这个机会来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有没有把握到。”

专访《一念无明》黄进:怎样才对这世界有好一点的想像

专访《一念无明》黄进:怎样才对这世界有好一点的想像

每个年代都需要新事物,去冲击旧的,学习旧的⋯⋯

专访张坚庭与欧文杰:从《表姐,你好嘢》到《十年》,同样的恐惧,不同的审查环境

专访张坚庭与欧文杰:从《表姐,你好嘢》到《十年》,同样的恐惧,不同的审查环境

张坚庭曾大胆呈现中国威胁,但今天却说,他不得不“自我审查”;欧文杰说,他受够了“自我审查”,《十年》让他看到本土市场的希望。

《沦落人》Crisel Consunji:当我看到菲律宾人也会歧视菲律宾人

《沦落人》Crisel Consunji:当我看到菲律宾人也会歧视菲律宾人

“以最少的偏见去看事物。保持开放的头脑,接触世界大事,辩论不同历史事件,明白世上没有单一而清楚的答案,每个国家都自己的经验与历史。”

专访导演麦曦茵:我有一个百子柜

专访导演麦曦茵:我有一个百子柜

自我发现与自我疗愈的主题从未在她的作品中消失,这个夏天有观众看她的《花椒之味》流泪不已。

《树大招风》三导演专访:找回1997年的香港,找回1997年的香港人

《树大招风》三导演专访:找回1997年的香港,找回1997年的香港人

该如何再现1997年的香港呢?不仅要找到相似的景观,还要找回当时香港人的心态。

《十年》:想像香港崩坏时

《十年》:想像香港崩坏时

“《叮当》也禁,傻的吗?”我们都不会想要那个没有《叮当》的未来。

苏海天:《十年》──香港人的信任危机

苏海天:《十年》──香港人的信任危机

现在《十年》光芒四射,正在享受支持者的欢呼声,然而在镁光灯背后,《十年》给香港人一个怎样的启示?笔者认为《十年》成功反而反映了香港社会现今一些核心问题。

Tam Daniel:时间不是时间,十年就是现在

Tam Daniel:时间不是时间,十年就是现在

香港人看《十年》的温热,与其说是政治觉醒,毋宁说是另一次借题发挥;想重新上路,但方向隐伏,问题却继续悬在半空,无法解决。

黃津珏:仇恨,在《十年》戏内戏外

黃津珏:仇恨,在《十年》戏内戏外

电影中对香港未来的想像如此狭窄,怎能够“为时未晚?”若《十年》的抑郁恐惧纯属故意,这些恐惧的出路是民主吗?